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不是爱就是性中年男子出轨究竟为那般,封
TUhjnbcbe - 2022/11/8 20:51:00

叮玲玲玲玲玲摇着铃,每一个玲字是冷冷的一点,一点一点连成一条虚线,切断时间与空间。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和《琉璃瓦》发表于同一个月,《封锁》虽然不是《琉璃瓦》那样的诙谐闹剧小说,但是,在这篇小说中,依然展现出张爱玲冷幽默讽刺的风格。

这篇小说写的是旧上海的某一天,一辆电车在封锁后的短暂故事。封锁期间,整个上海都凝固了,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电车上的人更是百无聊赖,两个素不相识的男女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发生了一段暧昧的恋情。

小说的主题看似是搭讪和艳遇,其实张爱玲通过一种冷静的笔触,圆熟老道的写作技巧,是通过这一个特殊时空下短暂的邂逅为故事动力,挖掘了婚姻中的一些真相,并且探究了中年男子的出轨心理。

而封锁结束,人们依然会回到原点,似乎曾经的那段“艳遇”都不曾经留下任何印记,两个刚才已经开始谈婚论嫁的男女瞬间变成了一对陌生人,一切又都恢复原样,整个上海似乎打了个盹,做了一个不近情理的梦。

这其中有着极大的嘲讽和隐喻。

看到结尾之处,不禁为张爱玲拍案叫绝,因为有了偶然的一次“封锁”,便促成了两个陌生男女的一段艳遇,就好比她的《倾城之恋》中的“倾城”促成了一段姻缘。张爱玲用特殊的封锁背景来检验情感,也呈现出特殊的人性。

01封锁前,两个不如意的男女的苦闷生活

小说中的男主角吕宗桢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男人,他是华茂银行的会计师,工作稳定,有完整的家庭,有妻子和女儿。

他和他的家庭表面上似乎挺圆满的,可是他内心对于这些却感到茫然,同时又是一种疏离的态度。

一个齐齐整整穿着西装戴着玳瑁边眼镜提着公事皮包的人,抱着报纸里的热腾腾的包子满街跑,实在是不像话!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吕宗桢似乎和那个家庭和婚姻格格不入,他内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可是婚姻生活却充满了家长里短的烟火气息,可是妻子却从来没有尝试去了解他,他似乎也没有对妻子吐露过内心,只是一味地表面顺从和敷衍。

就像妻子要他下班时顺道带回这价廉物美的菠菜包子,可是他的内心其实是抗拒这一点,但是却从来没有正面对妻子提出,这种不满情绪在心里积压和发酵。

一个不满意自己的太太却规规矩矩的好男人,他并不快乐,连为什么每天上班要离家、下班要回家也不明白,更不敢去想生活的意义,甚至拒绝去想。

家庭的完整或许只是表面上的,吕宗桢认为妻子不理解他。一句:“实际上我是无家可归的”更传达出在吕宗桢心里家庭虽然是完整的,但却没能成为他的精神寄托之处。

所以,这个老好人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内心早就如波涛汹涌。

而吴翠远则是一个好人家里的好女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好到四处受气,是一个严肃过头、平淡无趣的女孩。

“看上去像一个教会派的少奶奶,但是还没结婚”。

可见她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恋爱经验,也没有多少男人会对这样拼单而无趣的女孩产生爱意。

吴翠远也一直过着平淡而刻板的生活,在封锁的那一刻,她批改试卷时给了一个男学生“A”,其实男同学的作文写得不怎样,为什么给了他这么好的分数?因为她觉得“他是胆敢这么毫无顾忌地说这些话的唯一一个男子”,“他拿她当作一个见多识广的人看待,他看得起她”,这份隐秘的心理让她红了脸。

这个女孩一直都是按照父母安排好的生活而生活:天天洗澡,看报,听无线电向来不听申曲滑稽京戏什么的,而专听贝多芬瓦格涅的交响乐,听不懂也要听。

可是她却一点也不快乐,同时她的父母对她也颇有微词,一个女孩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了,却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婆家,对于女人来说,真的是有点失败。

这两个偶然同坐一辆电车的男女,他们各自的经历和境遇完全不相同,但是他们的内心都是压抑和苦闷的,他们都是不快乐的好人,都缺少一点活力和情趣,简而言之,就是过着一种寡淡无味的生活。

02封锁后,似乎时空和空间都隔绝了,内心的欲望便开始滋生

就是这么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男女,特殊时空的一次萍水相逢,让封锁之外的生活剥落了,封锁使得日常生活暂停,每个人都置身于到虚幻而封闭的空间,此刻电车的空间变成真实的、第一位的背景。

