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位于人的胸部两侧,是人体保护心脏保护肺部的重要部位。生活中一些人经常会出现肋骨周围疼痛的情况,这样疼痛让人十分的难受,因为肋骨下面的器官众多,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搞得自己整天胡思乱想。今天骨科医生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肋骨周围经常疼痛,可能是哪些疾病造成的?如何进行解决?
肋骨周围总是疼痛,可能是这几种疾病导致的,解决的方法附上
01肋骨骨折
导致肋骨骨折的原因通常是受外力导致的,比如摔倒、受到击打等原因,局部出现疼痛是肋骨骨折的症状之一,患者的疼痛还会随着咳嗽、呼吸或者运动时出现加重的情况,有的患者会因为疼痛而变得动作迟缓。在临床上,一般第四到第十肋骨骨折较为常见。
出现肋骨骨折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就医,通过X线胸片检查来确定骨折的位置。治疗肋骨骨折一般会根据患者受伤程度来进行判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单处闭合性肋骨骨折的治疗、连枷胸的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治疗。部分肋骨骨折后能在2~4周内自愈,患者修养的好,恢复的也就更快。
02胆囊疾病一般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结石都可能会导致肋骨周围出现疼痛,如果患有胆囊疾病,患者一般会表现为消化不良、右上肋骨周围疼痛,这样的疼痛在饭后更为明显。
胆囊结石的患者需要根据结石的发展程度进行治疗,一般无症状的结石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如果结石的大小大于3厘米还伴有胆囊息肉、胆囊壁增厚、钙化的情况,一般要考虑切除胆囊。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如果症状较轻一般都采取保守治疗,通过服用利胆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如果合并胆结石,反复出现疼痛,就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了。
03肝炎肋骨周围疼痛也可能是肝炎的情况,肝脏本身并没有痛觉器官,出现疼痛的话很可能是由于肝脏出现炎症牵扯肝包膜导致的。肝炎造成的肝脏疼痛一般比较持续,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对于肝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进行判断,肝炎的类型很多,有病*性的、酒精性的、自身免疫性的等,只要患者及时的进行治疗医生一般会根据不同的症状来进行治疗的。
04肋骨软骨炎肋骨软骨炎多发于25~35岁的成人,出现这种病症的女性较多,好发于第2~5处的肋骨,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患有肋骨软骨炎的患者会感到胸部疼痛,慢慢的肋骨部位的软骨还会肿胀,呈现为钝痛,患者深呼吸时疼痛尤为明显,这样的病症往往会持续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有的患者会进行自愈,但还是会出现复发的可能。
肋骨软骨炎的治疗一般会通过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医院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这样也能有效地缓解疼痛。软骨炎的发病通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在生活中要多加注意开窗通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为身体增强免疫力,能有效地预防肋骨发炎。
05肺结核肺部存在与人体的肋骨之下,当肺部出现变化时,肋骨也能明显的感觉到肺的变化,当肺部出现结核时,肋骨就会出现疼痛的情况。除了肋骨疼以外,患者还会表现出低烧、盗汗、身体疲乏的、咳嗽剧烈、咳血的情况。
肺结核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一定要控制好传染源,肺结核一般要经过比较复杂的治疗,轻症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药物,重症患者最好经过手术,才能有效的改善这样的情况。
肋骨周围疼痛可能是由于多种疾病引起的,所以经常出现疼痛的话还是应该引起重视,医院进行检查,通过CT、X线的检查方式来判断是何种疾病,如果是由于比较严重的疾病引起的,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不会受大太大的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点击看看纯素商城!素食街
很潮很健康订阅号streetveg
编者按
在大多数人看来,生病了首先就是吃药,医院治疗。而这篇文章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当今的医疗竟有很大的比例是无效的!
你相信这个结论吗?等看完文章,欢迎在留言处分享你的观点。
很多药不是该吃的,却在吃;很多治疗是不需要的,却在做;很多手术会使病人更痛苦,却也在做。
——《无效的医疗》
《无效的医疗》是德国医生尤格·布来克所著。
这本书给我们上了关于医疗领域触目惊心的一课,我们绝对有必要了解更多的医学病理知识,来应对医生带给我们的不真实信息。
原卫生部副部长*洁夫同志说:美国,40%的医疗是无效的;在我国,这种现象也已经非常突出。
我是肝胆外科的,在临床上,很多小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上的血管瘤对人是无害的,70%的胆囊结石是无症状的,医学上称为「安静的石头」,并不影响健康,医院,一般都要你去做手术。
——《无效的医疗》尤格·布来克著作
治愈疾病的到底是医学,还是人体自身?
