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上班第1天,口罩你真的戴对了吗
TUhjnbcbe - 2021/2/5 5:05:00

昨天,很多人都结束了一周的线上办公,正式走出家门,踏上通勤路程,开启了复工模式。

“上班”这个话题在昨天还一度冲上了热搜。

这个特殊时期,除了勤洗手,做好消*工作,戴口罩也是个人防护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口罩,无疑就成了复工的必需品。

但让人更不安的现实是,口罩非常难买,防护程度越高越难买。

于是,很多人动起了自制口罩的念头,各种教程粉墨登场。

于是......

但,这些真的有用吗?

不信小道消息,信权威。

2月5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建议。

今天,我们就以这份指引为参照,来聊聊关于口罩选择及佩戴的方方面面,这样,既能让我们充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又能避免过度防护。

1疫情期间,如何选择合适的口罩现在市面上各式各样的口罩,我都找来了,下面给大家逐一做下说明。

1.普通口罩

所谓的普通口罩,是指达不到医用标准的口罩,例如棉纱口罩、活性炭或者海绵口罩。

此类口罩多数没有确切的过滤效率标准,主要功能包括保暖、过滤花粉等大颗粒物质,也可以减少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但对外界病*的防范效果很有限。

按照“指引”建议,如果是在空旷、人少的小区花园、公园或者乡村,可以使用此类口罩。

但要注意的是,在前往这些区域的路上,是否会经过人员密集或密闭的区域,例如升降电梯等,如果是,此时就要使用过滤效果更好的口罩。

2.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按照《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医药行业标准,这类口罩主要用于在普通医疗环境中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喷出的污染物,要求对细菌的过滤效率不小于95%,对颗粒物的过滤效果没做要求。

实际上,标准代号中的“T”,代表了这是一个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的,口罩生产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执行或不执行这套标准。

所以市面上很多“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包装上,并没有标注所执行的国家标准,甚至过滤技术指标也没标注。

那么,这类口罩也就很难保证对病原微生物、颗粒物的过滤性了。

因此,市面上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过滤效果,很难说比普通口罩更好,可以将它和普通口罩一样,用在空旷、人少的小区花园、公园或者乡村。

但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滞留、工作、学习时,或者前往医疗机构的时候,还是需要选择过滤效果更好的口罩。

3.医用外科口罩

按照《医用外科口罩(YY-)》医药行业标准,此类口罩主要适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等过程中进行佩戴,要求对细菌过滤效率不小于95%,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不小于30%。

YY-是一个行业强制性标准,只要包装上标注了“医用外科口罩”,则必须参照此标准(或者比它更严格的标准)进行生产,产品质量比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更有保障。

但是要注意,这里提到的细菌过滤效率95%以上,并不是N95或KN95的意思,大家不要混淆。

此外,医用外科口罩也有对合成血液穿透性的要求(可以简单理解为防渗透性),企业制作时,一般会将口罩分为三层:内部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面防水层,每一层都有特别的作用。

除了“指引”中提到的各种中等风险场合与人群,前面提到的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滞留、工作、学习时,或者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医用外科口罩。

针对居家隔离以及与其共同生活的人员,如果有明确的疫区或确诊患者接触史,建议使用防护效果更好的KN95或N95口罩。

4.颗粒物防护口罩

按照《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国家标准,此类口罩适用于防护各种颗粒物,包括非油性颗粒物和油性颗粒物,前者用KN表示,后者用KP表示。

针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分为KN、KN95和KN90三个级别,具体是指对非油性颗粒物(用氯化钠检测)的过滤性能分别达到99.97%、95.0%和90.0%以上。

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相比,颗粒物防护口罩标准没有对口罩的防渗透性做要求。

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如果不能防渗透,喷溅的水滴、血液等会导致口罩失去防范病*的功效,因此在疫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高风险场合,“指引”并不建议使用KN95类口罩,但是其对普通公众的日常防护倒是绰绰有余了。

N95口罩是Nl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

与KN95相比,两者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果标准相当,都是不低于95%,但N95多了对防渗透性的要求,可以预防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飞沫的大小为直径1-5微米),因此更适用于医疗场合。

单就过滤效率讲,与KN95、N95相当的口罩还有DS2(日标)、KF94(韩标)、FFP2(欧标)。

这里,再说说口罩上的呼吸阀的问题。

KN95、N95系列口罩通常都分为带呼吸阀和不带呼吸阀的款式,呼吸阀的作用主要是便于使用者快速呼出废气,降低呼气阻力。

所以,带呼吸阀的口罩仅对吸入的新鲜空气起过滤作用,对呼出的废气没有过滤作用。如果来自疫区、接触过确诊患者,或者被判断为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一定不要使用带呼吸阀的口罩,避免感染他人。

除了“指引”中提到的负责疫情防控、调查、检测等较高风险人群,我们建议因为不明原因发烧而需要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时,也佩戴此类口罩,并且不带呼吸阀,防止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被其他人传染,或者传染给其他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危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的口罩,一旦排气阀因故无法密闭,会使佩带者增加感染的风险。

5.医用防护口罩

按照《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国家标准,此类口罩主要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自吸过滤式医用防护口罩。

与KN、KP系列口罩相比,GB提出了“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湿性”的要求,明确了医用防护口罩对血液体液等液体的防护效果。

医用防护口罩采用“1级”、“2级”和“3级”的说法来表示过滤效率等级。

一般1级就可以达到“N95/KN95”的要求,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95%以上。也就是说,只要符合GB标准的任何“医用防护口罩”,就绝对已经达到了N95级和KN95级的过滤效率了。

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的主要适用人群是直接和新冠病*做斗争的医护人员,普通公众如果不是直接接触确诊患者,不建议使用此类口罩,避免过度防护。

