珽。音挺,古代帝王所持的玉笏,即三尺长的大圭。笏(音户)是古代君臣上朝议事时手里所拿的一种板子,狭长形,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天子所持玉笏为珽,意为方正于天下,珽然无所屈。
(珽,天子笏,上端方正,意为方正于天下,珽然无所屈。)
(《汉武大帝》剧照,大臣们手持玉笏,上端尖,一般为钝角,和天子珽不同)
[楼主注]“珽”字是古代天子专用,不适合小门小户的孩子取名。列出这个来纯粹是手痒,科普一下玉笏的知识。
琇。音xiù,一种似玉的美石。《诗经·小雅》:“彼都人士,充耳琇实。”
[人名举例]:顾毓琇,字一樵(-),是现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他集教育家、科学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一生充满传奇。他是江泽民和朱镕基的老师。
(顾毓琇与江泽民主席)
(顾毓琇与朱镕基)
玤。音bàng,一种质地一般的玉石。古时制成平圆形、中间有孔的小璧,系在腰带上,用以悬挂左右配带的饰物。
琎。音jìn,一种似玉的美石。古语读今。
[人名举例]:李琎,唐汝阳王,加特进赠太子少师。为唐睿宗李旦之孙,唐玄宗李隆基之侄。雅好音乐而且姿容妍美,玄宗曾赞叹说“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称其为“花奴”。是皇族中第一美男,第一美男哦!!!想穿越的姑娘,你在哪里?
珷。音武,一种象玉的美石称为珷玞。
[人名举例]:侯琎。字廷玉。泽州人。明朝中期大臣。少慷慨有志节。登宣德二年进士。总督贵州*务进兵部尚书
璁。音聪,似玉的美石,常作为一种佩玉。
[人名举例]:张璁(公元年-公元年),字秉用,后因避讳,由嘉靖皇帝钦赐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温州府永嘉三都普门村人(今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明朝嘉靖年间重臣,官至内阁首辅。张璁是明朝大改革的开启者。世称“张阁老”,为我国历史上继王安石之后、张居正之前的一位改革家。高拱张居正的很多改革措施实际上是“张璁改革”的延伸。
璘。音林,玉的光彩。璘玢,形容玉石花纹驳杂或光彩缤纷的样子;璘璘,明亮闪烁的样子。妈妈姓林、凌的宝宝可以用这个名字。例如爸爸姓赵,妈妈姓凌,孩子可以叫赵璘,或赵璘璘,这个字不常用,重名的少,缺点也是不常用,但好在读音读半边也能读对。
[人名举例]:
吴璘(—),字唐卿,德顺*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南宋名将吴玠的弟弟。他智勇双全,与兄长吴玠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在南宋抗金斗争中,与兄吴玠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
永璘(——),爱新觉罗氏,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与嘉庆皇帝同为孝仪纯皇后所生。
琎。音jìn,一种似玉的美石。古语读今。
[人名举例]:
侯琎。字廷玉。泽州人。明朝中期大臣。少慷慨有志节。登宣德二年进士。总督贵州*务进兵部尚书。
李琎,唐汝阳王,加特进赠太子少师。为唐睿宗李旦之孙,唐玄宗李隆基之侄。雅好音乐而且姿容妍美,玄宗曾赞叹说“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称其为“花奴”。是皇族中第一美男,第一美男哦!!!想穿越的姑娘,你在哪里?
