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琴弦问答
11为什么用酸枝木等密度较高的材料做古筝琴码?这是由古筝的音色特点所决定的。古筝自古以来在音色的审美情趣上就追求“铮铮然”的爽利之风,而密度较高的材料使筝的这一硬朗特点得以显现。在一些普及筝中,其它材料可配以等级相当的材料,但筝码必须使用酸枝木材料,以本色体现,不施涂饰。12筝码上端为什么要镶嵌牛骨材料?筝码作为古筝发声原理中的传导件,对音色的影响非常大。而筝码搁弦点的材料,对筝的音色及其敏感。通过对牛角、牛骨、象牙、竹材、乌木、*杨木等多种搁弦点材料的对比试验,牛骨在符合古筝的声学品质要求中最为理想。牛骨的骨质导孔,在化学处理中,其油脂等其它成份已经去除,使骨质传声速度加快,且富有弹性,硬度适中,体现了古筝追求明亮主体色彩的要求。13筝码上的搁弦槽规格是如何确定的?俗话说:“好马要配好鞍”,好的琴弦如何“坐落”在合适的搁弦槽内,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配合不理想会严重影响古筝的音质和音色。古筝琴弦共有20个外径规格(1、2弦外径相同)。严格来讲,20个不同直径的规格,应该有20个不同的搁弦槽规格来相配。14弹弦时码脚产生纵向移动有几种原因?(1)、琴弦没有校到标准音高。(2)、筝码没有放置在规定的范围内。(3)、面板过于光滑。(4)、筝码底部与面板不吻合、码脚变形。(5)、筝码中心不在琴弦的同一平面直线上。(6)、弹奏力度超过设计标准。(7)、琴弦在空码时不碰及面板。15琴码的高度为什么要七种规格?在古筝演奏中,相邻的和八度之间的弦的拱度是否均衡过渡,对演奏手感和乐曲处理有很大关系。如果相邻的筝码高度差过大,会直接影响演奏技法的发挥。16琴码发生开裂怎么办?琴码的纹理走向纹理和筝码高度为同一方向。筝码开裂一般情况下是由材料干燥和材料内损引发,这种开裂大多程度较轻,用快干胶粘合即可,但严重的要换琴码。17筝码底部与面板接触部分为什么很粗糙?古筝琴码的底部(与面板接触部分)呈一定的粗糙度,为的是在琴弦大幅度的振动状态中增加阻力,保持筝码原位不变,增强其稳定性。在整个筝码油漆、抛光过程中,此处部位是不能被涉及到的。18琴码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根据古筝设计的要求,古筝第一码的中心至前岳山为mm,第21码的中心距前岳山为mm,中间筝码基本按等距的要求排列。但为了转调方便,在常用的D调排列时,3号码到4号码、8号码到9号码、13号码到14号码、18号码到19号码的间距,应为其它码位的2倍左右。另外,低音部分的琴码间距,相对高音琴码的间距要大些。19琴码的造型对古筝声音有影响吗?在古筝的历史沿革中,筝码的造型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有“刀币式”、“山口式”、“斜坡式”等多种。不同的造型使筝码在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也产生较大的差异。特别是码脚底部和面板吻合部分的面积大小,对古筝音质有很大关系。20移码调音时应注意什么?具有古筝特色的转调,往往是通过码位的移动来取得。另外,微调音高也常用移码来解决。在移动琴码时,正确的方法是一手轻轻将弦提起,一手将码往左或右移到适当位置后,再将提起的弦放至筝码的弦槽内。这有几大好处,一是琴弦表面尼龙缠弦不会被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二是筝码在面板上的移位自如、定位准确,面板不会被码脚移出印痕。21琴弦搁置在琴码上,在没人弹奏情况下,为什么也会发出异响?这一问题往往发生在气候冷暖交替的季节,或各季中比较干燥的环境中。这是因为在热胀冷缩的应力平衡过程中,古筝的各结构部件都在“运动”,这种“运动”幅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能量激发了传导系统的筝码或激发系统的琴弦,那些声音就会突然出现。这在夜深人静时,声音格外清晰。不要怀疑是“天外之音”,这是有“生命”的古筝在歌唱。22筝码从低到高,从哪个方向排起?有无正反方向?靠近演奏者一侧的是最高音筝码,筝码号最小,也最低。一般高音码排完后,再排中音码和低音码。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左手提弦,右手将琴码放置到筝码示意条上对应号码的位置,然后将弦放置在筝码顶部的弦槽内。筝码无正反方向,任何一面都可朝左或朝右,但如果碰到码脚不稳或琴弦振动有异响,不妨将筝码换个面,看看是否能改善。古筝琴弦问答