6.加P滤棉的防护面具

P滤棉是过滤颗粒物的核心部件,按照美国NIOSH标准,P滤棉能够过滤空气中至少99.97%的微粒,并具有较强的耐油性。与P标准相似的国内标准,是前文提到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标准中的KP标准,对油类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小于99.97%。

与医用防护口罩的建议相同,如果有其他合适的口罩,把P防护面具留给更加需要它们的医护人员吧。

2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这一部分,我就不详细展开了,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有趣的视频。

不仅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佩戴口罩,还能顺便了解一下口罩的历史。

另外,佩戴完口罩,如何正确摘取,也非常重要,以免徒增感染风险或者危害他人。

还要强调的一点是,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或是已经决定不用的口罩,不要随便丢弃,最好放在塑料袋等密封袋里,投放到“有害垃圾”的桶内。

3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吗

这部分,主要针对大家都很关心的口罩能否重复使用和如何消*等问题,来进行一下详细的解答。

Q:口罩能重复使用吗?

A:理想的情况是不要重复使用。现实的情况是,全国的口罩产能每天约万,看起来挺多,但也架不住全国13亿同胞每天更换口罩,所以在确保口罩没有沾染病*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得精打细算,重复使用。

可问题是,我们并没有办法准确验证口罩有没有被病*污染,可行的思路是根据使用场合来判断被污染的概率大小,并结合口罩的外观(如有无赃污、沾水等),决定是否可以重复使用。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录召研究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超市商场购物、乘坐电梯、封闭办公,到普通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回家后将口罩置于洁净、干燥通风环境下自然晾干,还可以重复使用。

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从事和疫情相关的行*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还有普通门诊、病房的医护人员,居家隔离人员以及共同生活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长和更换频率。一般来说,如果口罩没有明显的脏污、变形,可以不必四小时一换。但如果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Q:重复使用的口罩应该如何消*?

A: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可以用稀释后的84消*液(有效氯含量mg/L)侵泡后,冲洗干净并晒干。注意一定要充分冲洗干净,否则残留的次氯酸钠极容易刺激口腔与呼吸道。

其他类型口罩都不能水洗,不仅不能水洗,喷洒液体消*剂都不行,不管是医用酒精还是84消*液。

无论医用外科口罩,还是N95、KN95口罩,其吸附颗粒物的关键技术并不是网孔,而是里面的静电吸附材料。你呼吸的气流通过口罩时,空气正常通过,而所有的颗粒物和含*飞沫,全部被静电吸附。

静电吸附最怕的是沾水,一旦沾水,静电没了,吸附功能也就消失了。

紫外线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破坏病*的遗传物质,但是不会对口罩结构造成损伤。紫外线还可以给口罩以外的衣物、鞋子等一起消*。

但使用时,要避免人体被紫外线照射到,否则会灼伤皮肤和眼睛。

如果天气好的话,放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也是可以的,因为太阳光中也有紫外线。

再说说高温消*,不管是放在密闭的瓶子里水煮,还是放在暖气片上、烤箱内烘烤,都可能破坏口罩的结构,损害过滤功能。

但有研究证明,对一次行医用外壳口罩,用电吹风处理,可以达到有效消*的效果。

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学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联合公共卫生学院,在《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发表的科研论文《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医学口罩的实验研究》中证实: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以家用保鲜袋包裹,并用家用电热吹风处理30分钟后可再次使用,不影响其原有的滤过截留效果,并可灭活污染的病*。

但是这种消*方式能重复使用几次,该团队仍在继续研究。

微波炉消*同样不靠谱,微波本身对病*没有杀伤力,干燥的口罩也无法被微波炉加热。(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发出的微波频率刚好可以引起水分子共振,起到加热的作用)

除非口罩是湿的,可以加热口罩来杀灭病*,但问题是口罩遇水和高温也就完蛋了。

Q:网上各种自制口罩靠谱吗?

A:前面提到了,口罩过滤病*的关键技术是静电吸附。自制口罩是没法做出静电吸附效果的,其阻挡颗粒物的效果最多也就是普通棉纱口罩的水平。

所以,只有在实在买不到口罩又必需出门的时候才建议使用。

关于口罩从如何选择、佩戴,再到如何丢弃、消*等注意事项,都和大家交待完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后祝大家开工顺利。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川妈说说

疫情当前,之前好不容易给大家争取来了酒精、84消*液、免洗洗手液等防护必需品(??到处断货的酒精、84消*液,我抢到了少量库存,但真的希望你先看完这一篇,还有少量库存,需要的同学)看看。但文章留言最多的,还是要口罩。

其实一直都在找,但真的很难。国内的产能都支援防疫第一线了,国外的品牌参差不齐,不敢贸然推荐。戴了没用的口罩,可能比不戴还危险。所以,只能请大家再等等吧。有了确切的消息,我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的。

工作不能停,口罩一定要戴!

推荐阅读

到处断货的酒精、84消*液,我抢到了少量库存,但真的希望你先看完这一篇非典那年,通过家里这个地方,一整个小区都被传染了50部高分纪录片,不出门一样带孩子看遍世界的精彩多名孩子确诊,最小9个月!疫情升级下,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光戴口罩还不够,带娃返程的我们必须知道这些疫情之下带娃最重要的事情是它,是时候拿出我们的儿时绝技了!看着身边两个孩子,猛刷疫情消息,我陷入了焦虑...春节孩子窝在家里无聊怎么办?这样做,老母亲安心又省心

我是川妈,曾经的女博士,现在的大学老师。飘过美国、澳洲,目前坐标北京。

践行科学教育,追求自然养育,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

点个“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口罩的真相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班第1天,口罩你真的戴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