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现在无肉不欢的人特别多,但是吃肉过多的危害可不少!“无肉不欢”与25种病关系密切近日,发表在BMCMedicine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来自牛津大学涉及50万人的研究发现,如果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总量较多会与25种疾病(癌症除外)的高风险相关,包括心脏病、肺炎、结肠息肉、糖尿病、出血性卒中等。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使用了从-年近47.5万英国成年人的数据,监测了他们的25项非癌症住院的主要原因,并被随访到年,接受跟踪调查时间平均为8年。在随访期间,统计了受试者25种疾病的发病情况,包括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关节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研究发现:1.大量食用未加工红肉和加工肉类与更高的缺血性心脏病、肺炎、憩室病、结肠息肉和糖尿病风险相关。2.未加工红肉量每天每多摄入50g,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16%、肺炎风险升高22%、结肠憩室病风险升高17%、糖尿病风险升高21%。3.加工肉类摄入量每天每多摄入20g,糖尿病风险升高24%,肺炎风险升高23%、结肠憩室病风险升高11%、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9%。4.较多的禽肉摄入与胃食道反流病、胃炎和十二指肠炎、憩室病、胆囊病和糖尿病的较高风险相关。5.每天每多摄入30g禽肉,患胃食道反流病的风险增加17%,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4%、胃炎和十二指肠炎风险增加12%、胆囊疾病风险增加11%。国人人均肉类摄入量超标一倍!1.人均肉类摄入量超标一倍!年6月7日,国际食物*策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全球粮食*策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约59公斤,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建议的人均27.4公斤/年一倍以上。同时,《报告》显示,国人人均肉类消费量达到世界平均数的两倍。预计未来20年,东亚人均肉类消费量将翻一番。曹子豪摄2.一年吃掉全球1/3肉制品!年,瑞典《NeueZürcherZeitung》报道,年中国人几乎吃掉世界上1/3的肉制品,每人平均63公斤。而在30年前,中国人年度平均消耗仅有13公斤。3.一年吃掉全世界一半的猪!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王楚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统计显示,中国百姓消费畜禽肉中,猪肉占比一直稳定在65%左右。美国农业部曾发表报告称,年中国猪肉消费量为.9万吨,占全世界的52%;人均猪肉消费量为41.9千克,是世界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4.6倍。4.肉类的总消费量增长迅速!我们的肉类消费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年中国肉类总消费量为万吨,到了年增加到了万吨。短短五年,中国肉类总消费量增长43.42%。爱吃肉的人,各科医生都很担心你!1、消化科医生:容易便秘生活好了,吃肉量也上来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是“三高一低”的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肉吃多了,菜吃少了,没有了纤维素,便秘就容易找上你。2、血管外科医生:影响血管健康肉类脂肪含量不低,而且含有高饱和脂肪。长期摄入或者每天摄入过多,都可能导致人体内脂肪量增加或热量过剩,引起肥胖,间接影响血管健康。3、胃肠科医生:易得肠癌吃肉太多,小心肠癌。医院教授、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执行所长李孟鸿课题组经研究发现,肿瘤癌变过程的关键基因ILF3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大量摄取周围营养物质,从而恶性增殖。过多的营养物质摄入,特别是富含丝氨酸和蛋氨酸的食物将更有可能诱发癌症。4、营养科医生:增加死亡风险西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李卫敏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如果吃得过多或不合理就容易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尤其是畜肉。拿牛羊肉等来说,过多摄入可增加男性全死因死亡风险,也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大鱼大肉”的烹饪方法也比较传统,以油炸、红烧最为常见,而这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5、内分泌科医生:引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爱莉接受武汉晚报采访时表示,大量进食肉类荤腥,食物中的嘌呤,就会转化为尿酸,致尿酸值爆表,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6、皮肤科医生:汗味更重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郭庆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吃肉太多,尤其是高蛋白的肉类食物,肉类的消化会产生较多的氨类物质,容易让汗液产生更重的异味。图文来源健康时报,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或删除。
▼
下午四点准时开播,太极服低价秒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