23古筝琴弦有几种型号?各有什么不同特点?古筝目前常用的琴弦有三种:钢丝尼龙A型弦、钢丝尼龙B型弦和钢丝弦。前二种是常规21弦古筝的配套用弦,后一种是潮州筝的配套用弦。钢丝尼龙A型弦和B型弦结构和工艺类似,但规格略有区别。A型弦手感较松,余音较长,B型弦手感较紧,更适合大力度的作品使用。钢丝弦外层无尼龙丝缠绕,音色透明有金属味。24古筝的钢丝材料有什么特殊要求?古筝常规的音位排列是五声音阶,许多半音和滑音,以及大二度的按弦和大幅度的颤音,都需左手深度按弦。这就需要钢丝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柔韧性等指标,都能满足演奏的需要。高音区1弦为0.23芯弦,抗拉强度为~N/mm2;中音区12弦为0.38芯弦,抗拉强度为~2N/mm2;低音区21弦为0.60芯弦,抗拉强度为~N/mm2。如果达不到上述指标,那么对音准稳定性和音质等性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25琴弦是否到了断损以后才换新弦?初学古筝者,往往到了琴弦断了以后,才换新弦,而有的初学者因弹奏力度较小,即使高音部位的琴弦也能用上几年的时间。其实,古筝弦和其它弦一样,均有一个最佳音质期,过了这一时期,由于金属的疲劳程度日益加剧,音质会逐渐逊色。另外,由于演奏者的手汗等渗入至尼龙丝内层,弦中的丝弦层会发生变质,也会影响到古筝的音色。故一般高中音部位琴弦在累积使用小时之后,可根据琴弦的实际情况换上新弦。
26请输入标题25、新琴弦在调音时为什么容易走音?新装的琴弦有一个张力趋向稳定的“过渡期”,也就是琴弦的“延伸期”。当琴弦的张力得到充分的伸张时,再调准音高,其音准就相对比较稳定。新出产的古筝,一般都经过琴弦的压颤调音,但因库存时间、运输过程和琴行的周转时间等,都会使原校标准音高产生变化。再则因琴体受力后也会产生新的应力平衡,故购买新琴后再次在筝码两侧压颤琴弦,调准、调稳音高就显的十分重要。27琴弦的钢丝扭曲对声音有影响吗?扭曲的琴弦使琴弦的振动产生异位,筝码受力点不平衡,从而影响古筝的发音。所以在装弦时,一定要顺着琴弦校紧,但包装中盘起的琴弦,一般不会对音色产生影响。28琴弦断裂(非正常)有几种原因?(1)、音高超过设计标准。(2)、琴码离岳山距离过远。(3)、琴码搁弦点有毛刺。(4)、压颤过猛。(5)、琴弦本身有缺陷。29为什么琴弦断后,要配原品牌琴弦?古筝的生产标准是行业规范的,标准对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了限定。琴弦等许多部件的规格并未列入行业标准。所以琴弦规格由各生产企业自行确定,这样,也许同样是10号弦的直径、工艺、用材等,各厂都可能不一样,那么不是一个系列的部件装在一起,就会在手感和音色上产生较大的差异,故断弦后一定要配原品牌的琴弦。但有的生产厂家只生产古筝,不生产琴弦,那么换弦时一定要问清为该厂配套使用的琴弦品牌名称。30琴弦安装(换装)要注意什么?(1)、首先要把缠在琴钉上的断弦去掉,然后用校音扳手套住断弦琴钉,往后倒转5~6圈左右(倒松),以便新弦上紧时有足够的余地。(2)、弦尾从琴钉孔穿出后,要向里折弯,以便后续琴弦能扣压住弦尾,做到环环相扣。(3)、校弦时琴弦不要搁在琴码上,当张力接近相邻弦松紧度时,才将弦挑起搁在琴码上,这样的做法不易使琴弦在搁弦点处受损,同时也使琴弦张力均衡。(4)、音高可比标准音偏高50~音分,然后在琴码两侧对琴弦进行压颤,让琴弦充分延伸稳定至标准音高。31琴弦的不同颜色代表什么意思?