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卫生
新型冠状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所以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就成了切断病*传染源,控制疫情的重中之重。注意卫生这个朴素而经典的措施,咱们老祖宗早就开始实施了。先秦时期,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匜(yí),甚至是非常重要的礼器。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西周时期的叔上匜,是郑国的大内史叔上为其女叔妘做的陪嫁品,除了重要的祈福寓意,想必还包含了老父亲叮嘱女儿好好洗手的意思。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礼记·内则》规定:“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唾洟。”早早在几千年前,不随地吐痰就已经成为好的习惯,甚至是一种礼节性的行为。就像现在,如果你大声咳嗽,随地吐痰,还不戴口罩,甚至会被家人们大义灭亲,亲手举报。《礼记·内则》中记载:“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可见,古人早上起床后,要先把室内外打扫一遍,保证室内的清洁卫生。讽刺晋昭公的《诗经·唐风·山有枢》中,出现过“子有廷内,弗洒弗扫”的诗句,说明庭院和房屋如果不好好打扫,是会被人鄙视的。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有诗句“穹窒熏鼠,塞向墐户”,是在告诉大家,如果有鼠洞,就要赶紧把它塞住,如果有老鼠藏匿其中,就要用火把它熏出来,门缝上下,也要仔细封好。老鼠和染病者的体液等一样,都是能携带病菌的传染源。注重卫生,切断瘟疫的传播链条,这点古今的防疫手段明显是互通的。拒绝传染,从隔离开始
疫情严重,所以*府呼吁大家不要出门,尽量减少聚集,这样如果真的有了感染者,能够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一些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出入都要量体温并登记,为的就是针对瘟疫的传染性,尽量控制感染人数。在这个特殊时期,偷偷“聚堆儿”的,都相当于“罪人”。在古代,为了控制瘟疫,也常常会采取隔离病人的措施。《汉书》中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见汉代就已经有设立隔离区域,控制疫情的措施。《晋书》中也写到:“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说明这时候对瘟疫的隔离要求更加严厉,只要密切接触过病人,哪怕没有发病,就不准入宫。这恰恰说明了最近特别注意“从武汉返乡,或是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的新型肺炎患者”的必要性。南北朝时期,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用来隔离患上瘟疫的人,以控制疫情。这大概就是古代版的雷神山、医院。辈出的名医
未被感染的人注意防护,已被感染者一定隔离,除此之外,抗击瘟疫的重担,就落在了一线医护工作者身上。这次我们与疫情的战争,有84岁逆行向武汉的钟南山,还有无数奋不顾身与死神抢人的医护人员。历史上每当疫情爆发时,总有医者挺身而出,站在抗疫第一线庇护万民。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写过,因为疫病,自己失去了将近一半的宗族亲人。于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积极行医,救治民众,写出《伤寒杂病论》,为日后的疫病治疗打下基础。图片来源网络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对瘟疫也有论述,还单独开立“治瘴气疫疠温*诸方”一章,记载了辟瘟疫药干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温病散等治疗、预防瘟疫的方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总结了许多治疗传染病的方剂,还提出用熏药法进行空气消*、向井中投入药物给水消*等消*法。孙思邈画像,图片来源网络这些医生惠及后世的经验,都是从一次次与瘟疫对抗,一次次行走在危险之中得到的。从古至今,他们都值得我们最高的敬意。图片来源网络过去几千年里,瘟疫一次次席卷而来,对人类造成一次次伤害,却又一次次像潮水一般被击退。这次新型冠状病*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一定能迎来曙光。无需怀疑一直宣传的措施的有效性,除了坚持抗疫措施,现在更应该让人的温情与关怀绽放光芒。就像加缪在《鼠疫》中写到的:“即使世界荒芜如瘟疫笼罩下的小城奥兰,但只要有一丝温情尚在,绝望就不至于吞噬人心。”作者|秦捉月简介|我睡了晚安插画设计GerryCons特别慢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粉,mua~00年真的有点难过,所以我们打算......在二条开启温暖的新栏目希望通过你们的故事传播一丝温暖期待你来和我们分享哟~*本文参考来源[1].《防疫极简史》博物馆丨看展览[].《中国古代防疫资鉴》梁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3].《中国古代消*与防疫办法简述》高明明安徽中医学院学报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果对内容版权问题有所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如遇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