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古代养猫,重要程度堪比妻子
TUhjnbcbe - 2022/10/17 1:14:00
白癜风能治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故意遗弃猫咪,他们出于猫咪身上而产生的屎尿臭味,因夜晚叫声引起不满,掉猫毛,甚至将刚刚出生的小猫咪扔进垃圾桶等。猫咪就这样被一些无情的人丢弃了。要知道中国可没有一部完备的《动物保护法》和《城市流浪动物管理法》,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随意抛弃宠物现象。在《我爱我猫》纪录片中跟踪纪录发现,流浪猫因居住环境、惊吓、缺乏食物和水等原因,一般寿命不会超过年。作为城市中最常见的流浪动物之一,流浪猫的困境显而易见,其卫生、发情、伤人等情况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流浪猫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动物的本能就开始蠢蠢欲动,使得流浪猫不断繁衍,流浪猫的数量有增无减。虽然流浪猫环境不好、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使得流浪猫所生出的小猫成活率比较低,这样不仅仅形成了恶性循环,更为流浪猫的救助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而你不知道的是,古代猫奴有多疯狂?

有的视猫为神,有的封猫为妃,他们可不会像一些现代人这样抛弃猫咪。

实际上,人类驯养猫咪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一开始可能是为了捕杀老鼠,但也有可能就是出于喜欢。而在历史上,中国最早记载家猫的文献出现在西汉。而在此之前不论是各类文字记载或壁画、图腾等图像中均无猫的踪影。学界一度有这样的猜测:家猫是在西汉或稍前,通过与外国的贸易往来而进入中国的,一般认为是由波斯商人带入,而这一被引入就不得了。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都是猫奴,甚至整个国家的人都为猫疯狂。

诗人爱猫,简直疯狂

自从猫咪传到汉朝后,许多古代名人也都纷纷被猫咪俘获了真心,其中最知名的,应该是我们鼎鼎大名的诗人陆游了。陆游一生写诗无数,他不仅写出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绝妙诗词,也曾经专门为猫咪写过诗,其中有不少诗词都是跟他家养的猫有关的。

暮秋风雨暗江津,不下书堂已过旬。

鹦鹉笼寒晨自诉,狸奴毡暖夜相亲。

——《戏咏闲适》节选

据说陆游本人不仅对猫非常喜欢,甚至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状态,他每天晚上睡觉时,他抱着的不是妻子,而是狸猫,每天在一起同吃同睡,惹的王氏之妻碎碎之念。而其中的诗词有许多都是关于狸猫的,这见得陆游对猫的喜爱,而且就算猫咪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陆游也毫不在意。

人不如猫

不仅是文人喜欢猫,帝皇中也有喜欢猫的,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皇上对猫的宠爱,那自然跟普通人不一样。嘉靖皇帝很形象地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人不如猫。

其中有一只名字叫霜雪的猫,是嘉靖帝最喜欢的猫,相传,嘉靖皇帝最宠爱的一只猫很是稀奇,走哪儿带哪儿。它有一身滑腻卷曲的淡灰色毛发,惟有眉毛却“莹白若雪”。嘉靖皇帝对它欲罢不能,便赐予爱猫“霜雪”的美名。听说霜雪可与其它猫不同,它不仅性格温顺,还通人性,嘉靖帝的眼神它都能读懂,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撒娇卖萌,什么时候应该回避。对*靖皇帝的生活习性,霜雪全都铭刻在心。每当嘉靖帝闭目养神打盹,霜雪便静静地陪伴在旁边,即便是饥渴便溺,也要忍到皇帝醒来,十分乖巧。因此,嘉靖皇帝对它已经达到了须臾不离的地步。

而在这期间,嘉靖不仅成立了养猫机构,还委托一些铲屎官进行专人伺候,嘉靖:“谁要是养得好,我给她升职加薪”。什么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过得比别人还好。这也惹得照顾猫主子的仆人都羡慕不已,而霜雪死后,嘉靖帝痛苦至极,时常做梦都梦到霜雪,只因太思念了。

嘉靖不仅赐予爱猫“忠无不酬”、“生荣死恤”的待遇。不仅下旨隆重礼葬,用金子制作了一个棺材,将它安葬在万寿山北坡,还为它御笔题碑,命名“虬龙墓”。不过从人的角度来讲,这在动物界中可以说得上是史无前例了。

嘉靖帝还按照道教礼仪设坛为之祈祷,写了大量的青词来悼念这只猫。皇帝如此重视,大臣自不敢怠慢,也献上各种青词。嘉靖朝文人学士袁炜的青词中有一句“化狮为龙”,深得圣意,不久袁炜便被提升为朝廷大员。

重要程度,堪比妻子

而在宋代,猫的重要程度堪比妻子,而在宋朝之前,猫食田鼠,只是有着去苗之害,对农业生产有贡献,后来便有了“狸”的称呼。而在宋代,越来越多的猫不再用于捕鼠,而是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伴侣”。陆游的《嘲畜猫》就发出过类似的慨叹:“但思鱼手足,不顾鼠纵横。”但同样是陆游,在他的《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中也提到:“榖贱窥篱无狗盗,夜长暖足有狸奴。”他晚上睡觉的时候,竟然还需要猫来暖足,可见猫与人们生活的密切。

在宋代养猫不仅还要有一套仪式流程,甚至比纳妾还要复杂,也就是说不是你想要养就可以随便养的,要把猫咪带回家,那就得先把彩礼准备好,如果小猫原本有主人,你又非常想养这只猫,你必须要给主人一些材米油盐,作为价值的交换。如果是流浪小猫的话,虽然它没有主人,但是有猫妈妈,那把小猫接走的时候要给猫妈妈带上一些穿成串串的小鱼,早知道盐在古代可是贵重的东西,著名猫奴陆游还为此提笔作诗云: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宋人记载:“猫有*黑白驳数色。狸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齿,尾长腰短。目如金银及上颚多棱者为良”。即猫的花纹儿有很多,除了全身纯净无杂毛的纯*,纯黑,纯白等毛色外,还有黑色虎纹。*色虎纹。玳瑁纹等花色皮毛。古人根据猫的形象研究毛色。将猫归纳为以下几个品种,进行相对等的聘礼和聘猫仪式,而在准备纳猫之前,他们会翻看《象吉备要通书》,十分小心严谨,选择一个好的良辰吉日,在契约里提上西王母娘娘和东华帝君,甚至还需要主人告知家里的灶神猫主子来了。

而在契约之中,里面包括了对猫的外貌描述,花色,习性等,最主要的是双方不仅要履行契约,自行遵守双方的义务,人要好好对待接走的猫咪,猫也得好好干活,要好好抓老鼠,不能乱偷东西吃,不能到处乱跑。

《相猫经》记载:乌云盖雪,必身背黑而肚腿蹄爪皆白者,方是。若仅四蹄白者,名踏雪寻梅。其纯*白爪者同。猫的脊背毛色为黑色、腹部、腿、蹄爪为白色,头部、脖子上下黑白色均等为宜,被称为乌云盖雪。全身皆黑,只有四个脚爪是白色的叫踏雪寻梅。

古人给猫不仅聘猫有仪式感,甚至连取名也是诗情画意。

可见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即使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猫咪都是陪伴人类度过孤独时光,陪伴人类共同感受生活的好伙伴,所以一旦把一只猫咪接回了家就要好好对待它。不要随便的遗弃,你认为不可贵的猫咪,而在古人的眼里却视若珍宝。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养猫,重要程度堪比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