现常用的钢丝尼龙弦外表是白色的,而古筝全套的21根弦中,有四根弦是绿色,分别是3弦、8弦、13弦、18弦,这种颜色标识是为了让演奏者更容易分清音区。距离最近的两根绿色弦之间,在音程关系上为八度,第8弦的音高为a1(小字一组的a)。32如何辨别因琴弦质量不好而引起的音质不佳现象?(1)、不佳琴弦的相邻两弦音色均较好;(2)、琴弦表面凹凸不平,或尼龙丝上有明显的松动;(3)、筝码搁弦点和山口搁弦点均“扎实”、筝码底部吻合面板无松动。(4)、琴弦振动状态异常、声音异常;(5)、手感明显偏松或偏紧;(6)、装弦时弦号对应错误。弦到21弦从那个方向算起?行业标准和古筝圈内的弦号叫法,都是统一的。和古琴的命名方式不同的是,最细、最高音的弦,弦号最小(古琴为最大)。靠近演奏者一侧的弦号为1号弦,依次向前至弦号最大、琴弦最粗的21弦。34为什么会产生琴弦的内芯不断,而外层尼龙缠丝断裂的现象?为了降低古筝音响中的钢丝音色,设计者在钢丝外层缠绕尼龙丝。这种经过压扁的尼龙丝在一定环境下会自行老化。另外筝琴码搁弦点的尖锐,特别是校音时阻力过大,都会使尼龙丝在该点处产生间隙,直至断损。还有一处是离岳山的20~40mm处,这一位置是右手最频繁的触弦点,磨擦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尼龙丝断损。因为内芯钢丝的抗拉强度和外层尼龙丝的抗磨强度不是可对比的指标,所以琴弦的各种断裂现象都会客观存在。35琴弦上有斑点会影响声音吗?这里的斑点一般是指尼龙丝的表面出现浅*色,这是由于内芯丝线受潮或演奏者手汗渗入所致,一般习练者很难听出音色的差异。二是指纯钢丝弦,这种斑点的出现是钢丝氧化的现象,生锈的程度决定了对音色影响的大小。36怎样配买易耗琴弦?这和演奏力度及方法有关。一般来讲1~8号弦为易耗琴弦区,9~16号弦为一般消耗弦区,17~21号弦为耐耗琴弦区。如果拥有的是新琴新弦,建议(一年内)1~3弦各配5支,4~8弦各配3支,9~12弦各配2支,13~16各配1支,17~21弦暂不配买。古筝侧板、底板、花板问答
37翻盖锯切处的侧板为什么有开裂现象?古筝传统设计中,翻盖部分的结构与整体共鸣箱是连体的。一旦翻盖切口成形,应力的弱点就直接体现在切口的90°直角处。而此侧板的酸枝木贴片径切方向和应力方向是相同的,故在应力平衡中,此处有时会出现开裂。另外,侧板贴面材料的含水率过高,也易形成切口开裂。38侧板的节疤会影响声音吗?古筝共鸣体中,与发音直接有关的是面板(音板),共鸣体外表面的侧板粘合在共鸣体的框架(松木材料)上,侧板的用材对共鸣体的振动影响是间接的。用作侧板的酸枝木,其活节疤是天然形成的,且在酸枝木(红木)中普遍存在。活节疤是天然存真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其对声音的影响程度则可忽略不记。39侧板的拱度不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侧板的拱形状态是古筝制作的重要指标。拱度不够,即琴弦装上后与中央部位的面板未呈贴合状态,则装上筝码后极易产生“移码”和“跳码”现象。由于同一种材料,其密度有时也有差异,或含水率不一,或加工规格的偏差以及胶合剂等诸多问题,都会使成品古筝在琴弦受力后的平衡状态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另外不同松紧的面板应力不同,也会造成侧板的拱度不同。
40侧板上端有镶条与无镶条有何区别?原行业中北京和扬州地区生产的古筝样式中,侧板上端及面板的边沿处,镶有一条装饰边。有无装饰镶条对音色不会产生影响。41底板材料用三夹板和泡桐板有何区别?底板是古筝共鸣体的组成部分,其对音色的影响较大。有的厂家将三夹板用作底板,把它看成与音色无关的一个部分,这是非常错误的。底板的一个最大功能是将面板传导下的音波进行适当的反射和吸收。如果只有反射和少量吸收,共鸣的混响时间过长,音质的清晰度明显受到影响,还有在整个共鸣体振动中,夹板的振动状态也是不良的。而泡桐在这方面性能优于夹板。同时,用作底板的泡桐材料也需要经过特殊处理。42底板为什么易开裂?虽然底板的复合,在一般情况下是无预应力的复合。