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初唐风韵,上官仪的绮错婉媚
TUhjnbcbe - 2021/4/19 19:26:00
白癜风国际交流中心         http://m.39.net/pf/a_6210227.html

本文讲稿来自B站课程:戴建业高能诗词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购买收听,绝对物超所值。

戴建业高能诗词课

在讲之前,我想介绍一下: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我们这个民族,上有先秦的散文、汉代的赋,下有元代的曲和明清的小说。而在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就是唐宋,它的文学当首推它的诗词,所以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但是唐诗和宋诗比元曲的成就更高,而且影响也更大。明朝有个人叫高棅,把唐代诗歌的发展分为了四个历史时期,也就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个划分是在他一本书叫《唐诗品汇》。这四个时期有争论,但一般的大家都还是依照他这个划分。

大唐帝国是个非常伟大的朝代,你像贞观盛世、开元盛世。在它的盛世的时候,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不仅是外国人也包括我们本民族的人。敦煌的词里面说“生死大唐好”,生是大唐好,死也是大唐好。所以唐诗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上产生。

初唐我们要讲哪些人呢:最开始的上官仪的上官体再讲到王绩、初唐四杰、陈子昂,这些最主要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代表作我们都要讲到;那么盛唐,讲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总之牛人我都要讲到;中唐我们要讲到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韩愈,到晚唐,我们离不开小李杜就是杜牧、李商隐。

上官仪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他是悲剧的一生。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是江都宫的副监。隋朝末年,也就是公元年,翼中卫大将*宇文化及在扬州发动兵变,弑杀了隋炀帝。因为他父亲刚好是扬州江都宫的副监,所以他父亲也被乱兵所杀。当时的上官仪年龄很小,躲起来了,才躲过了一劫。他跑到庙里面去当了一段时间的和尚,后来到了贞观初年,考上了进士以后,他历仕三朝,他人也长得很有型。上官体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官体可以说上承隋朝末年的虞世南,下开沈佺期、宋之问。没有上官仪,就没有后来的沈佺期、宋之问,至少要推迟很长时间。他们是格律诗的定型者,但是上官仪为格律诗做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沈佺期、宋之问是在上官仪的肩膀上,才有这么高的成就的。由于初唐是紧随齐梁而来的,所以他有齐梁的余风。我们现在文学史上稍稍有一点偏颇,偏颇在哪个地方,贬低了甚至忽视了上官仪这一派人,我们过分地强调初唐四杰。其实在唐朝初年,影响最大的是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

由于上官仪还没有摆脱齐梁的余风,没有摆脱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每一个人的审美趣味都有继承性。不是他一个人,他那个时期大家都写得很浓艳。不过他在浓艳之外,他又摸索了大量的艺术经验。审美趣味和一个人吃饭的口味是一样,比如说我喜欢吃我的妈妈煮的菜,因为我从小吃习惯了。我跟我太太结婚大概半个多月,我太太就下厨做了一餐饭,她说你试一试,看我做得好不好吃,我把筷子一夹起来一试,我告诉朋友们,我心里凉了半截,我说戴建业你的命好苦,做了十几年我才慢慢能够接受她的菜。所以他的诗写得浓艳,与他的前辈和整个社会环境有关。比如说,武则天时期有个大臣叫李义府,他一再地猛烈地抨击他当时朝代的诗歌,说没有风骨。但是他一写起来,就是跟上官体一模一样,软绵绵的。你看:“懒整鸳鸯被,羞褰玳瑁床。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懒整”、“羞褰”,软绵绵的,而且还暗示色情。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后来的李白和杜甫,也受到了上官仪的恩惠。为什么到了开元十五年后,“声律与风骨兼备”,就是盛唐诗歌既有风韵也有风骨。风韵的这个部分,就是吸取了从上官仪一直到沈佺期他们这派人的影响。

