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我们搜集并跟踪研究了70名子宫息肉患者,
TUhjnbcbe - 2020/12/31 15:32:00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7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研究

彭伟徐树琼宋冬冬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疾病,其存在可导致妇女出现月经不规律、子宫出血不愈,甚至不孕等,其发病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传统的检测方法常常因病灶过小而无法及时发现息肉的存在,导致被误诊为子宫出血,使得患者的病情得不到及时治疗。因而有必要加强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症状及临床病理分析,以帮助正确诊断内膜息肉。本文主要对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自年3月至年4月间本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70例,所有患者均经宫腔镜检查行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年龄为30~61岁,平均为(41.3±5.6)岁,其中已经绝经的患者有12例,未绝经的患者有58例。

二、术前诊断

在术前对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B超检查及宫腔镜检查。

(1)B超检查:采用SSD-型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MHz;在患者月经结束后将装有耦合剂的探头慢慢放入患者阴道内,对阴道进行多个方位的检查,并对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测量,并对宫腔内的异常血液情况进行记录。

(2)宫腔镜:采用HYF-IT型纤维宫腔镜,直径为5.5mm,将宫腔镜流速设为ml/min,膨宫压力设为13.2kPa,在给予患者利多卡因麻醉后,将宫腔镜置入患者子宫内进行检查诊断,明确后行电切术。

三、研究方法

对患者临床表现症状进行观察分析,计算相关比率;在患者占位病变切除手术后取患者子宫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对息肉组织进行观察,并根据息肉组织对患者子宫内膜息肉进行诊断分类。

结果

一、患者发病年龄分布本组70例患者年龄分布具体比例见表1。

二、临床表现患者入院前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月经、绝经后出血及子宫内膜增厚。详见表2。

三、子宫内膜息肉发病部位70例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病部位依次为子宫底部、宫角部、子宫后壁、子宫前壁和侧壁,详见表3。

四、病理组织观察在术后对患者子宫息肉标本进行观察,首先从肉眼进行观察,患者息肉组织大小为0.5~5cm,平均为(2.75±1.23)cm,外观形状多呈现出球形、滴状和指状,宽窄不等,表面多光滑,有的顶端出现出血或充血变化;其次在显微镜下进行进一步观察,并根据息肉类型对患者子宫内膜息肉进行分型,包括功能性子宫息肉和非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其中功能性子宫息肉患者,其息肉组织大小多在1cm以下,形状多呈现为细长形和指状,质地较为柔软,组织大小、间质成分、形态以及疏密度等与周围内膜大致相同,本组70例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息肉组织符合功能性标准,占总人数的34.29%;非功能性子宫息肉患者,其息肉组织大小多在1cm以上,且质地较硬,在显微镜下多呈现出间质纤维化,腺体和间质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主要有静止形态、腺瘤形态和单纯型增生形态,本组70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息肉组织符合非功能性标准,占总人数的65.71%,其中腺体间质呈现静止形态的有8例(图1)

呈单纯增生形态的有29例(图2)

呈腺瘤增生形态的有8例(图3)。

五、随访情况

对70例患者术后进行随访,24例功能性子宫内膜患者中有2例患者复发,而46例非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有11例复发,非功能性患者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功能性患者组(χ2=5.70,P0.01),具体如表4所示。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在发病早期,由于患者子宫病变部分,息肉较小,且发病部位多位于子宫深处,加上在疾病早期,患者在临床上往往不存在明显症状,因而在临床检查和诊断中经常发生误诊或漏诊情况。

同时,功能性子宫息肉存在周期性变化,会随患者的月经周期变化而发生脱落,导致漏诊的出现,另外在病理检查中,刮宫标本中的息肉组织往往会被刮宫工具刮碎,导致误诊或漏诊的发生,因而在早期对其发病率的估计较为困难。本文主要从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方面对子宫息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组70例患者中,其年龄为30~61岁,其中年龄分布在40~50岁之间的患者最多,有52例,占总人数的74.23%,另外,50~60岁之间的患者有11例,占总人数的15.71%这说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多集中在40~60岁之间,其发病高峰年龄为50岁,这主要与近年人们生活水平改善,雌激素分泌较多致使绝经期推迟,导致子宫内膜在高水平雌激素刺激下发生子宫息肉。

从本次病理检查的结果来看,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在外观上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且息肉组织的制度软硬度之间存在很大不同,而根据息肉组织的大小、质地等可将其分为功能性子宫息肉和非功能性子宫息肉,本组70例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诊断为功能性子宫息肉,而其他46例患者则诊断为非功能性子宫息肉,两者在病理组织上的差异主要在大小、质地以及腺体、间质的变化上,其中功能性息肉的病理组织较小,质地较为柔软,其腺体与间质和周围内膜组织相近,且与月经一样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因而在临床诊断中常被忽略。非功能性息肉病理组织则较大,质地较硬,其腺体与间质会出现明显的增生变化,其中静止形态息肉组织与患者子宫内膜基底层组织相近,对雌激素的反应并不明显,而单纯增生和腺瘤增生形态则是息肉发生明显增生变化,质地较硬。而从分布比例来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临床上以非功能性子宫息肉为多见。而在复发率的比较上,从本次结果来看,非功能性子宫息肉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功能性子宫息肉复发率,因而为了降低子宫息肉的复发率,可在实施切除手术后给予患者米非司酮或妈富隆药物,以预防子宫息肉复发,降低复发率。

在临床表现方面,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月经,在本次70例患者中共有51例患者出现不规则月经表现,同时有15例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增厚症状,这说明在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以不规则月经和子宫内膜增厚为主要表现。另外,在本次研究中,有92.86%的患者存在阴道或子宫流血史,而在具体的功能性子宫息肉和非功能性子宫息肉方面,本次研究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研究。而有国内相关报道称,功能性子宫息肉和非功能性子宫息肉患者在病史上,均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症状,患者月经间隔期缩短,而经期延长。同时非功能性子宫息肉患者还与功能性子宫息肉患者不同的是,患者的阴道出血症状多顽固难止,有的甚至出现持续性大量流血症状,而造成这一症状的原因主要在于非功能性子宫息肉患者,其息肉组织多出现增生性改变,而当患者体内雌激素发生明显变化时,就会导致内膜出现蜕变坏死现象,导致子宫或阴道大量出血。

综上,对于出现阴道或子宫出血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警惕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同时在临床治疗上可采取切除手术与米非司酮或妈富隆药物综合治疗的方式,以有效治疗子宫息肉,减少子宫息肉复发。

更多精彩:

这五种方式会导致胆囊息肉,可你却天天在坚持!

肺纤维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致死性疾病,严重类型只能活2-3年,肺纤维灶改变则只是一种疤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搜集并跟踪研究了70名子宫息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