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如何走向衰落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
TUhjnbcbe - 2023/2/3 21:57:00
北京专家助力祛除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01

如果没有泉州商人,就没有昔日繁华的泉州港。

泉州港也称“东方大一大港”。唐五代时期,泉州*府鼓励闽商和外商进行海外贸易,并开凿港口,对海外进行热情招商。

当时的泉州外贸发达,同时也带动了造船业、纺织业、陶瓷业、茶业等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就连上海的秩序也管理得非常好,泉州港也因此得名:刺桐港。

我们都知道泉州出口的货物远销海外、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影响之广,但是我们当时进口的货物,对当时的朝廷和社会又有怎么样的影响呢?

泉州港的没落和衰败仅仅是因为后来施行的海禁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且非一日而溃之。

唐五代时期,海上贸易正处在红利时期,因此对出口的货物并未进行管制,但是与外商不同,受中国人欢迎的商品远远不是生活日用品,而是非生活必须的奇珍异宝和香料。

(位于泉州水门巷)

02

大量的奇珍异宝流入中国,唐五代时期,福建当地的官员揪准机会,朝后梁大量进贡玳瑁、琉璃、犀象和香料,大受朝廷宗室和高官贵族的喜爱。

宋代的时候,按照《宋会要辑稿》和《诸蕃志》的记载,运进泉州港的商品品类繁多,但仍以香料和珠宝为大宗。

当时进口的大量珠宝和香料为奢侈品,成了达官贵族消遣的玩意儿,更成了下级官员贿赂上级大官的手段,宋朝时期大量官员沉迷香药,甚至竞相效仿,这其中的奢靡可想而知。

当时中国从外商手中用于换购珠宝和香料的,便是大量的铜钱和金银。

外商对于中国的铜钱爱不释手,甚至有外商提出非铜钱不交易,因此导致了大量铜钱和金银的流失海外。

中国当时重金属开发技术有限,大量铜钱流通海外,导致了中国社会内部市场矛盾激化,这时就有聪明人醒悟了,这看似繁华的贸易,实则并不太划算啊!

03

宋王朝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就下诏,说要禁止进行铜钱交易,当时的*令严到超过一贯铜钱出口就要被判死刑。但因为当地官员并未落实,所以当时泉州没有拿这禁令当回事。

当地官员未落实铜钱交易的禁令,大概也是因为其中的利润巨大、及大量商贾贿赂地方官,从而有利可图。

当时赵光义就想,这样不行啊!

于是他想了个法子,把外商进口的珠宝和香料都放到国库里,并放出话来,说,谁要买珠宝,只能跟他买!

这法子不但使得大量钱财进了国库,而且卖出去的珠宝还都是赵光义玩剩下的,真是一举两得。

但中国商人也不傻,跟赵光义买珠宝那就是被中间商赚差价啊,于是有商人就偷偷进行海上贸易。

后来宋高宗继位,他觉得泉州港贸易繁荣,泉州市舶司每年的税收要是再抓紧点,那比跟普通老百姓收税要轻松得多啊!而且还能美曰“减轻老百姓赋税”。

于是,税收的加大、贸易货品的管制,使得海上“偷偷贸易”更猖獗了。

(泉州六胜塔)

04

海上“偷偷贸易”这件事到了明代已经无所不至,中国走私团体的脚步遍布东南亚,日本、菲律宾成了私商最常去的地方。

当时朱元璋刚即位,他担心沿海的百姓私通番国,再加上当时海上贸易繁华、海上倭患严重,朱元璋干脆来了个海禁,连沿海百姓都不让下海捕鱼了,何况是海上贸易。

当时朱元璋想啊:我朝乃天朝,四夷来朝理应要进贡,怎么还要给钱呢?

到了清朝时期,闭关锁国和海禁就更严重了,泉州港的衰落自然也成了定局,虽然大家偷偷贸易搞得热火朝天,但总归是在法律的边缘反复试探。

不过说到底闽商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是永不磨灭的,泉州港风光过,也没落过,但只要闽商存在一天,泉州港就一直存在着。

如今泉州的外贸盛景,相比当年的泉州港仍不遑多让,只不过从前是海商,现在是电商罢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走向衰落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