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但凡不市场必定有罪恶
TUhjnbcbe - 2021/11/15 20:42:00
北京治雀斑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423/8877544.html

我讲了《真实的凯恩斯主义》之后,许多朋友建议我再讲讲“新自由主义”。好吧,我就来讲讲。

不过,我不再想单纯讲什么主义,而是想帮大家理一理整个经济学到底讲了什么样的基本道理,那些所谓的各种主义,又都是些什么样的东西,这样恐怕更有价值和意义。

1经济学到底讲了什么样的基本道理

经济学虽然以斯密为开山鼻祖,但实际上经济学的基本道理并非从他开始,如同所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被发现一样,斯密只不过是基本道理的发现者,而绝非发明者。

斯密发现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可以用12个字描述:自由生产,平等交换,利己利他。自此之后,整个人类的经济学理论大厦,都是在围绕这12个字做文章,没有例外。这12个字,前8个字(即自由生产,平等交换)讲的道理是关于人类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后4个字(即利己利他)是讲关于人类和平发展与繁荣的根本原因。

“自由生产”的本质就是要素自由组合,通过生产活动来创造可能高于要素成本的价值增值,即生产出价格可能高于生产成本的商品来。注意,这里的增值只是可能。

是否真的增值,还需要“平等交换”这四个字来实现。通过讨价还价,平等交换,商品如果以高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要素成本的价格交易了,就是实现了商品生产所希望的价值增值,这就是生产和交换配合起来,实现了价值增值,也就是实现了GDP增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简单道理:没有要素组合和生产,就不可能有新的商品出现。但是,没有要素组合和生产,是不是就没有价值增值呢?不是,一个未经过加工的原始钻石,也是可以通过讨价还价和平等交换来实现价值增值的。昨天,这颗钻石在交易中能换50斤大米,今天可能换到斤大米,这就是价值增值,与生产无关,与货币也无关。所以,贸易是能够单独创造GDP的。那些不搞生产,只出售资源的国家也有GDP的增长,道理就在这里。

单纯的贸易虽然能够创造GDP,但用于交易的只能是自然资源,也就是说,这种增值是以单纯消耗资源为代价的,有价值增值,也有价值损耗,总体上并没有创造价值。所以,国际上通常以要素组合来生产商品,并通过交易来实现所生产商品的价值增值,以此交易实现的增值来计算GDP,并将其称之为“国内生产总值”,而不是单纯的贸易总额。这其中的道理就是,GDP增长一要有要素组合和生产活动,二要有市场交易,二者缺一不可。单纯的贸易实现的所谓增值,严格意义上讲,并不符合“生产总值”的范畴。“自由生产,平等交换”,所讲的道理就是这么个简单道理,即如何实现GDP增长。正因如此,斯密将他的经济学开山之作命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所谓“利己利他”讲的是“自由生产,平等交换”不仅能创造GDP,还能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和他人利益的最大化,并因此实现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道理很简单,既然交易是平等的交易,那么每个人就都能够以自己愿意的最小付出换来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这当然就是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了。不需要战争的抢掠,只需要生产和交换就行了,能够实现个人和社会利益最大化,这样的社会自然就是最和平、最稳定发展的社会了。

这就是斯密开创的经济学所讲的最基本的经济学道理。

2没有经济学的时代,这道理同样存在

张五常教授和谢作诗教授经常讲,“经济学还用学吗?”这话的意思,其实是说,经济学讲的其实就是人类生产和商业实践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和常识,并非什么深奥的科学知识。

纵观人类历史,一般而言,只重视生产而不重视商业贸易的时代,通常是用武力说话的时代,互通有无主要不是靠贸易,而是靠战争和抢掠。华夏民族的早期,主要是农耕文明,那里的征伐和抢掠是家常便饭。到了商代,开始重视商业贸易,所以就开创了商周礼乐文明的新时代。此后的历史,只要是重农抑商的时代,多数是征伐和抢掠盛行的时代,只要是重视商业贸易的时代,一般都是和平时代,大致就是这么个状况。