但因为面板的预应力较大,在共鸣体合成后,底板受到面板的应力作用,也开始新的应力平衡。当应力大于底板的承受极限时,底板即开始开裂。有的开裂是和底板湿度偏高,或使用地气候过于干燥有关。小的开裂可以用胶水修复。大的开裂要根据实际情况用猪皮胶拌泡桐木屑补填。再经磨平、上色等工序,修补后一般无明显疤痕。43底板上的音孔大小是如何确定的?古筝底板上有三个出音孔。前出音孔呈半圆状,中出音孔为长方形,后出音孔是根据S形岳山的走向确定的,为的是方便换弦。出音孔的大小和数量分布,与古筝的音质有密切关系。出音孔太大共鸣体回音减弱,古筝余音偏短。反之出音孔太小,共鸣体回声增强,古筝余音偏长,音质的清晰度受到影响。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古筝的出音孔是因筝而异的,但企业目前普遍执行的是平均法则。44尾端的三角形花板为什么容易开裂?相对来讲,长方形花板开裂较少,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复合在面板上的贴片纹理和泡桐板纹理呈90°,收缩扩张互相制约。而三角形的花板与泡桐板为一个方向,如果仿效长方形花板的做法,则因造型问题,三角形花板的局部复贴较为困难。45穿弦孔贴面开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穿弦孔开裂是一常见的缺陷,虽然它不影响古筝的音色,但令人过目难堪。易裂部位一般在15弦孔至21弦孔之间。这些孔位装的弦较粗,受力巨大。在长期受力的情况下,薄薄的贴片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拉力,弦孔一侧在拉力的作用下,慢慢向弦码方向位移。这种拉力很容易把与琴弦呈90°左右的纹理拉开。况且较硬的红木贴面刚性有余、韧性不足。再则,以较小的间距钻一列弦孔,人为地破坏了贴片的强度。46尼龙穿弦孔圈为什么要替代铝鞋眼孔圈?从20世纪50年代始,“敦煌牌”古筝即用铝鞋眼孔圈来替用弦眼的孔圈,一用就是50年。当初使用这一代用品的设计,可以说价廉物美。但随着古筝品质的不断提升,其缺陷也越来越明显。一是鞋眼圈拉伸距离只有5mm,在弦孔内极易松脱;二是在换弦时也易掉失;三是最关键的,即鞋眼圈没有与弦孔壁胶合,使孔壁成为一个“通风口”,加剧了贴片的开裂。古筝目前使用的尼龙穿弦孔圈,壁厚且有韧性,长度上至表层贴片下至面板内侧护层板,整个部件和古筝弦孔紧密相连,并用胶水封闭。使部件成为古筝本体,从而再次降低了贴片的开裂机率。47花板穿弦孔边出现小的爆裂后如何修补?小的开裂可用胶水渗入,并用砂纸打平,然后用便利罐装油漆喷涂,干固后,细磨抛光即反旧如新。但大的开裂,还是应运回生产企业修复。48合成板做的花板有何特点?纯木的名贵贴片虽然上品,但干燥困难,容易开裂。而用合成板做的花板,因其使用多层中性木材,纹理错位胶合而成,稳定性是纯木贴片难以比拟的。49花板的不同工艺对声音有影响吗?在一般情况下,花板的不同工艺、不同材料对古筝声音的影响是难以分辨的。但是附着在共鸣体上任何部件,从理论上来讲,对古筝的声音均是有影响的,这往往要靠声谱仪器和专业的敏锐听觉才能感觉得到的。50花板的装饰工艺不同,其价格也会有差异吗?是的。装饰工艺也是古筝艺术的一部分。不同的装饰手法、材料、工艺在价格上是有较大差别的。故同一等级的主体材料(共鸣体材料)因其装饰工艺不同,在价格上也会有差异的。当然,随着工艺的机械化和模具化,有些品种的价格也会随之变化。古筝咨询问答
51幼儿什么年龄学筝比较合适,一般选用什么等级的古筝?一般情况下,进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开始学筝比较合适,这时孩子的指关节相对来讲已发育到一定阶段,弹弦的力度能基本体现,学琴的技艺能在老师的控制之下得以计划地进行。该学龄段学筝,建议购买普级、中级的产品。52何种等级的古筝是较适合高级“段位”古筝选手的用琴?在完成初级、中级的考级段位后,一般学员已有五~六年的筝龄。此时有的学员已不满足原有古筝的音质,或有其它原因想购买一台更好的古筝,那么建议购买中高级产品。53中、老年人学筝选用什么等级的古筝比较合适?