每一个天才的出现都和时代有关。上官仪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上官体也有它的历史承担。他在原来的事对、言对、正对、反对之外,又增加了双声对、叠韵对、扇对。在艺术形式上,包括音韵、句型、对偶等等上面做了很多探索。

上官体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叫“绮错婉媚”。“绮”就是本色是平纹底的,在上面起花的那一种丝织品。比如说这个布是平面的,它不是绘花,不是在上面印花,而是织,上面织的有凸起来的那个花纹,这叫“绮”。什么叫“错”呢?“错”就是用金粉来描绘花纹。那么在诗歌中间,“绮错”就是指诗歌语言的华美、色彩的浓艳。“婉”就是和顺婉转,比如我说话就不婉,直来直去地。“媚”就是指仪态声情的娇媚可人。我们说一个男人媚,那显然是有问题。“婉媚”形容诗风就是和婉美丽,美艳动人。可见“绮错婉媚”它是指一种阴柔的,它是一种优美的风格。大家都知道在审美中间有壮美有优美,它是一种优美的风格。上官体在初唐的影响很大,很多人模仿。大概模仿了几十年以后,初唐四杰的杨炯就开始猛烈地抨击上官仪,说初唐的诗歌“骨气都尽”,一点骨气都没有,“刚健不闻”。

我们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上官仪的一首名诗:《入朝洛堤步月》。这是在他当了宰相的时候。古代的朝官,早晨天还没亮就要上朝。中唐以后才有待漏院大臣在上朝之前如果来早了,可以在一个待漏院里面去休息。那这是怎样上朝呢,一定要等到那个时间去上朝。这是在洛阳,他那个洛堤很长,他骑着马在这个洛堤上,还有月亮。“步月”就是天还没亮,还有月亮。他边上朝边唱这首诗。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唐代〕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脉脉”就是含情脉脉,就是好像非常有感情一样。“脉脉广川流”,那个洛河很长。“驱马历长洲”就是驾,打着那个马,“历”就是经过。在那个很长的洛堤上,骏马、英俊的宰相,而且满肚子的学问,又有气势和风度。当时其他大臣看着他那个样子,都说远望像神仙,从容不迫、雍容华贵。

我现在重点讲他的《咏画障》,看他的“绮错婉媚”表现在哪些地方。

咏画障

上官仪〔唐代〕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云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标题的所谓“画障”就是画屏,就是屏风。在餐馆吃饭,你可以看到这个屏风把它隔开,那个屏风上面画了很多画,其实那个《咏画障》就是一首咏画的诗。古代的屏风画屏比我们今天用的多,我们今天反而用的比较少了,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还没见过画屏。它就是这样一个竖的可以折叠,那么这幅画障上面的是一幅美女图,古人叫仕女图。

第一句:“芳晨丽日桃花浦”,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没有一个动词,只有三个意向:“芳晨”、“丽日”、“桃花浦”。晨他说是“芳晨”,这就像一个人的化妆一样,已经画了一层妆。他又说“丽日”,日就是太阳,你看一个女孩子已经化了一层妆,但还要化一层叫“丽日”。他还觉得不过瘾,“浦”就是河流,他说“桃花浦”。你想其实这三个意象其实就是什么,就是早晨太阳河流。我这样的说光溜溜的就像一个鸡,把它鸡毛全部拔光了光溜溜的就剩一个肉身,那就丑死了,对吧?那么它化妆化得特别浓艳,用英语来讲,就是morningsunandriver,那也不美丽。你看他画的多漂亮,“芳晨”“丽日”“桃花浦”,这叫浓艳,大家听懂了没有?

