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人,祖籍吴兴。唐代诗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有集十卷,今编诗三卷。神龙元年,武则天病危,张柬之起兵,逼迫武则天退位,复辟李唐,张易之兄弟被诛,沈佺期因媚附张易之兄弟而被流放。初唐七律多有乐府的影子,沈佺期曾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作七律“独不见”又名“古意呈乔补阙知之”,此诗乃沈佺期压卷之作,亦被誉为初唐七律神作。
独不见-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首联中的卢家少妇,原指梁武帝萧衍诗中的洛阳女子莫愁,后被用作已婚年轻女子的代称。郁金作为一种香料和泥混合涂抹于墙壁能使室内散发香气,玳瑁梁指装饰成像海龟龟甲一样的彩纹屋梁,此联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描绘女主人公所住之处的华美芬芳。又以“海燕双栖”那相依相偎的柔情蜜意来比喻夫妻间的双宿双飞的情状,从而引发女主人公“思妇戍怀”之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诗经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语,此诗中有女主人公想要赶制冬衣寄往在外戍边的丈夫手中之意。已是深秋时节,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已落尽,家家户户都在赶制冬衣,女主人公想到自己曾经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如今夫婿戍守东北关塞,一去十年,吉凶未卜,更无归期可盼,在随着西风飘零的砧声中,心中不免涌起阵阵不见所思的孤独与愁苦。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大凌河北的辽阳地区音讯断绝,含愁独居在长安城南的女主人公难以入眠,只觉秋日里的夜晚说不清的凄冷漫长。一句音书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此时心中不仅仅有孤独与思念,更有对夫婿安危的深深担忧之情,思而不见思更甚,这种思念中夹杂的忧虑与不平不由的让她发出一声哀叹:“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月清辉洒在帏帐之上?
尾联构思新巧且意境胜于一般的望月怀远之作,女主人公愁苦至极的独白,使全诗的情感抒发显得愈加浓烈,更加细致的描绘出一个美好而又愁肠百结的少妇形象,“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的景物渲染,更显余韵无穷。
思妇怀戍这一类题材在诗歌中并不少见,但此诗读来却依旧给人以惊艳之感。全诗情景交融,首联颔联相承而下,以华丽之语起兴,自然而下,意境之超脱,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中六句更有初唐诗中意象少有的浑融圆熟。这首诗对之后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的发展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
名家评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卢家少妇体格丰神,良称独步,惜颔颇偏枯,结非本色。同乐府语也,同一人诗也。然起句千古骊珠,结语几成蛇足。
《唐宋诗举要》:一气转折,而风格自高,此初唐不可及处。
姚鼐: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郝敬《批选唐诗》:化近体为古意,风韵淹雅致,而略少意趣。近体不主意而主风韵,故冠冕初唐不可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