翠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炎炎夏日去哪里带孩子去博物馆吧系列之二
TUhjnbcbe - 2023/3/25 13:17:00

继续上篇介绍国家宝藏“T形帛画”的秘密。

这是帛画的中间部分,描绘的是人间场景。

以双龙穿璧将人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墓主人在侍女的陪同下,接受天界使者跪引灵*上天;下部分是辛追夫人的家属,哀悼祭祀夫人去世,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从上至下来细看人间的下层部分。

首先是两个人首鸟身的男神叫“句芒”,他们是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宰草木和生命生长。《山海经·海外东经》里说:“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在这里他们的出现是为墓主人赐福。

接下来是室内装饰的五彩羽帷帐,尽显奢华。帐下悬挂祭祀乐器------特磬,一般用玉或石制的打击乐器。磬下是祭祀场景,陈设锺、鼎、壶等礼器,中间有一丝织品包裹的墓主人遗体(我起先以为是祭祀的牛羊等祭祀品),旁有七人拱手做默哀祈祷状。

外面有两只龟驮着鸱鸮,也就是猫头鹰,不过这种鸟在古代是指贪婪凶狠的恶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龟嘴里叼着象征不死神药的灵芝。

前有秦始皇为追求长生药而遣五百童男童女东渡大海的故事,这里又出现神龟献仙药的画面,可以说追求长生不死始终是古人执着的信念。当然他们也知道仙药是渺茫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祈祷灵*升天,在理想中的天国获得永生。

这是人间的上层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为:

象征天盖的华盖立鸟,迎接亡灵的招*鸟------飞廉(古代神话中是风伯也就是风神,可能在汉代它的职能演变了)。

飞廉的下面,有两位长冠的天界使者在跪献某物,中间是一老年贵夫人拄杖而立,(她就是墓主人辛追),身后跟着三名侍女。

他们的脚下是升仙踏板,由两只红色花豹拱卫着升天之路。

墓主人辛追去世时享年50岁,这个年龄对当代人来说只是人到中年,但是古人寿命普遍较短,在古代50岁算是老年了。从画中可以看出辛追体态臃肿,背微驼,拄杖而立,已经垂垂老矣。

帛画的最上部描绘的是汉朝时人们心中的天国景象。

画面里内容较多,有天门、守护神豹、天界守门神--------帝阍;有拉绳振钟,以示升天之音的怪兽,有代表长生的仙鹤,有飞龙,扶桑树,九个太阳,以及代表太阳黑子的黑鸟,还有月亮,托月女神,玉兔,口衔灵芝的蟾蜍,以及人首蛇身代表天国至高无上的主宰------烛龙神。

《国家宝藏》里有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帛画*》,以其优美哀婉的旋律,穿透人心的嗓音,完美诠释了T形帛画所描绘的两千多年前古人的长生之梦:

“金乌低声诉,立在扶桑树,随日出日落,朝朝暮暮。

蟾蜍伴玉兔,广寒宫里住,月光倒影嫦娥的泪珠。

神灵烛龙在祥云间飞舞,香火燃,祈心愿,静静祷祝------

孩子啊!别再害怕,那里要比人间还辉煌!

孩子啊!去陪陪父亲吧!终有一日*归去兮重圆一家。

----------------------------

看完了帛画,我们继续来观赏博物馆里珍贵的文物。

这是歌舞奏乐俑,由三件呈现跪姿的歌俑,四件身着短褂长裙的舞俑和五件奏乐俑组合而成。

博物馆用极具匠心的灯光设计,以一束接一束的追光灯渐次照亮这些歌舞俑,每一个人俑从黑暗中渐次亮起,彷佛她们是从二千年前的时光中穿梭而来。在闪耀的那一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她们生前是贵族们宴饮宾客时助兴的婢女,本应是强颜欢笑的,但是在灯光忽明忽暗的照射下,却给人一种无喜无悲、麻木无助的感觉。

