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数据
体长Length:65-85厘米
体重Weight:45-75公斤
寿命Life:50-70岁
食性Feedinghabits:肉食,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
繁殖Reproduction:产卵-枚不等。
习性Habit:性温和
分布Distribution:主要分布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尼、西印度群岛和巴西、中南美海域。其中太平洋玳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大西洋玳瑁分布于大西洋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美洲和亚洲的海域。中国产于西沙群岛、海南岛、广东、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省沿海地区。
玳瑁,别名瑇瑁、蝳蝐、瑇玳、文甲、鹰嘴海龟、十三鲮龟、十三鳞、十三棱龟、明玳瑁、千年龟,简称玳,属于海龟科的一种海龟,是玳瑁属下唯一一种,玳瑁亚种,分为太平洋玳瑁和大西洋玳瑁两个亚种。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
种群现状
玳瑁的甲壳上有美丽而又色彩斑斓的花纹,是一种名贵的宝石,可作为首饰、雕塑等饰品的原材料,高贵典雅,有祥瑞幸福、健康长寿的象征,享有“海金”之称。玳瑁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品,尤其是用玳瑁的龟板制作成的装饰品,可谓奢华无比,由于玳瑁的这一特征,野生玳瑁已经大量减少,这要引起人们的重视。玳瑁工艺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工艺水平在唐代已达顶峰,日本的玳瑁工艺也受到了中国很大的影响。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过度需求导致玳瑁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极危状态。
玳瑁是代表靓丽但实则很凶悍的海龟,这是一种很久以来都被人们猎杀的龟种,因为它龟甲的用处很大,不仅是极奢华的装饰品,也是可以治病的药材。多年来,人们无尽的捕杀已经导致他濒临灭绝,在我国的海域已经很少见到。
有证据表明,玳瑁的背甲剥离后,如果真皮层马氏细胞(Malpighiancell)不受损伤,将其放归大海,可以再生出龟甲。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等级:II级
生活习性
玳瑁的生活在大海中,很少有人工养殖的玳瑁,在一些海洋馆或水族馆比较常见,所以人们对于玳瑁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野生的玳瑁身上,这一神奇的物种已经收到人们的重视。
玳瑁的外形与其他海龟大致相似,都有扁平的躯体、保护性的背甲、以及适于划水的桨状鳍足,而玳瑁最明显的特点是其鹰喙般的嘴,以及躯体后部锯齿般的缘盾。虽然玳瑁分布在广大的海域中,其最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珊瑚礁中还生活着玳瑁最主要的食物——海绵。
这些海绵中的部分物种对于其他生物来说是剧*且致命的,所以玳瑁肉中往往会含有致人死亡的高*性物质;且由于海绵中通常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玳瑁是屈指可数的能够消化玻璃的动物之一,也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龟。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栉水母、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