欧洲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非常重视商业贸易,那个时候社会基本是和平而安定的,只不过因为周边还存在靠抢掠来互通有无的国家在,所以战争和抢掠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到了中世纪,重农抑商思想严重,战争和抢掠也不断。在中世纪后期出现的重农学派,是一个时代思想理论的结晶。到了三大运动和工业革命之后,开始出现重商主义,欧洲又开始走向和平。只不过,随着工业革命和随之而来的生产过剩,对外的市场扩张并没有遵行平等交换的原则,而是在交易受到亚洲、美洲等地原住民拒绝或至少是不欢迎的情形之下,欧洲人动用了武力来开拓市场,并因此开始了对外殖民的时代。

在斯密的经济学出现之前,人类的经济路线就是重农和重商两种思想和实践的交织,不管倾向性如何,重视生产和重视商业贸易这两种实践都是始终并存,并交织在一起,不可能绝然分割开的。

生产和贸易,作为人类一直存在的经济实践,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私有制。要素私有制是要素组合开展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商业贸易的前提。如果要素或商品不是自己私有,又如何用于交换呢?这个简单道理决定了“自由生产,平等交换,利己利他”的前提一定是要素私有制。

除了生产要素私有制,还有一个前提是契约精神。许多人讲,中国是一个没有契约精神的国家,这是不对的。说今天没有,这或许没什么争议,但如果说过去也没有,这就不对了。在私有社会里,契约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是在农耕社会,土地的交易也是依据契约来完成的。我家到现在还保留着解放前的地契。那个时候,只要双方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一致,双方签署一个协议,请第三方证人签字证明一下,协议就具有了永久的法律效力。过去二千多年的土地交易就是这么进行的,不管怎么改朝换代,双方自愿签署的交易协议永远有效,这是铁的历史事实。你凭什么说中国人没有契约精神呢?今天没有契约精神,这是什么原因,在此我不论述,大家自己动脑子想去吧。

总之,斯密开创的经济学所阐释的基本道理,其实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践行着,只不过没有人发现并形成理论而已。也正因为没有形成思想理论,所以过去的人,在不想平等交换的时候,就可能动用武力来掠夺,这就是战争的根源。所以,斯密在写下《国富论》时,他很兴奋,认为自己发现了人类实现经济增长,并实现永久和平的钥匙。

3那些经济学的主义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我为什么说经济学只有常识和公理,不应该有什么主义之争?你只要理解了那些主义的本质,就能够明白我所讲的话。

在经济思想史上,所谓的经济学主义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前面讲到的重农学派,二是前面同样讲到的重商主义,三是斯密开创的古典经济学,四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五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六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七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下面我就用最通俗和简练的语言来讲讲这些主义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1)重农学派和重商主义

这两个主义是经济学诞生之前就存在的。顾名思义,重农学派就是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耕才能创造财富。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魁奈,此学派以中国的农耕经济为榜样,对孔子以及儒家重农抑商经济思想顶礼膜拜。

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之后,重视商业贸易的经济思想,其基本观点是贸易是实现财富增值的主要源泉,赚取金银则是实现财富增值的直观表现。

这两个主义,因为还没有经济学,也不太明白斯密的“自由生产,平等交换,利己利他”12字真言,不懂市场机制和原理,所以只是在懵懂中自觉不自觉地遵行了要素私有化,自由生产和平等交换,以及遵守契约的思想精神,但在经济实践中经常在重农与重商之间摇摆。

中国两千多年的经济实践也基本是这个样子。所以,这两个学派虽然也有代表人物,实际上代表了过去两千多年人类社会的总体情况。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堪称人类最早的经济学著作,其基本思想就是重农与重商,而且还重视资源综合开发的经济学思想,同时,关于“自由生产,平等交换,利己利他”思想,私有化产权思想以及契约精神的阐释也非常透彻,在此不加赘述。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首先,马克思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不是一码事,这里只讲马克思经济学,并将其作为经济学的主义之一。

严格地说,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虽然基于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而展开,但马克思并没有真正读懂斯密。首先没有读懂斯密的要素组合创造可能的价值增值的思想,其次也没有读懂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生产所创造的商品价值增值的思想。

马克思没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但凡不市场必定有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