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是古代瓷器釉色之一,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黑釉釉料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
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兔毫、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但当时的釉色为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也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器釉面上析出茶褐色兔毫纹,自然拙朴,和谐可人,是典型的宋代斗茶器具。盏撇口,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铁黑色,里满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碗口釉呈酱色,口下渐为褐黑相间,近里心为纯黑色。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俗称"兔毫斑"。宋徽宗赵佶斗茶时使用的茶盏就是建窑兔毫盏。在饮茶之风的影响下,兔毫盏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茶盏品种,在这种茶盏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状的*褐色条纹,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称“兔毫纹”,民间俗称“金兔毛”、“银兔毛”、“蓝兔毛”等,以纹理流畅清晰者最为名贵。南宋?吉州窑黑釉窑变束口盏
口径12厘米;高6厘米
此盏束口,略微外撇,似薄唇。斜腹微鼓,矮圈足,落“一位”款。足内挖胎浅薄而平整。下腹及圈足露胎,米*色胎土烧结厚重。盏内及釉色近乎纯黑,口沿流釉薄处微赭,形成了有深浓浅淡的色阶差别,外壁呈现窑变效果。整器比例匀称,手感饱满,器型规矩,可作常用之茶器。南宋?吉州窑黑釉梅瓶高14.7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5.0厘米现收藏于南昌市博物馆此瓶器形规整,釉厚漆黑,唇口,短颈,丰肩,弧腹下收,浅圈足。内外施黑釉,足沿露胎。是吉州窑黑釉瓷的代表之作。梅瓶在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形体修长秀美,婷婷玉立,因口小仅容梅枝而得名。宋代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梅瓶,但各窑烧造的梅瓶多样,纹样各异,釉色不同。宋代梅瓶为盛酒之器,梅瓶上有“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的字句。梅瓶发展至明、清,器形上胫短而肩丰,用途上从实用瓷转变为陈设瓷。
宋?吉州窑玳瑁釉罐
高11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3.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罐唇口,短颈,鼓腹,浅圈足。罐外壁施玳瑁釉,罐内及底部素胎无釉。玳瑁釉是一种窑变釉。其作法是在器物上先施一种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釉料,然后再随意甩洒一种氧化铁含量较低的釉料,烧成时产生交融、流淌,千变万化,惹人喜爱。玳瑁釉是吉州窑瓷器上常见的一种釉,以这种釉装饰的瓷器主要有瓶、罐、炉、碗等。宋?黑釉油滴碗高8.5厘米,口径30厘米,底径10.6厘米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油滴釉器多出自于建窑,胎体较厚,器型较小,而这件黑釉“油滴”瓷碗,胎体厚重,釉面黑暗。黑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称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黑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古人盛赞油滴釉器“盛茶闪金光,盛水闪银光,映日透视,晶莹夺目”。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直径19厘米
?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以万美元成交?
此盌用高温烧制,所以胎为瓷质,具玻璃光泽。在圈足和器底无釉露胎处,光致细腻、莹白如雪的瓷胎清晰可见。此外,盌口内沿内有一小块透明釉,此乃窰烧时天然生成,其下温润的牙白胎色一目了然;虽有施釉,但这一小块却不像周围的釉料基质般深色,这是因为窑烧时的物理现象,将深色的呈色剂抽离,仅剩下透明无色的釉料,釉下温润的牙白胎色一览无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END
往期推荐
艺术品鉴
石鲁作品欣赏
-12-19
艺术品鉴
赵望云作品欣赏
-12-18
翰墨丹青|陈少梅作品鉴赏
-12-17
文房雅器
明清印泥盒
-12-16
大器晚成|林散之作品鉴赏
-12-15
色彩艳丽
釉上彩之素三彩
-12-13
文房雅器
笔架艺术
-12-12
艺术品鉴
石涛作品欣赏
-12-11
明清绿釉
色泽莹澈
-12-10
文房雅器
工艺精良的镇纸
-12-09
生动神妙
何朝宗款德化白釉佛像
-12-0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