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朋友通过私信询问我关于息肉和结节的问题,这里对三个常见的问题做统一回复。
很多医生都说胃肠息肉只能手术切除,用药物真的能消除么?在西医的理论体系中,胃肠息肉这类疾病想要消除病灶,确实只能靠切除手段,无论是通过内镜还是直接外科手术,都需要从物理层面上将息肉切掉才行。
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胃肠息肉的形成是体内痰湿、气滞、血瘀等病理产物聚集的结果,如能通过药物化解病理产物,消除致病源头,那病灶本体也能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其过程无需经历手术。
这并不只是我一家之言,很多中医医家都曾做过类似的研究,其中不少医案记载详细,而且发表于正规的学术期刊上,有兴趣的朋友其实可以去查查看。
所有胃肠息肉都可以通过中医治疗么?就我的临床经历来说,绝大部分息肉都可以通过中医治疗来消减乃至消除,但这个概率不是百分之百,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没有哪种治疗方法是百分之百有效的,这方面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一样。
此外,如果遇到息肉有明显癌变迹象,还有息肉体积巨大或所处位置险要,已经严重影响肠胃正常功能的情况,那也应该先进行手术切除。切除后如果还有胃痛、胃胀、泄泻等肠胃症状,那再进行中药调治,可以有效防止息肉复发。
甲状腺结节出现钙化就是癌变了?甲状腺结节出现钙化,确实有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其本质有可能是肿瘤分泌的糖蛋白和粘多糖等物质;也可能是癌细胞生长迅速,以致肿瘤中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出现钙盐沉积而导致钙化。但是,并非所有钙化都是甲状腺癌造成的。
甲状腺结节的钙化根据形态,可分为粗钙化、微钙化、周边钙化以及孤立钙化斑等几种。其中最危险的是微钙化,这种很多是细胞坏死后,以坏死细胞为核心,形成了同心圆状的钙化沉积。而在超声下,这类沉积就会显示为针尖或砂砾一样直径小于2mm的微钙化点。
微钙化通常被认为是诊断甲状腺癌最可靠的指标之一,如果出现的话确实应该高度警惕。而剩下的周边钙化、粗钙化、孤立钙化等,则多见于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这类良性疾病中,当然也不排除恶性结节中有一定可能出现。
总之,虽然钙化确实会提示结节有恶性风险,但根据形态不同,其恶变几率也是不一样的。而钙化与甲状腺癌之间也并不存在绝对关系,良性结节也会出现钙化灶,而很多恶性结节也可以无钙化,最终的良恶性质,还需通过活检结果确认。
大家如果有甲状腺结节、胃肠息肉、胆囊息肉等问题,咨询预约可添加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