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鸟是大家都比较陌生的一种鸟,许多小伙伴甚至没有听过,如果单纯的从名字上看,我们大概率会把它跟吃蛇联系到一起,毕竟蛇鹫就是一种生活在非洲且以毒蛇为食的鸟类,它们甚至连剧毒的黑曼巴蛇都不放在眼里。
脚踢毒蛇的蛇鹫不过,蛇鸟可不是毒蛇的克星,而且它压根就不吃蛇,在它们的食谱中,有超过90%的食物是鱼,这一点跟我们常见的鸟类之一翠鸟有些相似,而它蛇鸟的名字是因为它有一条像蛇一样长长的、灵活的脖子,就跟鸟版的蛇颈龙一样。
神奇的蛇鸟蛇鸟学名是蛇鹈,它是鲣鸟目下的鸟类,在该目下,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军舰鸟了,它有着鸟类中最大的翅膀和体重比,飞行速度可达公里每小时。不过,军舰鸟和蛇鸟是不同科下的鸟类,后者属于蛇鹈科,前者属于军舰鸟科。
军舰鸟相比较其他鸟科下的“人才济济”,蛇鹈科下仅有一属4种现存的鸟类:红蛇鹈、黑腹蛇鹈、美洲蛇鹈以及澳洲蛇鹈,这四种蛇鹈仅有黑腹蛇鹈在亚洲有分布,而且主要的分布地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也有少量分布,不过,在年以前,黑腹蛇鹈已经有接近90年没有在我国出现过了,所以当时黑腹蛇鹈现身我国云南,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黑腹蛇鹈与其他的蛇鹈一样,黑腹蛇鹈有一条长长的脖子,体长平均在90厘米左右,仅仅是脖子就占了一半,由于是高度食鱼鸟类,经常在水中活动,所以它进化出了有蹼的脚,相比较其他蛇鹈,黑腹蛇鹈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喉部向后的羽毛均为深黑色。
黑腹蛇鹈平时喜欢栖息在水体附近的树上,不过大部分时间它更喜欢待在水中,由于黑腹蛇鹈的羽毛不完全防水,这使得进入水中后浮力变小,之后它通过自己的蹼足来划水,就能实现更快的游泳,在游泳时,黑腹蛇鹈会张开尾羽,长长的脖子露出水面,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条从水中跃起的蛇一样。
虽然从食性和外观上看,黑腹蛇鹈与我们常见的鸬鹚有些相似,但其实二者并不是近亲,从基因上看,蛇鹈与鹳是近亲,它与鸬鹚的相似度是由趋同演化导致的。不过,这丝毫没有妨碍它原产地的一些人驯化它们用来捕鱼。
从已发现的化石看,蛇鹈是一种古老的鸟类,它们最早在距今约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当时它们主要集中在南美洲,有着庞大的种群数量,只是后来,随着冰期的来临,蛇鹈在诞生地灭绝了,反而通过飞行迁徙在其他地方存活了下来,一直生存至今。
蛇鹈的性情比较凶猛,遇到危险时,它们通常会正面战斗,而武器就是它尖长的喙,不过,尽管如此它也存在许多天敌,主要是一些大型的肉食性鸟类,比如一些乌鸦会威胁它们的雏鸟、海雕等大型猛禽会直接捕杀成年个体,也有研究表明,鳄鱼也会捕杀蛇鹈。
因此,天敌的环伺,再加上人的威胁(主要是捡鸟蛋)和驯养,导致了黑腹蛇鹈已经变成了近危物种。
蛇鸟为何有如此长的脖子?在如今的鸟纲下,蛇鸟的脖子长度算是上数的了,除了鸵鸟、鹤鸵等不会飞的鸟类外,它的脖子应该能拿到长度第一。那么,蛇鸟为何会进化出如此长的脖子呢?这其实与它们的捕食有关。
许多水鸟都以鱼类为食,它们的捕鱼方式五花八门,通常以冲入水中(比如翠鸟),潜入水中(大部分的水鸟)为主,这是因为它们捕猎的鱼体型通常都比较小。
翠鸟捕鱼瞬间但是,蛇鸟不同,它们虽然也会吃一些小鱼,但是较大的体型让它们更喜欢去捕猎中大型的鱼类。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鱼的体型越大,在挣扎时就越不容易控制,尤其是潜入水中抓到鱼之后,如果单纯的靠自己的喙衔着,大鱼翻腾时就容易逃离,这样捕猎就会失败。
那么,如何能高效的捕食中大型的鱼类呢?蛇鸟如今的身体结构给了我们答案。首先,蛇鸟有一个像锥子一样尖长的喙,而且在喙的边缘还有角质化的凸起,就像锯子一样。
这种结构让蛇鸟的喙能快速的刺破鱼的身体,当然如果仅仅是有这个尖利的喙还是不够的,因为锥子想要扎进物体需要作用力,虽然蛇鸟可以像翠鸟那样快速的冲入水中,但是它的视觉能力可不如翠鸟,而且在潜入水后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冲力也会变小,最多只能把鱼的一侧刺破。
此时长长脖子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长脖子能够通过前后大幅度的甩动带来向前的力,为了让力量更强,蛇鸟的第7/8/9块椎骨有较大的弯曲,这让蛇鸟的脖子天然的就形成了一个弧线,头部更靠前,这样在向后甩动时,向前的力就更强了,配合上这个弯曲的大长脖子和尖利的喙,蛇鸟能够一下就把中型的鱼刺穿。
鱼的身体整个的被刺穿,即便是鱼拼命的挣扎也很难从它喙上脱落,毕竟蛇鸟的喙边缘还有锯齿状的突起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
最后蛇鸟(蛇鹈)从食性上看虽然也是“渔夫”,但是它们的捕鱼方式却与其他的鸟类有着很大的不同,也正是捕鱼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在捕鱼工具的演化上也截然不同,最终有了细长的喙和更长的脖子,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恐龙时代的蛇颈龙,它也是“渔夫”,也有着无与伦比的长脖子。
#万物为什么之自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