在患者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很难区别,疾病的治愈究竟是成堆的药品和外科手术的作用,还是身体自我康复的结果。
全世界种医学刊物,每年发表万篇医学论文,但其中70%研究结果都不公之于众——因为这些论文反映的是现代医疗的负面和弊端,是医疗界的「雷区」,一旦公布对医疗机构非常不利。
比如:10多年前,有一种「心脏激光手术」,是在跳动的心脏上烧灼出20—30个小洞,让血管得以再生来改善心肌供氧。
这项手术的创立者是瑞士克劳茨林心脏外科医学中心首席医生迪克·马斯,这项手术在欧洲曾经疯狂的盛行,后来经英国专家反复论证,此项手术并没有比仅仅服药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但手术费用却非常之高。
对此,《无效的医疗》中谈到:
这是一个谎言,很多时候,它欺骗了生命,更多时候,它自欺欺人。从整形外科的神话,到心脏手术的误导;从无奈的腰痛,到以痛苦出名的化疗,都令人忧虑。
《无效的医疗》:真实的支架手术
「心脏支架手术」的状况就更令人担忧了,医院的外科专家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
他们将位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手术,另一组不手术每天锻炼身体,一年后,手术组的康复率70%,而没有做手术组的康复率却达到88%。
像这样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医疗机构是极不情愿公布于众的,因为心脏手术医院和外科医生都无法抵御的「诱惑」,从医的职业道德在强大的利润面前摇摇欲坠。
中国曾有个35岁男性病例,一天他心脏稍感不适,来医院就医,医生们发觉此患者有较强经济实力,于是在治疗过程当中居然给他心脏植入17个支架,使他终于无力支撑如此「优厚的治疗」而撒手人寰。
《无效的医疗》:真实的椎间盘手术
「椎间盘切除术」已被证实有四成是失败的,甚至术后病情恶化的达到了12%,英国在一次外科医生研讨会上,研究人员对位整形外科医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位医生没有一位愿意因腰痛而接受手术治疗的。
即便像腰间盘突出这样的「顽症」其实也都可以凭自身慢慢恢复,英国的柯拉马医生强调:
脊背本身有惊人的自愈能力,免疫系统的细胞会将从椎间盘脱位的物质视为异物,通过酵素加以溶解,这就是自愈作用,但这需要一些时间。
医生永远也不会这样告诉患者,医生会说这种病永远不可逆转,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所谓的「永不治愈」。
《无效的医疗》:真实的癌症
几乎所有年长者体内都会有若干肿瘤,且只有极少数才具危险;而使事情复杂化的正是这种肿瘤特性。哈佛医学院的朱达·福克曼和拉格哈·卡卢里指出:
「大部分人都有些许肿瘤而不自知。」
癌症在检查中,只要组织切片的间距足够紧密,恐怕每个腺体都能筛检出肿瘤,即使不是%的机率也差不多。
因为,每个细胞都有原癌基因,要是有一个原癌基因被激活就可能产生癌细胞。
早期发现固然给一些人带来康复,但若干多余诊疗也为人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和损害,这种措施的利弊得失目前在医学界还是众说纷纭。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癌症是否收效甚微
一份研究记录了年-5年美国甲状腺癌、黑色素瘤、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患病情况,30年间,这5种癌症的患病人群都差不多增加了3倍,但死亡率几乎不变。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杨秉辉教授说:
「癌症筛查能使癌症病人获得较好的预后,这个假设是动人的,但走到今天,能不能早期及时获得确诊和治疗,即使能,所进行的筛查、诊治带来的风险、花费和获益如何进行评价,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曾说,根据目前掌握的癌症知识,「早发现、早诊治有利于癌症病人」并不违反逻辑,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甚至已成为一种集体意识。
从医生的角度看,漏诊要承担巨大责任,而过度诊断则减少了风险。这成为大家都愿意垂青「双早」的理由。但是「我认为,首先不应该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筛查,应该在高危人群中做。」要重视早期筛检技术的负面效应。
更要命的是还有心理负担这个难题。
一些癌症会潜伏10年甚至20年,而早期筛查出来的人带着「癌症」的帽子,将背负难以预知的心理阴影,这也可能诱发机体病灶发展、变化。
对早期发现的「癌种」,不能采取「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人」的轻率举措。
癌症并不像医生说的那么可怕,即便晚期的癌症都有很多保持稳定不发的,只要不去轻易「打搅」癌肿与免疫系统的「平衡对峙」状态。
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其实非常坚韧「顽强」,有研究资料显示正常人每天体内都会有—个癌细胞产生,但全部都会被人体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处决。
这是与医学哲学更密切的话题,我们都要承认,衰老是癌症最重要的原因,衰老不可避免,因此癌症不可能消灭,随着老龄化进程,癌症病人增加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我们要坦然面对衰老、癌症与死亡。
病症更倾向于自发消退
若干病症其实倾向于自发消退,所以实际上是靠人体自然恢复的。感冒时,找好医生是7天康复,遇到不好的医生则需要拖延了。
实际上医学的作用更倾向于安慰效应的发生,因为它唤起人体的自愈力:
人一旦开始感到需要帮助,可能就启动了自身的康复能力,以及类似药物引起的生化反应。
过去我们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医生,但今天真正的名医肯定说不要把健康交给我,健康不是我的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
身体自动康复的能力是最神奇的,如果身体没有自动康复的能力,任何医生,即使华佗再世也没有力量治愈疾病。华佗、孙思邈、扁鹊都是利用了身体的自动康复能力来治病的。
现在我们只是通过各种方法去唤醒这种能力而已。具体来说,通过万物的力量,通过内在的力量来唤醒身体的自愈能力。
比如,你晚上睡觉有没有对心脏发布命令,说,我准备睡觉了,你别停止啊,你停了明天我就起不来了。你不命令心脏,它依然分分秒秒在跳动,即使你睡觉的时候它也在跳动。
再比如,我的手在流血,它会一直流吗?流到一定程度,伤口自然会凝结。这些是药物在帮忙吗?不是,这就是身体自动康复的能力。
为什么韩启德教授说,药物只起8%的作用,那92%是谁在起作用?
是我们内在的力量。
生命,只有影响到灵*,影响到潜意识了,才能起作用,才能真正的改变。
来源
网络编辑
MC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