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是个好东西。
现代人白天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下,入夜时分,微博仿佛就成了每个人路灯下的影子。这影子黑黢黢的,张嘴吃人,却不曾露出白森森的爪牙。它们徘徊在光明与黑暗间,看不清迎面而来的,是笑脸还是哭脸,手里拿的是鲜花,还是匕首。
后台总有朋友想要我的联系方式,我向来是要拒绝的。作为一个不怎么合格的影子,要是突然被放到聚光灯下,哪有不*飞魄散的道理?其它影子把你放在聚光灯下,又会讲什么道理了?骂人而被骂的人不知谁在骂他,是影子们最大的乐趣。这份乐趣,我还不想被剥夺。
不过作为文明的影子,骂人总是不对的。要知道如果没有光明,也就没有我们文明与不文明的影子。那末,还是骂骂自己罢,谁叫我经常打眼呢。
以下图片随手摘自微博,某博物馆的水印已打码。
?
清顺治青花山水道教人物象腿瓶
上下一般粗,形如象腿,是名象腿瓶。后人牵强附会,给了它个“一统天下”的寓意,也可称为筒瓶。画中有一小*,头上长了棵树。身旁一人道士打扮,手持拂尘,背后斜挎一把宝剑。仙风道骨,眉清目秀,飘然欲仙,正是全真五祖纯阳子,道教八仙吕洞宾。看这瓶子青花发色浓艳,两行诗文写得铁画银钩,绝对是顺治青花极品。
北宋青白釉刻花叶纹渣斗
敞口细颈圆腹是为渣斗,唐宋时是常见的饮食用具,和后世的痰盂不是一码事。影青的渣斗与别家造型略有不同,颈部一般比较粗,腹部也很浅。看这件的造型就是一眼宋代影青渣斗没跑了。再细看刻花纹饰潇洒随意,用专业的话讲叫“生动流畅”,口沿还留着覆烧的涩口,釉色白中闪青,正是极品影青特征。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凤耳盘口尊
南宋龙泉窑立件之尊,绝对是凤耳瓶。此瓶造型一丝不苟,每一处转折都充满力度。釉色青翠纯净,什么“千声”“万声”,在它面前都要噤声。两只耳朵也很可爱,仿佛高举的小拳拳,隐约都能听到喊出的加油声了。
明成化青花松鹿常青纹盘
明代青花有两个高峰,一是永宣,一是成化。其中成窑青花发色偏淡雅,这件盘子就深得其精髓。最奇的是,盘子中心画有双鹿,这种纹饰恕我无知,还是头一次在成窑瓷器上见到。看来明代后期包括康熙常见的鹿纹,竟来源于此。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仿竹节执壶
苏东坡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宋人眼中,竹子是文人雅士的生活必需品。将竹的形象融入器物,也可以使器物变得高雅。此种雅趣,现代人谓之仿生。这把执壶的把和流就做成了竹节形,不妨称其为“高风亮节”。
北宋定窑仿玳瑁纹斗笠盏
此吉州窑玳瑁釉斗笠盏,撇口小足,线条犀利。玳瑁釉虽然像是随手洒上去,但是黑是黑,*是*,对比鲜明,每个釉点的细节都清清楚楚,不愧是吉州...等等,馆方的介绍写的是定窑!是我疏忽了,吉州窑怎么能有如此洁白细腻的胎质。原来是定窑仿玳瑁釉,大概是全世界唯一的孤品了。
宋代吉州窑木叶纹盏
茶即是禅,茶禅一味,木叶盏向来深得此意。玄妙的黑色之中,浮起一片脉络分明的树叶,一时已不知菩提是树非树。
清康熙矾红墨彩群仙祝寿图碗
康熙在位时间很长,活的时间也不短,所以晚期官窑制作了很多祝寿题材的瓷器,尤其是六十大寿的时候。康熙官窑的画片比民窑要细致,像麻姑献寿、福禄寿三星等人物,都是用很细腻的工笔画法描绘。这只碗亦是如此。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鸟纹尊
耀州窑一刀下去半刀泥。我数了一下,这个尊大概刻了五百刀。五百刀下去就是二百五十刀泥。剔下二百五十刀泥,你看,那凤凰不就活灵活现了吗?多一刀少一刀都是不行的,此为耀州窑的形式正义,亦是前人从未提及的鉴定秘法。可称之为二百五十刀泥鉴定法,简称二百五鉴定法。
宋代磁州窑白地褐彩花蝶纹梅瓶
宋金时期磁州窑系白釉剔刻花鸟纹梅瓶
这个两只梅瓶,一绘画一剔花,刚好放在一起。口部造型略有不同,一个稍高,一个稍矮。我不禁想起一句俗语:“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这种大无畏精神,就像现在上街游行的美国人,出门得病是死,在家宅着无聊也是死。“等死,死国可乎!”所以我们生逢治世,更应懂得感恩。宋代人就很懂感恩,第二只瓶子上不是刻着一只吐着火的小鸡么,大概是西方感恩节吃火鸡习俗的源头。
清乾隆胭脂紫地粉彩轧道花卉纹小盘一对
乾隆粉彩在富丽堂皇方面,可以称得上空前绝后。比如这对小盘,从里面看以为是很典雅的粉彩,翻过来一看,原来是胭脂紫地轧道。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简直是集优雅和富贵于一身。
北宋青白釉双鱼如意形枕
庄子曰:“相濡以沫,相呴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宋人多用双鱼装饰器物,这个青白釉瓷枕就是以此典故提醒大家,还是忘了它吧,不然脑中尽是如此美器,会让人失眠的。
以上都是信手摘来的图片,发些语无伦次的随感。五一劳动节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