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瓷器的出土情况和胎釉老化才是根本
TUhjnbcbe - 2021/3/16 11:33:00
治疗白癜风什么药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65.html

——首届山东潍坊古陶瓷文化节丘小君老师发言内容

(根据录音整理)

年6月17日,国内古陶瓷领域专家、藏友云集山东潍坊,首届中国古陶瓷文化节拉开序幕。文化节期间,著名古陶瓷评鉴专家丘小君与各地来的藏友进行互动,漫谈古陶瓷鉴定。为使更多藏友从中获益,征得丘小君老师同意,现将丘老师发言内容整理如下。

从事文物鉴定近四十年,现在时常回忆起当初老师是怎么教我的。

当年,跟着老师走遍全国各大博物馆、各地文物部门、文物商店、研究所。老师都是让看,从来不讲,让我们从实践中获得真知。通过上手历朝历代各类器物,融会贯通,消化吸收。真的假的,特征在哪里,不讲。但他会考你。拿件东西来,你看是真的吗?我一看说是真的。他说你仔细看,这时候我就犹豫,是不是自己看错了啊?你如果坚持说真的,他说你再仔细看……这第三斧头砍下去,一般人都倒下了。当你第三斧头过了,说明你的知识扎实,会看了。修行在个人。只有你勤于学习,善于发现,喜欢钻研,把知识都吃透了,消化掌握了,才有底气扛住这三斧头。所以他才是真正好的老师。而他也是从孙瀛洲先生那里学来的。孙瀛洲也不教他,整天在库房里整理、摆放。客人来了,孙瀛洲先生就说,去把那件东西拿来,也不讲是哪件。结果拿过来,确实是客人要的那件。所以,平时自己要思考,要留心每件器物是什么情况,有深刻的记忆。学瓷器鉴定,真知识往往要自己结合实践来总结、归纳,真功夫都是考出来的。我以后教学也是这样,实践,然后考你,知道错了你会记一辈子。

刚开始涉足鉴定是在西安文物商店,我是收购部负责人。西安明清瓷器少一些,大部分是汉唐的出土物。这些东西来了以后你必须登记,追问它的来源。就是上交国家,也要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它永远是个谜。我们搞鉴定也要有这样的好习惯,否则你会失去许多宝贵线索。比如,年西安出土六十多件定窑白瓷,多带官字款,稀有罕见,有五花瓣、三花瓣的。那是西安火烧壁附近的花木公司,在修苗圃时挖出的窖藏,干净如新。拿到文物商店,老专家由于见得少,看到这些三花瓣、五花瓣,有的说日本瓷,有的说假的。后来,我从北京出差返回,听说后立即追。找到花木公司,他们是天主教会的,发动所有教友把东西收回来。我又到出土地方看了,还捡了很多瓷片,东西就是那个地方出的。

年西安火烧壁出土官款定窑器

所以说,很多资料、线索,你必须细心地、严肃认真地追查。由于有这样的习惯,所以藏友拿来藏品,我不但要考量研究价值、艺术价值,还注意它们来源,遇有重大发现必前往考察。

从事鉴定这几十年,我一直拼命实践。三十年前,几乎天天捡瓷片;后来,就是大量看东西,了解国内外收藏状况,珍贵器物的数量和级别;现在,就是了解全国各地古陶瓷的出土和分布情况。经过这些年,积累了大量资料。不仅全国,还有世界其他地方许多资料。远在国界附近,出的东西我都知道。因为,一有新的发现,各地藏友都会告诉我。许多地方出的东西都有地域特色,乌鲁木齐一位藏友家里上百件磁州窑,还有刻字的,其中一件上了节目,还有吉州窑绘画的,画得比磁州窑还好。后来一问,都是运河的,从徐州成批买来的。五年前见到海口一藏友两百多件汝窑,但不是正宗宝丰,许多都是临汝汝窑系的。我问海口这么远,怎么会有这些东西?他讲,安徽一个开店的老先生,不干了全都转让,所以很便宜就买了。随着物流的发展,这些东西出来以后分散到全国各地,目前最多的是福建,就是泉州和厦门,南宋官窑、哥窑,还有影青青白瓷。还有的,令人难以置信,清三代官窑!这谁能相信?但确实有。像永乐宣德瓷器,许多藏友都有,大都不够官窑标准,属于次品或未入选处理掉的,但都是当时做的。还有一些成化的,被当成工艺品。所有这些,我都作了记录,量了尺寸。不记下来以后很难再补上,记下来就是历史了。日后再考察,这个历史还能有用。像这样的记录,我做了十多万条。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对器物的认识比一般人深刻。藏友拿来一个元青花罐,我说圈足和口19-20公分;拿来梅瓶,我说你量,高42,口5.5-6。这就是真东西,当时制造了千千万万个同类器物,尺寸基本已经固定,这都是我在实践中找出的最简单的尺寸规律。不信你们去试,所有元青花的罐子、梅瓶,几乎都是固定尺寸,这也是个窍门。

