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升降散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奇方子
TUhjnbcbe - 2021/6/23 13:37:00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8.html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升降散到底是怎样的一张方子,能得到蒲辅周、赵绍琴两位大家的如此赏识呢?我们将和大家一起细细品味它的组方、方义以及加减。

对温病的治疗,历代创立了许多有效方药,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宝库。在诸多方药中,本书首推杨栗山之升降散。杨氏以升降散为治温总方,其余14方,皆升降散之加减。

对杨氏治温15方,蒲辅周先生甚为赏识,于《蒲辅周医疗经验集》中悉予转录。赵绍琴老师对升降散倍加赞誉,加减灵活,应用极广。我受老师影响,应用升降散也颇多,疗效确切。余用升降散,主要掌握郁热这一关键,而不囿于温病一端。

组成

主治

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蝉蜕各二钱半,大*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病。大人服一丸,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

杨栗山于《伤寒温疫条辨》云:“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服法,名为赔赈散,予更其名曰升降散。”“炼蜜丸又名太极丸。”改后之升降散为: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去皮三钱,川大*生四钱,合研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最重者分二次服。*酒两盅,蜜一两,调匀冷服。

杨氏将其列为治温15方之总方,主治病证计有:“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如头痛眩晕,胸膈胀闷,心腹疼痛,呕哕吐食者;如内烧作渴,上吐下泻,身不发热者。

如憎寒壮热,一身骨节酸痛,饮水无度者;如四肢厥冷,身凉如冰,而气喷如火,烦躁不宁者;如身热如火,烦渴引饮,头面浮肿,其大如斗者;如咽喉肿痛,痰涎涌盛,滴水不能咽者;如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

如斑疹杂出,有似丹*风疮者;如胸高胁起胀痛,呕如血汁者;如血从口鼻出或目出,或牙缝出、毛孔出者;如血从大便出甚如烂瓜肉,屋漏水者;如小便涩淋如血滴点作疼不可忍者;如小便不通,大便火泻无度,腹痛肠鸣如雷者。

如便清泻白,足重难移者;如肉筋惕者;如舌卷囊缩,或舌出寸许,绞扰不住,音声不出者;如谵语狂乱,不省人事,如醉如痴者;如头痛如破,腰痛如折,满面红肿,目不能开者;如热盛神昏,形如醉人,哭笑无常。

如手舞足蹈,见神见*,似疯癫狂祟者;如误服发汗之药变为亡阳之证而发狂叫跳,或昏不识人者。外证不同,受邪不一,凡未曾服过他药者,无论十日、半月、一月,但服此散,无不辄效也。”

升降散所治计约70余证,包括了叶氏所说的卫气营血各个传变阶段的病变。以其受邪则一,故皆予升降散治之。

僵蚕

蝉蜕

升降散以僵蚕为君,辛咸性平,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善能升清散火,祛风除湿,清热解郁,为阳中之阳。蝉蜕为臣,甘咸性寒,升浮宣透,可清热解表,宣*透达,为阳中之阴。二药皆升而不霸,无助热化燥、逼汗伤阴之弊。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火郁发之”,务使郁伏于里之热邪透达于外而解,这就是治温病三字诀中的“透”。僵蚕、蝉蜕,二药皆升浮宣透,故可透达郁热。温病初起之表证,皆是热郁阳遏不达所致,故温病初起,僵蚕、蝉蜕即可用之。

若热邪深陷气分乃至血分,其热邪闭郁的程度更重,虽已无表证,亦当透达郁热。僵蚕、蝉蜕功在疏透郁热,非为表证之专设,故杨氏治温15方中皆用之,充分体现了透邪外达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这一学术见解。

张锡纯为近代温病名家,以善用白虎著称。其治温病共列九方,除治温病阴伤之滋阴清燥汤、滋阴固下汤二方外,其余七方,皆用蝉蜕,也体现了透邪外达的原则。张氏于《衷中参西录》中,并未提及《伤寒温疫条辨》,或未见此书,然其见解,与杨氏如出一辙。张氏除用蝉蜕透散之外,更随症加用薄荷、连翘等,助其透散之力。

