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扇子小史
TUhjnbcbe - 2020/10/24 21:28:00
得了白癜风好治疗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明清家具研习社

研习君语

麈尾斑非疋,

蒲葵陋不同。

一入夏天,便是扇子的季节。如今常见的除了电力铸就的风扇与空调外机扇面之外,依旧手执扇子的人愈发稀少。

扇的痕迹虽弱,但想想它和人文生活的联系却很长。

最近《清明上河图》里的

这把“挡脸扇”神奇地火了

最早提及的扇,时间上可至尧舜。古籍中说“舜作五明扇”,但有关的实物却实在不多。

目前所见较早的扇子形象是东周、战国铜器上刻画的两件长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而且这些扇子也不是主人亲自拿在手里使用,而是仆人们执掌,为主人障风蔽日,更像礼器。

战国晚期到两汉,便扇就成了流行。

何谓“便扇”?它呈半规型,便面一律用细竹篾制成,上至帝王神仙,下及奴仆烤肉,灶户熬盐,基本都靠它“煽风点火”。

湖北江陵马山砖厂楚墓出土的扇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扇子就要仙气飘飘一点儿了,名字也叫的出尘,比如“麈尾”、“麈尾扇”、“羽扇”、“比翼扇”。

“麈”这个词儿的含义是领头鹿,在崇尚清谈的魏晋,手执麈尾有标榜“领袖群伦”含义。

“麈尾扇”相传就是由当时的梁简文帝萧纲搞出来的,近于麈尾的简化,有点像在纨扇上加了两小撮鹿尾巴毛。

而比翼扇则是扇子上边儿插上了鸟羽,为帝子天神、仙真玉女升天下凡翅膀的象征。

明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

隋唐时“麈尾扇”基本样子都成熟了,但用的人却逐渐稀少,“纨扇”成为了新的流行。

“纨扇”,亦即“团扇”,形如明月,也叫“合欢扇”,其形尚圆,左右对称似圆月,以竹木为架,用薄丝绢糊成。

南北朝时,纨扇扇面较大,唐代唐开元、天宝以来才多“圆如满月”式样,近乎“麈尾”之转化。

宋钱选《招凉侍女》(局部)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当时以中原一带所制纨扇最为考究,有"齐纨楚竹"之说。

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

闺阁仕女们手摇团扇,清风徐来,诗词里写“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具是情肠与愁思。

在纨扇上作画,则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的情趣。上到文人皇帝,下到附庸风雅的商贾,都爱搞把扇子来标榜心迹。

特别是北宋,由于皇家画院的存在,当时喜闻乐见的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比比皆是,贡献了一大批精美的纨扇画。

到了明代,折扇开始普遍流行,先起宫廷,后及社会。明永乐年间,成都所仿日本“倭扇”,年产约两万把。早期扇骨较少,后来才用细骨。

明宣宗御笔花鸟台北故宫博物院

据传明永乐皇帝就很喜欢这种方便的折叠扇子,比如明代宫廷往往爱在扇面上加点金箔里,要是制作的特别精美的扇子,除了宫廷内用外,还会由皇帝赏给嫔妃或亲信大臣,较次的则按节令分赐其他臣僚。

至于骚人墨客等文艺青年们,开始讲究讲究扇面书画,使之更近于艺术品。

当时的川蜀及苏州都是折扇的主要产地。折扇无疑已成为明代扇子的主流,影响到清代,前后约三个世纪之久。

对于折扇外骨的加工,在明代则发展的更为详尽。比如象牙雕刻,螺钿镶嵌,及用玳瑁薄片粘贴,无所不有。

但物极必反,尤其是在晚明的时候,不加雕饰的素骨竹片扇也曾流行一时,甚至一柄值几两银子。

清代宫廷尚宫扇,样式就更多了。

雍正四妃像中,即或执折扇,或执宫扇。宫扇一般式样多为上宽下略窄,扇柄多用羊脂玉、翡翠、象牙等珍贵材料加工而成,扇面还有用象牙劈成细丝编成网孔状的,说句“穷奢极欲”实在不为过。

文人中爱湘妃竹扇的颇多,尤其看重洞庭君山产的湘妃竹,斑点有许多不同名称,若作完整秀美“凤眼”形状,有值银数十两的。至于进贡折扇,通常四柄放一扇匣内,似以苏浙生产的占首位。

除了官宦阶层,歌舞百戏也爱用扇子当道具。

唐宋“歌扇”已成为诗文中习用名辞,杂剧艺人不分男女腰间必插一扇;元杂剧中扇子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道具,女角多用小画扇,大臣儒士帮闲多用中型扇,武臣大面黑头等则用白竹骨大扇。

换到戏曲小说里,扇子也各有妙用,比如“桃花扇”,名字香艳却显露的是忠贞、“晴雯撕扇”撕的不是扇而是痛快等等。

但百年光景一过,扇子已经不再是纳凉的必需品,想展示风雅的人也有了新的目标,仿佛真的印证了班婕妤秋风纨扇的预感,被遗落在了记忆深处……

-END-让最好的家具传承有序明清家具研习社

咨询广告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扇子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