玳瑁一般在海深18.3米以上的水域中活动,其一生中会在几个环境完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成年玳瑁主要在热带珊瑚礁中活动,白天时它们会在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中进进出出,而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作为一种常常洄游迁徙的海龟,它们的栖息地各种各样,包括广阔的海洋、礁湖甚至是入海口处的红树林沼泽。至今人们对处于生命早期阶段的幼年玳瑁所偏好的栖息地知之甚少,但人们推测它们像其他幼年海龟一样在大海中过着浮游生物般的生活,直到成年时才会离开它们的家。
外形特征
头部具对称的鳞片,前额鳞2对。鼻孔近于吻端,吻长而侧扁,上颌钩曲,嘴似鹦鹉,颌缘锯齿状。幼时背甲的角板呈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齿的增长而逐渐呈平铺状镶嵌排列。颈角板短宽;椎角板5块,中央有一明显的棱脊;肋角板左右各4块,第2块最大;缘角板每侧各11块,相邻第2对肋角板处的缘角板开始排列呈锯齿状;臀角板2块,其间有一缝隙。腹甲前缘有较小的喉角板;两侧自肱角板、胸角板、腹角板、股角板至肛角板中间,均有1条隆起。在腹部中沟两侧形成两条明显的棱嵴,每侧甲桥处有4块下缘角板,在腋、胯区尚有数块小角板。四肢扁平呈桨状,覆被大鳞,前肢较大,具有2爪,后肢短小,仅具1爪。尾短小,不露于甲外,背甲棕红色或棕褐色,有光泽,缀有浅*色小花纹,头及四肢呈棕色,腹部*黑色有褐斑。
进化过程
在所有的海龟中,玳瑁在身体构造和生态习性上有一些独一无二的特征,这些特征中包括玳瑁是已知唯一一种主要以海绵为食的爬行动物。正由于玳瑁过于独特,其进化地位有些不明确。分子分析支持了玳瑁是从肉食祖先而不是草食祖先进化而来的观点,因此玳瑁很可能是由肉食性物种(如蠵龟)组成的蠵龟族(Carettini)进化而来,而不是由草食性物种(如绿蠵龟)组成的海龟族(Chelonini)进化而来。
血清学研究也表明,玳瑁与蠵龟属(Caretta)和丽龟属(Lepidochelys)的亲缘关系较海龟属(Chelonia)近。
生长繁殖
玳瑁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成熟,第一次繁殖的年龄在20至40岁,春季开始繁殖。产卵期,离水登陆,在沙滩上挖抗穴产卵其中每穴-枚不等,孵化期为2个月。瑁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成熟,第一次繁殖的年龄在20至40岁,春季开始繁殖。产卵期,离水登陆,在沙滩上挖抗穴产卵其中每穴-枚不等,孵化期为2个月。雌玳瑁每2-3年交配一次,它们会回到出生地,在偏僻岛屿上的荫蔽礁湖中进行交配;大西洋玳瑁的繁殖期一般是4-11月,而生活在印度洋,如塞舌尔的玳瑁种群的繁殖期则是9月至翌年2月;在太平洋中,中国沿海的玳瑁一般是每年3-4月繁殖,而在马来西亚的海龟岛上,玳瑁则会于7-10月产卵。
由于资料不足,尚不知道玳瑁一生中是一夫一妻制还是杂乱交配。交配一般在岸边的浅水中进行,一般是雄龟静静地等待雌龟前来,而有时雄龟也会追逐雌龟,不过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雌龟在每个繁殖期中能产下3-6窝卵,每隔14-16日产一次卵。像其他海龟一样,玳瑁在离它们将来筑巢的海岸不远处的浅水礁湖中交配,而在交配后,雌龟会拖着它们沉重的躯体单独上岸产卵。首先它们会选择一片区域并清理干净,然后用后足挖个坑,作为自己的巢穴。
一般坑穴的直径约为20厘米,深约为30-60厘米。筑巢一般需要花费1-3个小时,之后雌龟会产下一窝卵,再用沙子埋好抹平,并做好伪装,但由于它们的身体过于沉重,即使它们用鳍足尽力抹平自己的足迹,沙滩上还是会留下它们明显的行迹,这样人类和其他动物就能轻而易举地偷走它们的卵。不过,玳瑁最快能在45分钟内完成筑巢,这比其他所有海龟都要快。玳瑁的卵为白色球形,外壳革质,直径约为3-4.5厘米,重20-31.6克。一般来说,玳瑁一次产卵-枚,而加勒比地区和佛罗里达州的玳瑁巢穴每窝通常包含枚左右的卵,更有甚者能包含枚卵。在数个小时的产卵过程结束后,雌龟就会返回大海。过2个月左右,龟卵就会在某个夜里孵化,而刚出壳的玳瑁稚龟体重通常为8-19.5克,太平洋玳瑁的稚龟比大西洋玳瑁的稚龟体型略小。产卵是目前已知玳瑁离开海洋的唯一理由。
虽然由于数据的缺乏,人们对玳瑁的寿命尚无共识,但一般认为野生玳瑁的寿命大多数为50-70岁,而最长寿的据说可达到岁,因此玳瑁得到了“千年龟”的别名。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