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跑跑医生说不吃早饭真的可能致癌身体
TUhjnbcbe - 2020/12/13 18:30:00
??医院星标我们

「跑跑医生说」带你少走弯路

本期医生

陈定伟

浙江大学医院

普外科主任医师

擅长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胃肠道良性疾病(憩室病、肠粘连、肠梗阻等)、胆囊疾病、脾脏疾病等的临床诊治,在腹腔镜(微创)外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以下内容选自本平台医患问答内容。出于患者隐私保护和避免药品宣传,以及文章表达的通顺流畅等方面的考虑,我们对内容和表达在原始内容基础上进行了细微的处理。

患者女35岁

医生你好,我半年前体检时B超查出一枚胆囊息肉,约0.3cm,最近复查B超,胆囊息肉大小没有变化,但是右上腹偶尔会胀痛,正常吗?需不需要手术?

12

您好,感谢信任。依据你的情况,目前胆囊息肉较小,且没有明显增大的情况,可以继续观察,3-6个月定期复查即可,注意规律饮食,不用过度担忧。一旦单发性胆囊息肉接近或超过1cm,就需要手术治疗,因为直径超过1cm的单发性胆囊息肉会有5%-10%的概率发生癌变,而且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有限。

什么是胆囊息肉?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检查出胆囊息肉,那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胆囊粘膜向胆囊腔内突起的局部病变。简单说,就是胆囊粘膜上长了一个“肉疙瘩”。

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

胆囊息肉的发病,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遗传都有关系。女性发病偏多,可能与情绪也有关系。发病患者集中在30-40岁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门诊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都有不吃早饭或者三餐不规律的情况。

No.1

不吃早饭

饮食不规律,长期不吃早饭会导致胆汁无法排空,从而长时间滞留在胆囊里变粘稠,产生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不仅会引起胆囊息肉,还会诱发胆囊炎。

就算工作再忙,早餐一定要吃。

No.2

吃得太“好”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老百姓吃得越来越好,摄入的胆固醇越来越多,胆囊内胆汁的胆固醇浓度升高,就会容易形成结晶,结晶沉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胆固醇性息肉。

No.3

遗传

胆囊息肉发病也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No.4

胃肠病患者

胃炎、肠炎患者也可能因为胆囊周围组织炎症的长期刺激,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

身体这些信号,需要注意

胆囊息肉患者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多在体检时查出。不过,病情较重或者发病较急时,几个“信号”还是比较有辨识度的。

如果右上腹、背部出现针刺般间隙性疼痛,在夜晚或疲劳时疼痛明显,偶尔肩膀也会感觉疼,建议做腹部B超,排查是否患有胆囊息肉。尤其是家族中有胆囊息肉病史的人群。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得了胆囊息肉,最担心的是会癌变。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理想,五年生存率非常低。有些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的,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

直径超过1cm的单发性胆囊息肉有5%-10%的概率会发生癌变,胆固醇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胆囊息肉一旦致癌,治疗手段有限,五年内生存率非常低。但也不必过度恐慌,如果查出胆囊息肉,建议每3-6月做腹部B超,进行定期随访。较小的胆囊息肉可以通过一些口服药物减缓生长,一旦单发的胆囊息肉接近或超过1cm,最有效的还是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如果患者为胆囊内多发息肉,直径小于1.0cm,且息肉没有明显增长。定期B超复查,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变化即可。

以下这些情况,可能需要预防性胆囊切除(详细治疗计划以专业门诊医生建议为主):

1胆囊单发息肉,直径接近或超过1.0cm的患者;

2胆囊单发息肉有明显增大的患者;

岁以上患者,且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有问题怎么办?

扫描左侧

1
查看完整版本: 跑跑医生说不吃早饭真的可能致癌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