中、老年人学筝和幼儿学筝在购琴上基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中、老年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选琴的范围可比幼儿更广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员可以购买高档古筝产品,学艺和陈设两者可以兼顾,再则,高档品均用红木做饰面,保值、升值有潜力。54古筝是否非常好学,而且一学就会?古筝好学是相对的。比较容易入门是古筝好学的一大因素。一般情况下,每天练琴30分钟~60分钟,6个月下来就可以弹一些较简单的曲目。因为古筝是固定音高的乐器,故而好学些,而且自然音阶比较悦耳,容易上手,有“千日琵琶百日筝”的说法,所以给人一学就会的印象。55学筝,上大课好还是上小课好?两者各有特点。上大课学费较低,学员之间可以对照互比,有利于看到不足。上小课学费较贵,老师一对一教学,比较仔细。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也可大课和小课交叉动态进行。56初学古筝,校音用什么方法解决?一般新学员都没有音准概念,在短时间一时无法自己校音,建议使用如下方法:古筝全长连盒约mm,完全可以放入小轿车副驾驶的位置,并在后排仍可坐三人。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副驾驶位置背椅摇倒,古筝尾端从前门斜入至轿车对角门,然后慢慢将古筝头端扶正,插入副驾驶座位的伸脚处,再把副驾驶座椅往上摇起,使古筝尾端接近轿车顶棚即可。
60古筝装软袋套好,还是装泡沫盒或硬木盒好?为了适应各学员的需求,古筝设计了三种形式的古筝包装,各有不同的特点。古筝历史常识问答
72古筝为什么又称“秦筝”?筝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公元前年,秦皇下令驱除异邦客卿,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逐客令,在《谏逐客书》中曰:“夫击瓮、扣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意为敲打着陶器,弹奏着筝,跳着舞来为歌者伴舞,使人赏心悦目是地道的秦国音乐。(虽然这音乐形式是国外传入的,但也被秦皇所吸收,故李斯反驳*治上不用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据此,在秦国(今陕西、甘肃)建立和文献记载之前,筝已流传在西周的秦地,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因筝最早在秦地流行,故历史上又有秦筝之称。73古筝的弦数沿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曰:“谨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据此,最初的筝为五弦。三国时期,古筝完成了由竹制共鸣体转变为木制的过程,由于琴体的增宽和加长,已出现张十二弦的筝(《三国志·魏书》)。后经过多年的流传,到了隋代才增加一弦,成为十三弦筝。在唐代的多年里,古筝流行甚广,十二弦和十三弦筝长期并存,分别用于雅俗乐,在唐诗中有众多的描述。宋代传承了唐代的筝术,沿用十三弦筝。时至元代,民间出现十四弦筝,元顾英《五·山璞稿》中有:“锦筝弹尽鸳鸯曲,都在秋风十四弦”。史料记载中这一阶段十二弦、十三弦形制筝共存民间。到了明代,出现了十五弦筝,明朱载堉《明郑世子瑟谱》中曰:今官举十五弦,而后世多用十四弦者。清代筝继承了历代筝的艺术形式,至清末出现了十六弦筝。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九等多种弦制的古筝。现普遍流行二十一弦制古筝,这一古筝样式,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成为全国制筝的标准样式。