珷。音武,一种象玉的美石称为珷玞。
[注]特意列出来,是想发起一个小讨论。
珷字是武字旁,看起来很雄武,但我觉得取名不要用这个字。因为“鱼目混珠,珷玞乱玉”。
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我确实见过有人就叫“某珷玞”,意思是要成为武夫(音)?还是“珷玞乱玉,鱼目混珠”?我当时就表达了疑惑,结果对方说起其父亲想让他学会辨认真假,知道哪些是珷玞,哪些是真玉。呃……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啦。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瑨。音晋,一种似玉的美石。
[人名举例]:
赵瑨,云中蔚州人。皇庆元年,赠仪同三司、太保、上柱国,追封定国公。
崔瑨,崔珙弟,见71、珙。兄弟几个都是美玉名字。
李世瑨先生(.8.16~.2.20),我国著名的高分子材料学研究专家和教育家。
璪。音早,一种宝玉,也指雕有如水藻花纹的玉饰。另外,用五彩丝线将玉石穿成串,垂在古代皇冠前面作为装饰,也称为璪。
[人名举例]:崔璪,崔珙、崔瑨弟,博陵安平人。御史中丞,转吏部侍郎。七年,入为左丞,再迁刑部尚书。子滔,大中初登进士第。这一大家子,兄弟子侄都是美玉名字。
琢。加工、雕刻玉石,使其成为精美的器物。古代对加工、雕刻不同材质的装饰品、工艺品,各用不同的动词:刻玉为琢,刻骨为切,刻象为磋,刻石为磨。《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人名举例]:李玉琢,某公司总裁。举这个例子是说“玉琢”做名字还不错的,孩子教育就是“玉不琢,不成器。
瑑。音篆,玉器上雕饰的凸纹,有图案,也有文字,中国书法中的篆体就是从器物上的瑑纹而来的。后来,古人将雕刻为纹也称为瑑。古人云:“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很象今天人们常说的那句成语:“玉不琢,不成器。”
班。这个字大家都认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是编组的意思,如班级、班组等。其实,这个字最古的字义是指一对分开的玉。一对合在一起的玉为珏,一对分开的玉为班。后来,这个字由原始字义开始具有动词含义部分,并由分开、分给的意思逐渐引申为铺开、颁布的意思;而这个字的名词含义部分由分块、分部的意思逐渐转化为分级、次序的意思,再后来就成了现代常用的序列、组合的字义啦。
84、珈。音加,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玉饰。古代王后和贵夫人用笄(音机)别住假发或插住挽起的头发,镶在笄上的玉饰就称为珈。
[人名举例]:前面讲“珞”字时说过,出生在武汉的孩子可以取名“珞珈”,例如李珞珈。
瑊。音间,瑊玏,一种象玉的美石,黑色,较坚硬。
[人名举例]:彭瑊:字渠珍,江西吉安庐陵(江西吉水)人。后唐同光元年(年)授金紫光禄大夫,溪州刺史,为湘西第1代土司王,子孙世袭。
瑁。音冒,古代一种玉制礼器,长四寸,其下端刻成尖角,为天子所执。古代各路诸侯朝拜天子时手拿着玉圭,天子则手拿着玉瑁,盖在玉圭的上端,表示对诸侯的信任与共勉。
[人名举例]:历史人物有蔡瑁,蒙冤受屈(反间计)被曹操斩杀。后世有很多事后诸葛们评论名字时说,名字取得太大,天子所用的瑁你也敢用作名字?你丫一贱命也扛得住?
好吧,举这个例子是说,对有些美玉汉字,取名字时多考虑一下吧。
琭。音录,一种很稀有的美玉。也用来形容坚硬的玉石。老子《道德经》:“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意思是: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要珞珞坚硬像山石。也可以理解为,做不了美玉,你丫至少做块硬气的石头吧。琭琭:形容玉美的样子。
88、瓖。音乡,一种玉石,常佩于马带上作为玉饰。
[人名举例]:于瓖,祖籍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唐宣宗大中七年()癸酉科状元及第。历代状元取名分析的状元名单里有他。
瑢。音容,佩玉的品貌和佩玉相碰的声音。
[人名举例]:永瑢,生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四日,高宗第六子,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袭贝勒,五十四年十一月晋封质亲王。
李瑢(-)字清之,号匪懈堂、琅玕居士、梅竹轩。朝鲜世宗的嫡三子。那时候,朝鲜很哈中的。
璈。音敖,一种古代乐器,可弹奏八至十个音阶。
[人名举例]:梅汝璈(年11月7日-年4月23日),字亚轩,中国江西南昌人,中国法学家及律师,以代表中国参与“东京大审判”,并为中国赢得荣誉和尊严而闻名于世。
91、璀。念崔的上声,一种美玉,也指玉的光彩。璀璨,形容珠玉的色彩鲜明、艳丽夺目。
瑱。《诗经?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瑱。这个字念天的去声,古人在冠冕两侧用*色丝带系着的一种玉饰,垂在双耳旁边,可以用来塞住耳朵,故又名“充耳”,有非礼勿听的意思。后来也把戴在耳垂上的玉称为瑱。
