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发现,最后一篇剩下的器物,基本是黑白两色。
黑白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老子《道德经》里有一句名言:“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句话现在很难理解,先秦的经典著作都很难理解,因为语言习惯几千年一直在变化。当时的人肯定看得懂这些现代人看来“玄之又玄”的著作,因为那时的文章都这么写。就像你给先秦的人看白话文,他们也会觉得“玄之又玄”。
“黑白”指的是事物的两面,比如善恶、美丑、动静、虚实。宗教一般都会有一套行为准则,会鼓励信徒依照行为准则做事。道教也不能免俗,不过这套准则来的比较另类。他们认为,世界有黑也有白。说的直白一点,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这是自然的规律。你们应该做的,就是遵循这个规律,接受这个世界的阴阳两面,既不做好事也不做坏事,这叫“无为”。
清静无为、追求自然的价值观,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导致现在喜欢“老庄”哲学的人,大多是一些不得意的人,从“老庄”思想里寻求一些精神慰藉。当然我并不是贬低“老庄”,也不是贬低喜欢“老庄”的人。“老庄”思想体现在陶瓷上,是相当高的艺术层次。甚至可以说,它是宋瓷艺术思想的核心。
陶瓷上黑与白的统一,只在唐宋时期短短存在过。之前没有足够的技术烧造黑白两色,之后则不再认同这种品味。无论是定窑的牙白,还是景德镇的青白;无论是建窑的兔毫,还是吉州窑的木叶、玳瑁釉,他们体现的返朴归真的境界,都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奉文堂的这批藏品,就是对这种思想追求的解释。
所以说,从历史遗物身上了解历史,可以反映历史真实的一面。从哲学思想的产物身上反向理解哲学思想,或许会有不同的认识。
唐白釉褐彩鞍鞯纹皮囊壶
隋-唐白釉贴塑狮纹凤首壶
隋白釉褐彩双龙柄双联小瓶
唐白釉双龙耳瓶
晚唐-五代白釉双鱼形穿带瓶
唐白釉长颈瓶
唐白釉高足盘一对
五代白釉小圆盖盒
五代白釉蝴蝶纹盖盒
南宋白釉小盖罐三件
宋草灰釉梅瓶
南宋青白釉八棱形盖罐一对
南宋白釉刻花注壶及注碗
北宋定窑官字款莲瓣纹倒装壶
北宋-金定窑白釉印花龟鹤齐龄图百褶盘
五代定窑白釉花棱口盘
五代定窑白釉花口盘
北宋-金定窑白釉划花莲塘双凫纹折腰盘
北宋黑釉铁锈斑碗
北宋黑釉铁锈斑菱口碗
北宋黑釉油滴釉碗
北宋黑釉圆盖盒
北宋黑釉贴花线纹盖盒
北宋紫金釉圆盖盒
南宋吉州窑仿玳瑁花菱碗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盏
宋吉州窑黑釉彩绘月梅碗
南宋吉州窑黑釉剔花双凤纹梅瓶
南宋吉州窑黑釉剔花折枝梅花纹梅瓶
南宋吉州窑仿玳瑁釉剪纸贴花文字盏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文字盏
南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文字盏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吉象小瓶
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斗笠盏
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
南宋吉州窑黑釉仿剔犀纹盏
南宋吉州窑仿剔犀如意云纹梅瓶
南宋建窑黑釉供御款兔毫盏
南宋建窑黑釉供御款兔毫盏
宋建窑黑釉铁锈斑茶盏
南宋遇林亭窑黑釉描金寿山福海茶碗
南宋建窑黑釉碗
南宋建窑黑釉褐斑兔毫盏
北宋-金磁州窑黑釉白沿碗
北宋磁州窑黑釉白沿小罐
北宋磁州窑黑釉油滴白沿碗
金磁州窑黑釉剔花卉纹玉壶春瓶
北宋-金磁州窑白釉剔牡丹花卉纹罐
北宋磁州窑白釉剔牡丹花卉纹盖罐
北宋-金磁州窑白釉刻花小钵
宋磁州窑绞胎小碗
北宋-金磁州窑白釉剔花罐
北宋-金磁州窑白釉珍珠地刻花执壶
金-元磁州窑*地黑彩虎形小枕
北宋磁州窑白釉褐彩枝叶纹盖盒
北宋磁州窑白釉黑花卉罐
宋吉州窑褐彩河虾双鱼纹梅瓶
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