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不求甚解读唐诗增改版4最佳损友
TUhjnbcbe - 2022/11/8 20:52:00
北京湿疹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5.html

宋之问死后没多久,与他齐名的诗人沈佺期也“呜呼哀哉”了。这俩货,活着的时候是“伴儿”,死了,也没忘手拉手一块儿过“奈何桥”,一边走还一边互相安慰:“老沈、老宋,好好去投个胎啊,来生再去做兄弟!”

沈佺期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朱熹注曰:“便辟,谓习于威仪而不直。善柔,谓工于媚说而不谅。便佞,谓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1)说白了,就是“奉承、谄媚、圆滑!”

身边有这么个“朋友”,能高尚得起来才怪。而这三种“品质”,沈、宋二人一样都没落下,绝对算得上彼此的“最佳损友”。

所以唐诗史上“沈、宋”并称,确实很合理,因为这俩货不只在诗歌创作上才力相当、主张近似,还在其他很多方面“志同道合”,甚至人生经历上也颇多相似。

比如,二人生卒年大体相同;都是“上元二年”进士;都历任过“考功员外郎”和“中书舍人”之职;都“你追我赶、争前恐后”地写“应制诗”邀功买好;又都共同参与编撰《三教珠英》;更甚至,连求取功名的“路数”都基本一致:依附权贵、谄事“二张”;最后,又都因此而遭贬,流放蛮荒(2),等等。大概老宋先干出来的事儿,老沈也绝对不会落后,争不了“第一”,也要做个“后来居上”!

唐阎立本《人物故事图册》

但也不得不说,沈、宋对唐诗的最大贡献,就是完成了对五言律的定型。《新唐书》说:“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唐人独孤及在《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一文中也说:

“五言诗……至沈詹事(3)、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

沈佺期诗《古意》

沈佺期有首诗,题作《独不见》(4):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

描述一位少妇心驰万里,在落叶萧萧、寒砧处处的长安秋夜思念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孤愁凄苦,生动感人,相当不错;而且,这首诗还很符合近体诗严整的格律要求,在初唐尤显难能可贵!

这俩货都是“台阁诗人”,作品中充斥大量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溜须拍马、内容贫乏、味同嚼蜡的应制诗,但偶尔也会感慨系之地写些真情流露的东西。比如老宋,当奴才受挫,被贬岭南蛮荒之后,所作的诗才“最工”。

老沈也是如此,他最为人称道的不是那些“应制诗”,而是像《独不见》这样的作品。此外,沈佺期还有一首借闺怨言反战,并希望能有良将一举平息边患、安定江山的作品,思想相当进步:

闻道*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5)

可惜了这样的才华,做人不讲究,光在写写画画上有点建树,终归难登大雅。

明·周天球《沈佺期诗扇》

大概三十岁左右,沈佺期曾做过一届“考功员外郎”,而这一官职,宋之问也曾担任。“考功”说白了就是“*绩审核”,“贞观”后并兼掌贡举,所以这一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难免有人在这上面动歪心思,打*主意,走偏门儿:上头来人了,搞个宴请,找美女陪着吃吃喝喝、蹦蹦跳跳、搂搂抱抱,临走送些土特产、塞个大红包啥的,再平常不过。

老沈就因此而“中招”--《新唐书》说他“考功受赇”,“赇”即“贿赂”--但“事机不密”,被揭发了,幸好此时他投靠着张易之,有这货撑腰,那还怕啥?所以有惊无险,平安着陆。

然而好景不长,武氏病重,张易之兄弟被诛杀,老沈也因谄附二张而被问罪,流放驩州(6)。好在这货比较胆小,没像宋考功一样偷溜回去,只是乖乖坐等,终于盼来了朝廷的一纸调令,而且回京后,还得到进宫“侍宴”的荣耀。

明詹景凤《草书沈佺期诗轴》

中宗李显二次继位,这天又来了兴致,喊群臣“宴饮赋诗”--依声填写名为“回波乐”(7)的曲词。

老沈一看,机会啊,心想:以我的才华,这算个啥啊,我不但要填词让皇帝主子满意,还要借此给自己捞些好处,才不枉我堂堂沈大诗人名号。

于是,老沈当堂吟诵《回波乐》一曲: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说自己流放岭外终于活着回来了,虽然被朝廷重新录用,但级别太低,朝服和牙笏都还不是红色(8)的呀啊啊啊。

那叫一个委屈,脸皮也够厚,忘了自己都干过啥,还好意思直接向皇帝要官。

中宗听罢,“即以绯鱼赐之”。(9)

唐阎立本《人物故事图册》-5

注释:

(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论语·季氏》。

(2).关于沈、宋二人的生卒年和仕历情况,各书记载不详,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以二人均约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年;同是“上元二年”进士,《唐会要》又记他们同在“奉宸府”编《三教珠英》等,故这段叙述为综合各书所载内容。

(3).沈曾任“太子少詹事”。

(4).又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5).《杂诗》三首其三。

(6).“驩州”在今越南荣市,《独不见》诗中的“辽阳”在今辽宁省境内,是当时的边防要地;“白狼河”今名“大凌河”;“丹凤城”指长安。

(7).“回波”,商调曲,唐中宗时造,盖出于曲水引流泛觞,见《乐府诗集》。

(8).唐制:官四、五品者服绯,绯即“大红色”。

(9).《新唐书》及《本事诗·嘲戏》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求甚解读唐诗增改版4最佳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