姜*

大*

温病本质是郁热。热邪何以被郁?关键在于气机郁滞,郁热外出之路不畅。欲使郁热得以透达于外而解,必须展布气机。姜*气辛味苦性寒,善能行气活血解郁。气机畅达,热乃透发。

杨氏15方中,计有升降散、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增损大柴胡汤四方用姜*,其余各方未用。温病本质是郁热,毫无疑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滞,基于此,姜*皆可用之,不必删去。

大*苦寒降泄,清热泻火,通腑逐瘀,擅降浊阴,推陈致新。温病乃里有郁热,故用大*以清热泻火,使里热下趋而解。

僵蚕、蝉蜕透热;姜*行气血而调畅气机,以利热邪外达;大*降泄,使热下趋。

四药性味虽然各异,但都是集中解决郁热这一主要矛盾。郁热是各种温病、各个传变阶段的共同本质,所以升降散为治温之总方。

1、温病表证阶段用大*问题

温病初起,表证未解,何以遽用大*,不虑其引邪入里乎?答曰:温病初起之表证,实乃里之郁热使然,与伤寒邪客肌表不同,虽有表证,实无表邪,只有里热清,表证始解。其邪本不在表而在里,也就不存在什么引邪入里的问题。

或问:到气才可清气,何以初起即用气分药?曰:大*为治阳明热结之要药,毫无疑问,应属气分药。但温病初起并不忌用,恰恰说明温病初起就是郁热在里,而且是以气分热盛为主要病变。

卫分证只不过是个里热之标象而已,不存在什么卫分阶段,也就不存在清气法的上限问题。所以,初起即用大*清泄其在里之热,叶氏治风温,屡用栀子豉汤,亦不拘于自己所说的上限,而是全力清透里热。

、邪犯上焦用大*问题

吴氏三焦治则,强调治上勿犯中下,何以温病初起邪犯上焦即用大*?曰:吴氏三焦治则,貌似法度森严,实则胶柱刻板,脱离实际。里热炽盛,燔灼三焦,充斥内外,何以局限于上焦,而中下二焦毫无干系?

温病始终以热郁气分为主要病变环节,故有的医家强调,阳明为病温之渊薮,主以白虎、承气二法,正是此理,何以能画地为牢,把治上勿犯中下当成戒律。总缘对温病之郁热在里这一本质认识不真、不切、不敢始即率尔撤其里热,故尔层层设防,步步退却,仍未脱却先表后里之禁锢,惟恐引邪深陷。

还是杨栗山认识得透彻,曰:“伤寒以发表为先,温病以清里为主,此一着最为紧要关隘。”若囿于“先解其表,乃攻其里,此大谬也。”热与糟粕相结,“开导其里热,里热除而表证自解矣。”何其透彻,快哉。

3、温病下利用大*问题

大*为治疗热结阳明之主药,有燥屎而大便鞕,或热结旁流,大*为必用之品。若温病尚无热结,或伴有下利,升降散中之大*还用否?曰:仍当用之。

大*非专为燥屎而设,有以泄热而用者,有以解*而用者,有以祛瘀逐痰而用者,有以疏泄结气而用者。杨栗山于《伤寒温疫条辨·卷三·大便自利》项下云:“若温病怫热内盛,发热烦渴,小便色赤,大便自利,升降散主之。”“内热甚而利不止,燥闷狂乱者,增损三*石膏汤加酒大*,腹满痛更加之。”

温病下利,乃里热下迫所致。其利,色当深褐,味当臭秽,或如酱,或如藕泥,或脓血杂下,或如烂肉,可日下数行、数十行,乃至百余行。撤其里热,下利自止,非必下证悉具方下之。故有“温病下不嫌早”之说。至于大*用量,可据症情而斟酌,总以热邪下泄之路通畅为宜。

温病由于郁热程度、兼夹邪气、邪袭病位、正气强弱等诸多不同,因而应用升降散时,尚须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加减。

因湿遏热郁者,加茵陈、滑石、佩兰、菖蒲等;

温邪袭肺者,加豆豉、栀子、连翘、薄荷、牛蒡子等;

