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改善、饮食结构调整、体检逐渐普及等,胆囊结石在我国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目前患病率为10%以上,成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胆囊结石的存在,可引起腹胀、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影响日常工作、生活,严重者诱发胆绞痛,并发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胰腺炎、梗阻性*疸等,甚至长期慢性刺激胆囊粘膜导致癌变,因此,要早发现、早治疗。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一般为体检中偶然发现。当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炎症时,可出现急性或者慢性胆囊炎症的表现,如:上腹部不适、疼痛,通常误以为胃病,往往不能及时就诊。
胆绞痛是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往往在餐后饱食、进食高脂肪食物、睡眠体位改变时结石出现移位,结石卡在胆囊颈部造成胆囊管急性梗阻,胆汁无法从胆囊排出,胆囊内压力增高,胆囊强力收缩发生胆绞痛。常常伴发胰腺炎、*疸、肝功损害等。
单纯胆囊结石体征不明显,伴有炎症可有右上腹压痛、严重者有反跳痛或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
长医院普外科告诉您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1.症状性胆囊结石:症状明显的胆囊结石均应采取手术治疗,金标准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特点,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开刀胆囊切除术,住院通常3-5天即可出院。对于高龄患者,在急性期可先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平稳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等方式。若胆囊形态、功能良好,也可以采取微创保胆取石术。手术时机选择最好在无症状期或急性发作72小时以内。
2.无症状性胆囊结石:
存在以下情况的应手术治疗:
(1)充满型胆囊结石;
(2)胆囊结石合并胆囊萎缩;
(3)胆囊结石直径超过3cm;对于直径在0.6—1.0cm的胆囊结石因其易嵌顿于胆囊颈引发急性胆囊炎主张手术治疗;
(4)胆囊结石病程超过10年以上的;
(5)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
(6)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病,预计将来发作胆囊炎风险增大的。
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术中所见
长医院普外科(肝胆胰、胃肠、疝、血管)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双镜联合治疗胆道疾病及结石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明显的损伤小、恢复快、痛苦轻等优点。
完成高质量手术的同时,在围手术期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配合针灸、循经推运经络松解等手法治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胃肠术后肠粘连、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术后快速康复模式。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有一定经验,在省内享有盛誉。
文字:普外科 董锡钧
编辑:朱素亭
审核:韩 雪
长医院
服务号预约挂号线上咨询网络门诊报告查询订阅号专家简介出诊信息医院动态健康科普
本部
癌症、肿瘤并不是一瞬间长大的,它也是由小的“病块”开始的,而一些常见的息肉、结节,很有可能就是癌症的前兆。
1
胃息肉:发现应立即切除
胃息肉需在胃镜检查下发现,有恶变的“潜能”,请积极治疗。
建议直径小于0.5cm的胃息肉,少于两个的话,可以直接摘除。
直径小于2cm的胃息肉,需要送病理科检查。
直径大于2cm的胃息肉,需要住院治疗。
2
肠息肉:发现应尽早切除
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或个头越大,息肉癌变的机会也就越高。
其中,1cm以下的肠息肉癌变几率为1%~3%,1cm~2cm的肠息肉癌变几率就能达到20%,而2cm以上的肠息肉癌变几率高达50%!
建议45岁以上、经常无原因腹泻的人群最好每年做个肠镜,怀疑有息肉癌变者应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
3
宫颈息肉:更年期女性尽早摘除
绝大多数的宫颈息肉都是良性病变,但也有可能癌变。
建议45岁后尤其是更年期前后患宫颈息肉的女性,应及时摘除息肉,如病理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恶变现象,尽早治疗。
4
胆囊息肉:大于1cm得切掉胆囊
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有高度癌变的风险。
建议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尤其是年龄50岁以上的,必须快速进行手术切除胆囊,以防癌变。
5
甲状腺结节:超过4cm多已经癌变
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约5%~15%为恶性。
建议结节直径小于1cm的,原则上可以不用管。
结节直径在1cm~4cm的,需要做穿刺检查。
结节直径大于4cm的,很可能已经发展为恶性肿瘤,需尽快手术。
6
肺结节:大于0.8cm要小心
肺结节中,96.4%都为良性结节。
建议结节直径小于0.5cm的多为良性,结节直径大于0.8cm的就要小心了。
每年记得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
7
乳腺结节:不痛的结节最危险
如果结节没有痛感,一定要小心乳腺癌!
建议发现乳腺结节,应先做超声、钼靶或核磁等检查,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怀疑恶性,尽早手术切除。
8
淋巴结肿大:不痛的更严重
恶性淋巴瘤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建议淋巴结肿大,不痛,伴有长期不规则发热,应尽快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与筛查。
癌症的15个信号1、不明原因消瘦
短时间内体重急剧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号。如果不运动不减肥,体重却莫名下降10%,应及时就医。
2、频繁发烧或感染
●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可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征兆;
●白血病还可能导致反复感染、疲劳、疼痛及其他流感样症状。
3、体虚乏力
疲劳是癌症已有所发展的征兆。如果睡眠休息充足仍感觉虚弱和疲劳,就应看医生。
4、喘息或气短
剧烈、明显的气短或咳血,有可能是肺癌症状。
5、慢性咳嗽和胸痛
●类似咳嗽或支气管炎的症状可能是白血病和肺癌的症状,胸口疼痛可能还会延伸到肩部、臂部;
●咳嗽和声音嘶哑超过6周,应当心喉癌、甲状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6、腹胀腹痛
●莫名腹胀应当心卵巢癌;
●饭后莫名胃痛或腹胀,有可能是胃癌征兆;
●腹部持续疼痛且伴有抑郁症状,极可能得了胰腺癌。抑郁与胰腺癌关系极大。
7、长期烧心
长期感觉烧心应排查是否是胃酸过多所致,再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8、大便异常
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多且有解不干净的感觉。
9、吞咽困难
多与食管癌、喉癌、胃癌有关,应尽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镜检查。所谓吞咽困难,一般指进食时出现胸骨后疼痛、食管内有异物感,有人即使不进食,也会感到食管壁像有菜叶、碎片或米粒样物贴附,吞咽下食物后会感到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内。
10、*疸
皮肤或眼白突然发*,主要考虑是肝脏或胆囊疾病,但也可能是胰腺癌、胆管癌和肝癌的症状。
11、异常肿块
乳房、腹股沟、颈部、腹部、腋下或其他部位出现异常包块,应及时就医排查癌症危险。
12、皮肤新斑点或黑痣变化
皮肤出现新的斑点、黑痣发生变化、皮肤疮口久治不愈、结痂但易出血,应当心皮肤癌。
13、盆腔或下腹疼痛
有此类疼痛且伴盆腔沉重感,可能是卵巢癌症状。
14、异常出血
●尿中带血既可能是尿路感染,也可能是膀胱癌或肾癌症状;
●便血既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肠癌症状;
●女性月经周期之间的阴道异常出血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症状;
●吐血、咳血应当心胃癌、食道癌或肺癌;
●过度淤血或出血不止可能是白血病症状。
15、持续莫名疼痛
身体某部位莫名出现疼痛并持续一周以上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因为无缘无故的疼痛可能是癌症征兆。比如:
●长期腹痛是大肠癌的症状;
●胸部疼痛可能是肺癌引起的;
●骨头酸痛则可能是癌症转移的症状。
来源:健康时报
图片来源:摄图网
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