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父亲为之满意的自己拼出来的一个博古架。
坦白讲,我不知道整个框架是不是他去订制的,又或者是买回来后格局就是这样的,但是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他这么多年去各个地方出差,旅游淘回来的,然后自己组合拼到一个个格子里。
这个博古架,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显然是有点拼凑意味的,而且里面的小物件,我猜贵的也不会贵到哪里去。有次二叔过来,父亲颇为满意地给他介绍自己的这个作品。二叔从来都是个直性子,说俊哥,你这个东西太寒酸了,你自己还说好,赶紧淘汰了搞些高级的,你又不是没钱,不然让人笑话的。整个加起来都没有我家一个玳瑁贵,不够架势(气派)。父亲则说你买的那些东西贵是贵但是没有意境,摆在那里不协调,展现不出什么,就得一个贵字,哪有什么架势?那天两个老人就这个玩意争论了很久,还要找我来做评判。
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曹家的风格,都喜欢在家摆一些这种“布阵”,并且视之为主人的品位代表。只是看到两老加起来都多岁了还像小孩一样争论谁的好,我觉得很好笑。最后当然谁也没有说服谁。
不过这就是父亲典型的风格,他觉得每一个格子里的几件物品呈现的格局,都是一种意境的表达,而且是他就地取材所拼而成,有种创作的成就感。他满意的可能是这个“创作”的过程。他还跟我说起日本的枯山水艺术(遗憾我没能带他亲自去京都的龙安寺看看),他是喜欢这些类型的表达的,包括我小时候在家他弄的一些微型松树和竹子盆栽,到后来对我家鱼缸布局的各种“指点”。所以,这个博古架是他很满意的一个作品,他拍了很多张照片,乃至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