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学名:Eretmochelysimbricata)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之一,产于*海、南海、东海及热带、亚热带,甲片可入药,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玳瑁的名字,缘于唐玄宗的儿子寿王与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看中自己儿子寿王瑁的妃子,唐玄宗为得到她,先让她做了一段时间的女道士,是公公娶媳妇。所以杨贵妃的特殊照顾特别的厉害,其中就是有一次,杨贵妃得了一种怪病,请了很多御医和郎中都不见效,于是到处张贴告示,在故乡也张贴了,其中就有一位老者他自认为可以医治杨贵妃的病,便撕了告示,他便被带到京城长安,因为他知道杨贵妃的病可以用玳瑁来医治,但是他头次去长安的旅程带上的玳瑁便因缺水而死了,后来他思索了几天,想出了个好办法,他想办法让玳瑁把全身的精血融在他背上的几块大鳞片上,才取了下来,带去长安,果然治好了杨贵妃的病,从此玳瑁一鸣惊人,名声传遍世界。但因为唐玄宗娶的是他自己的儿子寿王瑁的媳妇,就是儿媳妇了,那么寿王瑁自然就带了绿帽子了,从中因为带帽和玳瑁同音,而寿王瑁的名字里又有瑁,所以十三鳞也因此而被人称作玳瑁了!
清代晚期大量的玳瑁被制作成工艺品和实用器,作为当时出口贸易的商品。
“玳瑁釉”因瓷器的釉水烧制完成后,釉色类似玳瑁甲壳艳丽的*褐色而得名。瓷器上烧制玳瑁釉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江西、四川等地的窑口都有烧造玳瑁釉的瓷器、四川又以西坝窑最为出名,从北宋到元代西坝窑烧造的玳瑁釉,釉色艳丽,变化多样,器形也特别的丰富。西坝窑的不仅工匠能熟练掌握玳瑁釉的烧造技术,还能将玳瑁釉与他釉色相结合同时烧造在一件器物上,大大的增加了烧制的技术难度,推陈出新,迎合市场的需求,也许这也正是为什么西坝窑虽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陲,却能一直烧造几百年兴盛不衰的原因吧!
宋代西坝窑玳瑁釉的器具主要有宗教用具、茶具类、香具类、花器类和实用器类。
宗教用具包括炉、净瓶、直腹碗、灯。
茶具类包括茶盏、茶入、执壶和茶盏托。
香具类包括香炉、簪瓶、香盒。
花器主要就是用于插花或陈设的花瓶。
实用器类主要包括碗、盘、罐、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