给中间的那个跪姿女歌俑来一张特写。

显然她的神态中看不出一丝表演时欢快的表情,反而非常平静。

二千年前,她为主人辛追而唱。而如今,在这里,在灯光亮起的那一刻,我彷佛听到了她的天籁之声。

湖南省博物馆将辛追墓出土的文物分为“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共四个单元来还原轪侯利苍一家的生活场景。

这是“生活与艺术”单元中的香具陈列:

包括辟邪与防虫叮咬的6个香囊,镇静安眠的1个香枕,盛装香料药物的2个香奁,用于熏香衣物、镇静安神的4个熏炉(配熏罩)。

由此可见西汉初期贵族有熏香习俗,虽然香具的制作很朴素,但香料的品种已非常丰富。

这是彩绘陶熏炉盖,出土于一号墓木椁北边箱。

彩绘,镂孔,泥质灰陶。先涂黑色,再刷*色,然后施加彩绘和镂孔。盖顶的鸟形纽周围刻划卷云纹和弦纹,又绕以四个三角形划纹,并加饰篦纹、方格划纹和镂孔。

熏炉,又称香炉,内盛放有香草,用以熏燃之用。镂孔是用来做香气飘溢的出口。熏炉是古人家庭中常备的供具。用焚香木、香草来熏居室,以达到洁净环境、防病治病以及陶冶性情的目的。

乍一看这件东西好像是个倒扣的垃圾桶,其实它是与熏炉配套的熏罩。

竹制,历经两千多年还能保存到现代,很不容易。虽然有些破损,但可以想见当年是何等的精致。

香味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这是一种超越有形世界的物质。时隔两千多年,这件竹制熏罩彷佛还在散发着那种若有若无,氤氲袅袅的淡淡幽香。

西汉俑的造型没有秦代逼真写实,而且规格也比秦代小,大多粗糙简略,面目呆板,直到东汉时期才开始变得生动起来。

马王堆墓出土了多件木俑,多数为彩绘立俑,造型比较单一,表情看上去似乎愁眉苦脸的,她们是墓主人数量庞大的奴婢替身。

陈列柜上面的照片是俑出土时的情景,给我们展现了墓主人生前奴仆成群,歌舞升平的奢华生活。

中间有一件鹤立鸡群的高大木俑是“冠人”俑,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在鞋子的底部刻着“冠人”两字,专家推测是墓主人的管家。

马王堆汉墓共出土两件戴冠木俑,这是其中一件,换句话说管家有两人,只是不知道谁为正谁为副。专家发现这种冠戴与“T”型帛画中的男子的冠戴形式相同。

墓主人生活的奢侈还体现在饮食上,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漆盘,漆耳杯等餐具。

博物馆以漆案上的一组餐具为中心,左右两边是两组酒具锺和钫,前面是一组精美漆耳杯,精心营造出“分餐而食”的场景。

现代中国人多是合餐,但在周代,分餐制就已经在贵族中广泛存在。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的分餐制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调地位的尊卑。

这是“君幸食”小漆盘,是盛食物的器具。用一整块圆木旋削而成,盘内髹红漆,黑漆地上朱绘卷云纹,中间以朱漆书“君幸食”三字。

所谓“君幸食”就是劝君进食,是仆人在上一道美食时请主人或宾客享用并献上美好祝愿的意思。漆盘在刚出土时还盛装有牛排、雉鸡骨、面点等多种食品。

这是“君幸酒””云纹漆耳杯,杯内均髹红漆,用黑漆书写“君幸酒”三字,两耳和口沿外部以朱、赭二色绘几何云纹,耳背面朱书“四升”二字。

这种耳杯古时用于盛酒,因两耳像雀之双翼,亦称“羽觞”。古人礼仪,以双手执羽觞饮酒,并作酒令助兴。李白有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除了“君幸酒””云纹漆耳杯,还有“君幸食””云纹漆耳杯,两者的区别只是书写的文字不同,但用途有明确的分工。汉代漆杯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制作非常精美,漆色犹如玉一般润泽。