[人名举例]:来瑱,唐朝名臣,以忠义闻名,绰号“来嚼铁”。
93、瑄。音宣,六寸大的玉璧,古代祭天时所用。
[人名举例]:叶子瑄
瓒:《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瓒。音赞,一种质地不纯的玉,其中五分之三为玉,五分之二为石。古时用玉很有讲究,只有皇帝可以用纯玉,其他大臣则分等级:大公用珑玉(五分之四为玉,五分之一为石)、侯臣用瓒玉、伯臣用将玉(玉石各占二分之一)。”古代一种玉制的礼器也称为瓒,祭祀或招待宾客时用来盛酒灌酒,功能相当于现代的勺子。以玉圭作为勺子柄的称为圭瓒,以玉璋作为勺子柄的称为璋瓒。
[人名举例]:公孙瓒,三国时北平太守。
瑞。古代玉制的信物,称为瑞玉。古代有很多种瑞玉,如:班是一种中分为二的瑞玉,各执一块作为信物;琥是一种*队调动的瑞玉,作为传达命令的信物;珪和璧也是一种瑞玉,作为执*的信物,相当于现代的印鉴。瑞玉也分级别,如周朝时就分六级,按现在的级别应该是:主席执镇珪、部长执恒珪、省长执信珪、市长执躬珪、县长执谷璧、乡长执蒲璧。
[人名举例]:蔡启瑞,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蔡启瑞院士)
珪。音规,和圭是同音同义。珪(圭)是古代的一种玉器,长条形,上端为三角形,下端为方形。古代皇帝大臣上朝议事时、王公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礼仪时作为礼器。
[人名举例]: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开国皇帝(—年在位)。
琮。音从,方柱形,中有圆孔。用为礼器、贽品、符节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人名举例]:刘琮,三国时荆州牧刘表之次子。
钱宝琮,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中国古代数学史和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璜。状如半璧的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玄璜礼北方。”璜。音*,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象玉璧的一半。古代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礼仪时作为礼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玄璜朝礼北方。也用来作装饰品或作为货币。另外,古代一组佩玉中,系在每串最下端的玉称为璜。
[人名举例]:
郭璜,东汉驸马,郭璜是汉光武帝第一位皇后郭圣通(第二任妻子,阴丽华是第一任妻子,第二任皇后)的侄子。
徐宝璜,江西九江人。著名新闻教育家。被誉为“新闻教育界第一位大师”,和“新闻学界最初开山祖”。
琥,瑞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白琥礼西方。”琥。音虎,雕成虎形的玉。古代作为一种礼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白琥朝礼西方。古代发兵使用的虎符也称为琥。
(琥)
琥(汉代),拍摄于:美国哈佛大学艺术馆
璋。音章,古代的一种玉器,上端刻成斜角,形状象半个玉圭,也是一种端玉。古代作为一种礼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赤璋朝礼南方。《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璋按尺寸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具有不同的用途:大璋长九寸,宽四寸,王公大臣用来作为聘物;中璋长七寸,宽二寸,用于*队中。另外,璋等端玉在古代也曾作为交易的货币使用,圭可易马、璋可易皮、璧可易帛、琮可易锦、琥可易绣、璜可易黼(古代一种礼服)。
[人名举例]:刘璋,朱元璋。
以上参考自《新华字典》、《辞海》。《新华字典》、《辞海》里表示玉的字还有很多,但是请注意,有些玉是不适合做名字的。
例如:琀,这个字是不是看起来很美啊,又是从玉的,又是发音柔美的hán,什么意思呢,含在死人口里的玉。《说文·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
玦:古时佩带的玉器。环形,有缺口。《左传·闵公二年》:“公与石祁子玦,与甯庄子矢,使守。”玦。音决,古时配带的一种玉器,环形,有缺口。相传,古代大臣因罪流放边塞,三年之后若皇上派人送去一块玉环,则意为还;若送去的是一块玉玦,则意为绝,还要继续流放。所以,玦有回绝、拒绝的意思。这个字不适合做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