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推介古代美女青睐的时尚
TUhjnbcbe - 2022/11/11 21:12:0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女性尤其是时尚的忠实追随者。您可知道,古代皇家宫廷中的美女更是时尚圈的达人。本期,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邀您一同了解古代皇宫中的女性时尚单品。

1.步摇

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瑛。

——《咏步摇花》南朝沈满愿

步摇,古代一种精美的头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金屈曲*凤等形,其上辅以珠玉点缀。六朝而下,花式愈繁,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玲珑有致,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

步摇的主要特征是其垂饰随着佩戴者的脚步而摇曳生姿,这也要求佩戴者需优雅地行走。步摇主要流行于汉唐时期,象征着崇高的地位,因此只有皇室中地位较高的妃后才有资格佩戴。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北朝(-)马头鹿角形金步摇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中妇人头戴翔凤衔珠步摇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

唐敦煌壁画衔珠步摇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

2.高底鞋

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

——《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

就像现代女性喜爱高跟鞋一样,古代美女也喜欢穿高底鞋。高底鞋,又称旗鞋,在清朝相当流行,其以木为底,鞋底高5-15厘米,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高底鞋根据鞋底的不同形状而具有不同的类型,有普通型鞋底、花盆形鞋底或者马蹄形鞋底。尽管穿高底鞋时女性看起来更加优美,但实际上并不容易行走。

清朝慈禧太后对高底鞋尤为着迷,她的大多数鞋子都很奢华,由精致的刺绣和珍贵的珠宝缀成。

清道光红色缎绣花卉高底鞋高1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光绪嵌料石万寿字花盆底女鞋高20.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光绪雪青色缎绣竹蝶纹花盆底鞋高1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光绪月白色缎绣竹子元宝底鞋高10.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3.护指套

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

——《咏手》唐代韩偓

中国自古以来的审美传统就对女性的纤纤素手情有独钟,文人骚客皆有咏叹,故妇女蓄甲颇为流行。指甲套称护指套,又称义甲,是妇女的指部装饰,既能让十指看起来纤如春笋,同时也起保护指甲的作用。

如今大家熟识护指套大都是从描述清朝后宫的电视剧里,其实护甲套早在明朝时期就已出现过。只是到了清朝,后宫娘娘们使用得更为普遍,样式也繁密了许多。清宫皇后、嫔妃们的指甲套质地有金、银、玉、玳瑁、铜、珐琅等多种材料,利用镂空、錾花、镶嵌等装饰手法,纹样大小由基部到指尖顺势而收,自然流畅,背面多为镂雕,极少封塞,这样可使空气流通,夏季饰戴不致憋闷。

古代女子的纤纤玉手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

清金錾古钱纹指甲套长5.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银鎏金累丝嵌珠石指甲套长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4.团扇

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

——《团扇歌》梁武帝萧衍

团扇最先盛行于皇家宫廷之中,也称“中国扇”。团扇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用于取凉;在隋唐期间传入日本;到了唐末宋初时期,因为当时的刺绣工艺已经非常精妙,一些花鸟、鱼虫、山水、人物、佛像的刺绣也开始出现在了团扇的扇面上。团扇在唐宋时期最为流行,扇上题诗作画也最为兴盛。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如果把折扇比作“君子”,那团扇则是“美人”。古时团扇除了用于摇动生风取凉之外,往往被女子用于遮掩面部,以显女子的羞涩与庄重,更增含蓄委婉之美。

古代女子使用团扇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

清*色缂丝凤栖梧桐图团扇故宫博物院藏

清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故宫博物院藏

清黑绸绣花蝶竹柄团扇故宫博物院藏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推介古代美女青睐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