不占有大量资料,不了解各地古陶瓷出土和分布状况,许多现象你无法解释。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藏友的真品,被一些专家断假的原因所在。专家没见过,不掌握这些信息,不知道这种出土状况,自然怀疑是假的。专家的知识也都来自于过去发现和经验总结,对于新发现和未知领域的探索,应该抱着积极的态度。不能觉得自己学富五车,便夜郎自大。个别藏友对某些地方窑口的认识和研究很有见地,值得我们学习。鉴定藏品,也是自己对古陶瓷再认知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调用自己知识库,进行主观判断。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一直奔波全国各地,对民间藏品进行鉴定。就是为了第一时间掌握新线索,了解更多出土状况。这是我一个重要的实践途径,也是对古陶瓷的不断再认知。活到老学到老。这种再认知,必须一直坚持下去。

四十年来,我始终拿着一个二十多倍放大镜。这是我老师教我的,是我们必须用的一个工具。我老师走到哪里,都要用放大镜看,没有说光凭眼睛一看,就断真假的。而现在我们很多专家,根本不用放大镜。

常有藏友抱怨,拿贵重瓷器给某专家鉴定,大开门的器物也被断假。专家还未上手便问东西哪里来的,多少钱入手的,若答地摊儿买的、价格较低,则直接断假,往往连放大镜也不用。有的所谓专家,拿着老年人阅读报纸的两三倍放大镜冲冲样子,随便看看、问问,就判断是新仿。

我一直提倡,鉴定专家要慎言。藏友来鉴定,我都会讲,真在哪里,假在哪里。大家真诚地来鉴定,甚至外省几百里路也来了,一句真的、假的,就结束了,藏友心里也难以接受。人之常情,也不忍心这样对待他们。作为鉴定专家,背负着千万藏友的信任,背负着文物保护的社会责任,必须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件器物。先断新老,再断代,最后给出具体时代和窑口结论。藏友关于器物出处和来源的说法,只能作为补充和进一步探究出处的补充信息,绝不能以出处和价格去主观判定新老。另外,鉴定中必须要注意的是,新老是一个问题,年代窑口又是另一个问题。不能说年代和窑口不吻合,便据此断假。这也是不负责任的盲目判断。有时,我们见到一件器物,分明是老的,但时代或工艺特征又在原有知识体系中不能对号入座。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嘱咐藏友,东西是老的,留下联系方式,日后有了结论再告之。这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这些年看到运河瓷,有许多还是新品种。南京一位藏友专门收藏定窑,发现定窑青花,有“大定元年”“大定三年”款,还有各种图案,龙、凤等等。但这些青花料黑灰,是国产料。类似这样的发现,大家都可能遇到。应该分析它、研究它,不要轻易否定。

在观察器物时,虽然没有精密的光学仪器,但我们通过放大镜看到有限的微观状况,可以从中总结特征和规律。这些规律和特征,往往存在于某个局部,或细节上。几十年来,哪怕是再开门的,大家都认为没有争议的,我也用放大镜看。就是看胎釉的老化状况和出土的痕迹。

唐代陶瓷器胎体自然老化示例

辽金时期瓷器胎体自然老化示例

宋代瓷器胎体自然老化示例

元代瓷器胎体自然老化示例

明代瓷器胎体自然老化示例

清代瓷器胎体自然老化示例

“出土”这两个字是我四十年来一直

1
查看完整版本: 瓷器的出土情况和胎釉老化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