大家再看,“珠帘翠帐凤凰楼”。他的诗歌艺术水平极高,没有一个动词。帘我的个天,是“珠帘”,帐是“翠帐”,楼就是楼,他说是“凤凰楼”。大家注意到了没哟,非常浓艳、金碧辉煌、珠光宝气。我在这里和大家讲,过分的艳丽我们叫浓艳,浓艳得过分了以后我们叫艳俗。艳和俗之间它是有个界限的,英国有一个美学家说:过分则俗。比如说一个女孩子,我打个比方说略施粉黛很好看,但如果脸色红得没办法那就俗了。

大家想一下:“芳晨丽日桃花浦”,是指什么东西?时间、地点,是大的背景。“珠帘翠帐凤凰楼”是小的背景。我们想象一下,在“芳晨”之时,“丽日”之下,“桃花浦”之边,“凤凰楼”之上,要走出个关中大汉来了,那才真是搞笑,所以走出来的肯定就是美女,所以三四句就来了:“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蔡女”就是今天河南一代的女性,“燕姬”就是指河北一带的美女。古人认为河南河北这一带都是出美女的,当然现在来看哪个地方都有美女。“蔡女”和“燕姬”就是美女的代名词。“蔡女菱歌移锦缆”,大家注意这里面稍稍有点倒装,就是“移锦缆蔡女菱歌”。什么意思,“锦缆”就是纤夫的纤绳,古人没有机动船,在船中间那些“蔡女”采菱的时候,它那个缆绳不断地拖,那些“蔡女”边采菱就边唱歌。大家注意到没有,他辞藻都非常华美:缆就是缆,他说是“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琼”就是一种美玉,什么叫“上琼钩”大家可能还不懂。古人没有我们今天的这种窗帘,他是怎么样的呢,就是这边比如说这是个窗子,这边一个钩子,这边一个钩子,要把窗帘拉开,就把两边的钩子把窗帘钩住。要把窗帘拉开,就把两边的钩子把窗帘钩住。

大家一定要读懂我们的古诗,他不是瞎写的。“菱歌”就是边采菱边唱歌,在哪个地方采菱,肯定在水里在河中央采菱,第三句在结构上紧承第一句“桃花浦”。“燕姬春望上琼钩”,第四句紧承第二句,在哪个地方上琼钩,把窗帘拉起来,在凤凰楼上,大家看懂了没有?前面四句在结构上环环相扣。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上四句和下四句之间,大家看看它结构上非常紧凑。第五句紧承第四句,第六句紧承第三句紧承第一句。什么叫“新妆漏影浮轻扇”,古代的那个折叠扇,那些女孩子怕晒黑了。那不是有“芳晨”有“丽日”嘛,一上了琼钩就是窗帘拉开了,那个太阳就照进来了,女孩子就把扇子举起了遮挡太阳。那个影子从这里面漏下来了,“浮轻扇”就是把扇子举起来。“冶袖飘香入浅流”,就是写的采菱。“冶袖”就是水袖,看看我们今天的女孩子穿的袖子真是怕,完全就没有袖子。古代的女孩子袖子很长,那么采菱的时候那个袖子落了水,就是掉到水里面去了就打湿了,打湿了以后女孩子很香,就是“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云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他有两个小典故。“未减行云荆台下”就是巫山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荆台之下”。“未减行云荆台下”就是说这个画上的这些美女比巫山的神女还要美丽。“自比凌波洛浦游”是说这些美女自我感觉良好。曹植有一篇赋有名的很叫《洛神赋》,说那个美丽的洛神,“凌波微步”,就是踩在水上,那个很碎的步,你像我走路就不是微步,那走得很重,她是踩得很轻在水上这样走,“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非常地轻就是那些女孩子特别地轻盈,美。“自比凌波洛浦游”就是这些女孩子,自己觉得自己特别美丽,比洛神一点都不差。

好,我们再看看这首诗。这首诗它的意象都非常华美,它全部是用的一些色彩艳丽的意象,而且装点得非常地浓密。这首诗就是有名的“绮错婉媚”,就是浓艳、华美、柔、美。这首诗可以说它有风韵,但全无风骨。就是杨炯说的“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它美但是没有骨没有劲。

上官体“绮错婉媚”,这首诗朋友们一定要背。“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大家对风韵不知道有一点感觉没有,好,谢谢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唐风韵,上官仪的绮错婉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