这几块木牌形状都是顶部为半圆形,以墨涂黑,并有两个系绳的小孔,下部为长方形,有墨书文字。

这些木牌是做什么用的呢?木牌上写的是竹笥内所盛之物的名称,比如最右边的木牌上写的是“聂敝(币)千匹”,意思是用纺织品做成的冥币千匹,用牌上的小孔吊系在竹笥之上,所以这些木牌相当于现代的标签。

这是漆绘云纹匕,斫木胎,用刨、剜、凿等手法将一木块或木板斫削出器形。分斗和柄两部分。斗作簸箕形,斗内红漆无纹饰,背面黑地,上绘红色和灰绿色组成的云纹。长柄,柄端和柄中间各有朱绘宽带纹一道,其余为黑地。

这件匕是做什么用的呢?它是用来舀取鼎中食物的,古籍中凡言鼎必兼及匕,出土文物中匕也与鼎在一起,或匕置于鼎中。

除了漆绘云纹匕,还有两件漆绘龙纹勺,是竹胎,也分斗和柄两部分,这种竹胎漆器,更为珍贵。

这是朱红菱纹罗丝绵袍,上衣下裳相连,衣领相交,衣襟由左向右折到右侧身旁,也就是右衽。右衽是汉服的特点,而汉朝的少数民族是左衽,因此右衽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之一,也是在服装上区分汉族和异族的标志。

朱红菱纹罗面料是一种单色的暗花绞经组织丝织物,由两根经丝相互绞转织成,工艺较复杂,其菱形图案,文献中称之为“七彩杯文绮”,所以菱纹罗也叫杯纹罗。

朱红菱纹罗丝绵袍和印花敷彩纱丝绵袍比较图

绵袍就是现在的“棉袄”,只不过填充的是丝绵。其中印花敷彩纱丝绵袍更罕见,因为它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画衣。印花与彩绘相结合的丝织物做衣袍的面料,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它的面世,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有关“画衣”、“画文”的真实性,反映出汉代印染加工技术的高超,也是古代彩绘工艺中少有的珍品。

还有绢地“长寿绣”丝绵袍、罗地“信期绣”丝绵袍、菱形花卉纹罗对襟夹衣、山形纹绫夹衣、*褐色花格纹绫单衣等等一系列华丽贵重的服饰,共同构成了辛追夫人古典优雅,富丽堂皇的衣装体系。

这是辛追的梳妆用具,陪伴了辛追的一生,在其死后作为随葬品一起埋入幽深的地下,直到二千年后重现天日,依然保存得非常完好。

左面黑色的是玳瑁篦和玳瑁梳,虽然现在看起来灰不溜秋的不起眼,但在古代玳瑁很珍贵,一般人是用不起玳瑁制作的梳或篦的。

右面的是*杨木篦和*杨木梳,其中木篦有74根齿,雕刻非常细密均匀,*杨木是一种质地非常坚硬的木料,用它进行雕刻是相当困难的,说明当时的手工艺人技艺十分高超。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不知道辛追在使用这些梳妆用具时,是否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

这是大名鼎鼎的素纱褝衣(直裾)

素纱襌衣出土时共2件,一件48克(曲裾),一件49克(直裾)。素纱丝缕极细,重量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属于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顶级国宝之一。

后来专家们耗费13年的心血织成了一件仿真素纱襌衣,重49.5克,比原件还重了点,由此可见古人的养蚕、缫丝、织造工艺水平是多么高超,即使二千多年后的现代人都难以企及。

可惜48克这件在年被盗,盗窃犯的母亲为了庇护儿子将这件稀世珍宝烧毁,冲入厕所。49克这件虽然被追回,但损坏非常严重。现在博物馆里展出的这件据说是高仿品。

由于内容较多,本次湖南省博物馆将分篇介绍,欲知馆内的更多国宝珍品,敬请大家继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炎炎夏日去哪里带孩子去博物馆吧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