在这个于外界隔离的空间中,似乎远离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烦恼,内心的各种思绪和欲望慢慢在心底升腾。

吕宗桢想要通过与吴翠远的交往来填补妻子在家庭中给他造成的遗憾,更是想尝试一下与平常生活不一样的滋味。这种突来的激情使得他在成功躲避侄子董培芝之后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吕宗祯才会在侄子离开——功成时,不仅没有停止调情,反而继续加强。

但这种激情只是暂时的心理填充,这也就注定了这场在电车上生发的爱情仅仅只能是一段“传奇”,只是为了补偿吕宗祯内心深处对家庭情感依托的渴望。

吕宗桢常常会在内心问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去。为什么来!”

可以说《封锁》中电车上的这一段“调情”是吕宗桢尝试找寻自我的一次挣扎,他想要在这样一个由封锁隔绝出的时空中释放自我。

反观吴翠远对吕宗桢的调情,她知道他不真诚,而且这个男人已婚,还没有钱,既不是理想丈夫的人选,更不是一个好的情人,可是她却享受着他的甜言蜜语,他突如其来的倾诉,她感到很刺激很快乐。

“气气他们也好!气,活该气!”

光是幻想着背叛家人的意愿,就让这个女孩觉得快乐。

这对男女似乎是在用这种突如其来的艳遇作为发泄不满与对抗的方法,对抗庸常的生活,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束缚,以及被压抑的冒险的欲望。

《封锁》故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主人公吕宗桢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背后又是吕宗桢内心世界的暴露。

虽然两人似乎谈了一场恋爱,可是他们的爱情基于零碎的认识,谁也不能保证彼此可以接受真实而完整的对方。而吕宗桢埋怨生活,对生活的反抗却仅仅停留在思想和言语上,面对现实,他还是要做一个好人。

最终,这段艳遇之爱因封锁而生,也因封锁而死。

03每天重复的刻板日子,永恒不变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感

封锁前的两个好人,在封锁后两人发生了一场心灵上的艳遇,在封锁解除后,两人又回归到了各自的位置,可是永恒不变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感。

我们再深层次探究一下,吕宗桢的不幸,以及他内心的不快乐,难道是他妻子的错吗?还是婚姻本身的错误。

其实,都没有错,婚姻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平淡而周而复始的过程,如果每天都处于激情之中,那就不是婚姻了,况且如果真的如此,估计也无法忍受那种激情燃烧的日子。

但是重复而单调的生活,又会让我们陷入一种麻木中,逐渐滋生出一种空虚寂寞感。

小说的开篇有这么一段描述: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

对电车轨道的描写采用了复迭的修辞手法,暗示生活的重复、乏味和枯燥。

面对这样的生活状态,人们的态度却是毫无思索地全盘接受,所以“开电车的人开电车”,“然而他不发疯”,幽默的文字游戏背后是对日常生活的嘲讽,好似开电车的人应该不开电车,他应该干点别的,他应该去发疯,他理应对日复一日的生活发疯,但是他没有,他依旧安分地开电车。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

生活在重复而单调、乏味之中,却又无法逃离。内心常常会感到茫然而焦虑: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现在的生活又是什么?

写到这里,记得很久之前,有个记者采访一个放羊娃,问他有什么理想,

“我要养很多羊,赚很多的钱。”

“赚到钱之后呢?”记者追问道,

“我就娶妻生孩子。”

“然后呢?”

“然后就让孩子放羊。”

很多人看到这篇报道都笑了,可是接着却又沉默了,其实我们和这个放羊娃有多少区别呢?

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其实在质问生活——质问带来思考的可能性。

生活内容充满重复性,且又是单调而孤独的。

所以,男女主人公借封锁之际,谈了一场恋爱,以此来发泄内心的孤寂,可是那又如何,当封锁解除之后,一切都恢复如常。

两人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依然享受孤独和寂寞的生活。

04结语:

张爱玲的《封锁》这部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这场恋爱,算不得什么正儿八经的出轨,最多只是一次“开小差”,但是却深刻地反映了中年男子的出轨心理。

吕宗桢虽然对家庭有着种种不满,可是他也说不上妻子有多大的过错,这个男人的不满,更多的是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不满。

就好像大多数出轨男人那样,他的出轨只是自己心里痒了而已。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是爱就是性中年男子出轨究竟为那般,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