情志怫逆致热郁者,加玫瑰花、代代花、绿萼梅、川楝子等;

瘀血致郁者,加赤芍、丹皮、桃仁、红花、紫草等;

痰浊蕴阻而热郁者,加瓜蒌、川贝、黛蛤散、杏仁、竹沥等;

食积中阻热郁者,加三仙、鸡内金、炒枳壳、焦槟榔等;

阳明腑实热瘀者,加芒硝、枳实;

郁热重者,加石膏、知母、*芩等;

热郁津伤者,加芦根、花粉、石斛等;气血两燔者,加石膏、知母、*芩、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等;

热郁兼气虚者,加西洋参、生芪、山药等;肝经郁热上扰者,加桑叶、菊花、苦丁茶、胆草、栀子、石决明等。总之,加减颇多,应用甚广。

余用升降散,恒加豆豉10克,栀子7克,连翘15克,薄荷4克,助其清透之力,名之曰新加升降散。

1、加栀子、豆豉,乃受叶天士治风温诸案之启发。

上焦心肺所居,包括卫气营血各个传变阶段。上焦气机畅达,则郁伏之热可透达于外而解;若气机窒塞,则逼热入营,出现逆传心包。所以,解决好气分郁热至为关键。栀子豉汤,辛开苦降,宣泄胸膈郁热之主方。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已露热淫心营之端倪;胸中窒、心中结痛,乃气机窒塞不通,此时若不辛以开郁,宣畅气机,必逼热入营,出现神昏谵语或狂躁。所以升降散加栀子豉汤,增其宣泄郁热之力。

、重用连翘者,受张锡纯之启发。

张氏称连翘“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出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张氏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夜微汗,翌晨病若失。余取其清热解*,入心经且散热结,升浮宣散,透热外达。

3、少加薄荷者,取其辛凉宣散,辛以解郁,疏风热而外达。凡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内外儿妇各科,余皆以此方化裁,颇觉得心应手。

文源:玄藏佛医

精彩文章回顾

鲜为人知:内经十三方(*帝内经里的13个方剂)

万变不离其宗,熟记中医方剂之间的关系与演变

被低估的一个古方,退烧,疏解热*等,简单高效(三豆汤)

从6个方剂中体会"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奥秘(小建中汤/八味肾气丸/薯蓣丸/大补元煎/右归丸不/左归丸)

国医大师李士懋讲常用方剂:乌梅丸

乌梅丸治巅顶脱发

乌梅:我很丑,但我能消息肉

传承千年的乌梅丸,你都了解了吗?

济生乌梅丸加味治疗直肠、声带、宫颈息肉(附胆囊息肉方)

任应秋跟师:持一方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

传承千年的乌梅丸,竟有这么奇妙!

乌梅丸巧解夜间哮喘

妇科病,这里是全集(含方剂)[收藏]

万变不离其宗,熟记中医方剂之间的关系与演变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治疗胃痛三合汤

李建民:中医临证思维和理解中医的方剂和组方

脾胃一调百病安,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罗大伦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和百首方剂

必须要掌握的基础中医方剂之间的关系与演变[精华]

中医趣谈:“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与中医的“方剂”!

伤寒论主要方剂精简版

一次记牢30种易混淆的中药方剂

[方剂]小建中汤

“八味肾气丸”-补肾的祖方,很奇妙的方剂!

从6个方剂中体会“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奥秘

首经典常用方剂歌诀,送给热爱中医的你

《*煌经方使用手册》方剂加减汇总

喉癌-偶然发现伤寒论中就记载着的有效方剂

《伤寒论》中十大调节人体气机的方剂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纯干货速记

气血阴阳辨不育,中药方剂助生育

熊继柏:做个好中医,就先背方剂!

祛湿利水经典方剂五苓散

[经方]脾胃一调百病安,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百味相似中药,百首方剂

鼻炎与肺气不降,四个方剂两个穴位搞定,有理有据

祛湿利水经典方剂五苓散

朱进忠:如何学习和运用方剂

多汗四年

临床方剂医案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升降散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奇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