74唐代古筝就是现代日本流行的13弦筝吗?中国唐代的筝制,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传入日本。日本派出的大批“遣唐使”来到我国长安学习和考察中国文化,日本奈良时代保持者中国十三弦的古制。在此后千余年的时间里,筝逐渐成为日本邦乐的主奏乐器。现代日本筝基本沿用了唐代的制式,其文化烙印与唐代精神一脉相承。大正年间以来,日本筝也有所创新,其中就有适于演奏现代音乐的二十弦筝。75为什么筝可以称为“仁智之器”?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西晋傅玄在《筝赋》中对筝的评价:“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似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傅玄高度称赞了我国的原创杰作,这是天人和一的思想在筝上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今民众普遍求学的理念之一。76在两千多年的古筝发展中,现留存下多少筝艺流派?古筝流派是在地域文化基础上而产生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演奏风格。其中以齐鲁琴曲的山东筝、中州古调的河南筝、韩江丝竹的潮州筝、汉皋古朴的客家筝和杭滩丝竹的武林筝等较为著名。山东筝派的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风翔歌》、《鸿雁捎书》等。河南筝派的代表曲目有:《天下大同》、《闺怨》、《高山流水》等。潮州筝派的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粉红莲》、《柳春娘》等。客家筝派的代表曲目有:《出水莲》、《蕉窗夜语》、《崖山哀》等。武林筝派的代表曲目有:《四合如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77现存最早的筝实物是在哪里发现的?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岩东周崖墓群中发现了两件筝。其中保存完好的一件,长厘米、宽17.5厘米,尾宽15.5厘米,两端各有十三个弦孔。另一件筝尾残缺,残长厘米,筝首弦孔为置木枘(弦轸)用,一弦一枘,栓弦于枘上,类似潮州筝的系弦法。这两件筝的形制、弦数和系弦法与后世古筝相似,是目前我国已知古筝的最早实物。78钢丝尼龙弦为什么会替代丝弦?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古筝一直使用丝弦,在唐代把丝弦染成朱红、翠绿或青色,偶尔也使用鵾鸡的筋作弦。丝弦的使用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了琴瑟两种丝弦乐器,表明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丝蚕养殖业,给乐器的设计制造进程奠定了物质基础,可以说丝弦技法是我国乐器制造技术的优秀代表技艺。20世纪50年代后,大量古筝新作品、新技法的出现,特别是民族乐队“交响化”的出现,古筝的音准稳定性和琴弦使用寿命等问题,使古筝的推广受到制约。在此背景下,一批乐器改良者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协同努力下,创制出以钢丝为芯弦,外缠尼龙丝的钢丝尼龙弦。该弦音准稳定,使用寿命长,音色接近丝弦,从而获得成功,一举颠覆了多年的丝弦使用传统,并迅速推广到全国。但这一单一的音色审美倾向,近几年正受到筝界人士的稿件来源于网络
本文观点不代表平台言论,仅供参考!欢迎参与讨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我们的网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