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故宫藏宋代黑釉瓷器精品欣赏
TUhjnbcbe - 2021/3/16 11:33:00

宋代南北方瓷窑均盛产黑釉瓷器

虽产地遍布全国各地

但以福建建窑产品最为著名

今天咱们欣赏下故宫藏宋代黑釉瓷器精品

宋代南北方瓷窑均盛产黑釉瓷器。随着斗茶风俗的盛行,最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风靡一时。其胎体厚重,釉色漆黑光亮,釉面布满了由氧化铁结晶而形成的自然流淌的各种斑纹,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其名称亦颇具文采,如“曜变”、“鹧鸪斑”、“兔毫”、“玳瑁”等。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四川、江西、福建等省。其中以福建的建窑产品最为著名,该窑曾向宫廷进贡茶盏,外底刻划“进琖”、“供御”等标记。

建窑黑釉兔毫盏

建窑黑釉兔毫盏,宋,高5.8cm,口径12.8cm,足径3.9cm。

盏撇口,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铁黑色,里满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碗口釉呈酱色,口下渐为褐黑相间,近里心为纯黑色。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俗称“兔毫斑”。

宋金时期,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烧制,其中以建窑所烧“建盏”最为著名。

由于宋代建窑兔毫盏名气很大,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对它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云:“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吉州窑玳瑁釉罐

吉州窑玳瑁釉罐,宋,高11cm,口径12cm,足径3.2cm。

罐唇口,短颈,鼓腹,浅圈足。罐外壁施玳瑁釉,罐内及底部素胎无釉。

此器外壁黑色的地釉和姿态各异的*褐色斑纹,与天然玳瑁极为相似,别具一番情趣。

玳瑁釉是一种窑变釉。其作法是在器物上先施一种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釉料,然后再随意甩洒一种氧化铁含量较低的釉料,烧成时产生交融、流淌,千变万化,惹人喜爱。玳瑁釉是吉州窑瓷器上常见的一种釉,以这种釉装饰的瓷器主要有瓶、罐、炉、碗等。

黑釉油滴釉盘

黑釉油滴釉盘,宋,高5cm,口径21cm,足径6.5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满施黑釉,釉色乌黑锃亮,釉面布满银白色油滴状结晶,仿若大小不一的油花点点,故称“油滴釉”。“油滴”之状又如夜空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

此盘神奇之处在于注水后富于各种变化。如注入清水,则银白色结晶愈加明亮,如夜空中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如注满茶水,则结晶闪现出金*色,十分耀眼,充满神奇魅力。

此盘胎釉特征与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地区调查窑址时发现的标本相类似,因此可断定此碗应为山西瓷窑的制品。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宋,高5cm,口径15.7cm,足径3.2cm。

碗敞口,斜壁,浅圈足。通体施黑釉,内壁兔毫纹为地,碗心装饰一株剪纸梅花,外壁以玳瑁斑纹为饰。

此碗最大特色在于兔毫纹、剪纸贴花、玳瑁斑纹等多种装饰的综合运用,风格简洁大方,主题纹饰梅花突出醒目。碗的形状如斗笠,具有宋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黑釉凸线纹瓶

黑釉凸线纹瓶,宋,高27.5cm,口径5.5cm,足径8.7cm。

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敛,圈足。瓶体半截施黑釉,腹下部露胎。肩、腹部装饰多道凸线纹,线纹4道为一组,组与组之间以单线纹相隔,反复中有变化。

此瓶仅以多道凸线纹装饰,别无他饰,简洁大方,令人耳目一新。

宋、金时期,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瓷窑中生产的黑釉瓶、罐等瓷器常以突起的白色线条作装饰,布局可分为单线和复线,使单调的釉面呈现变化。

建盏赏析:(所有照片中的盏均为建盏sir实物拍摄哟)

若喜欢以上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想要阅读更多原创文章,请扫描以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宫藏宋代黑釉瓷器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