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冰雪季中
惊艳了世界的哈尔滨
正悄然揭开春天的面纱
成群结队的候鸟
聚集在松花江畔沐浴春光
它们或游弋觅食
或翩翩起舞
构成了一幅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生态画卷
众多摄影爱好者循鸟而来,用镜头捕捉候鸟的美丽瞬间,记录下它们优雅的身姿和灵动的神态,宣扬推广城市之美,呼吁保护生态环境。
在众多拍鸟的队伍中
有一支特别的团队——
哈尔滨日报社“手机记者”
他们是国内唯一一支
由专业(主流)新闻媒体组织
且拥有14年丰富新闻素材采集经验的
专业团队
在这个春天
团队成员们再次聚焦“尔滨”的生态之美
积极参与由
哈尔滨日报社
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哈尔滨市摄影家协会
联合举办的
“大美冰城四季映像”
主题摄影、短视频作品
有奖征集活动
目前已提交参赛作品余幅
拍鸟护鸟
哈报“手机记者”是认真的
每到候鸟回归的季节,他们便早早来到江畔,守候着候鸟的身影。平均每天超过10个小时的拍摄时间,于他们而言是一种享受。
团队中的多数成员拥有丰富的拍鸟和护鸟经验,刘志军便是其中一位。
刘志军摄影作品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大图。
年的一天,朋友约刘志军去阿勒锦岛,当看到一只中华攀雀鸟忙前忙后捕食、一次又一次哺育幼鸟的画面时,刘志军被这一场景所震撼,沉醉于生命的美好和母爱的伟大,自此痴恋上了拍鸟护鸟。
宋会标摄影作品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大图。
哈报“手机记者”宋会标是位深谙鸟类之美的资深摄影师。在野鸭湖畔,他静静守候,用镜头记录着绿头鸭、针尾鸭、鸬鹚、江鸥、苍鹭、白鹭等野生水禽的优雅身姿。然而,最让他倾注心血的,还是珍稀的东方白鹳。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数量稀少。宋会标深知,每一张东方白鹳的照片,不仅记录了鸟类生命的精彩瞬间,更承载着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责任。拍摄过程中,他始终是先爱鸟再拍鸟,用镜头记录下它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遇到有人为了画面哄鸟,哈报“手机记者”们就会去劝说、劝离;遇到有人破坏生态,哈报“手机记者”就会去干预、制止。
白凤义摄影作品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大图。
白凤义有着4年多的拍鸟经历。年年末的一天,白凤义在何家沟拍鸟时,突然发现对岸一男子用弹弓打鸟。白凤义大喊“不许伤害鸟,赶快把弹弓收起来”,男子听到喊声先是一惊,随后用挑衅的眼光望向白凤义。白凤义见状继续喊道,“再不收起来,我就打报警”,男子这才揣起弹弓离开。
傅强摄影作品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大图。
多年的拍鸟历程,让傅强实实在在感受到哈尔滨的生态愈发向好,说起来哈候鸟的种类逐渐增多,他如数家珍:阳明滩大桥附近有凤头鸊鷉、野鸭子,偶尔还能看到凤头麦鸡;松花江边有江鸥;大剧院水域有翠鸟;太阳岛有戴胜;民主湿地有须浮鸥……
曲延林摄影作品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大图。
对于哈尔滨生态环境的变化,曲延林感慨万千。与同伴一起拍鸟长达八年,他说,最为明显的改变便是水质的提升。“有河有水、有水有鱼、有鱼有草”,良好的水环境已成为各种鸟类栖息、繁衍的家园。同时,空气质量的提升也为鸟类提供了更优的生存环境,蓝天白云成为常态,鸟类也能在清新的空气中自由翱翔。
如今在哈尔滨城区中的鸟类愈发增多,体育公园、丁香公园、雨阳公园等处也都陆续发现了绿头鸭、白骨顶鸡等水鸟的踪迹……
哈报“手机记者”镜头下的哈尔滨
天蓝水碧,生态优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历经14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发展
哈报“手机记者”团队
目前已壮大至余人
他们用镜头捕捉城市四季之美
累计拍摄精美图片万张
哈报“手机记者”的图片库—“冰图网”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美景,宣传推广大美哈尔滨,哈尔滨日报社依托哈报“手机记者”团队资源,搭建了专属影像资源聚集平台——“冰图网”,这是全网首个集中展现冰城风貌的专属图片库。上线5年来,累计收录、展示摄影、视频作品13万余幅(件)。哈报“手机记者”拍摄的美景美图,已成为展示“尔滨”之美的绝佳窗口。
镜头记录下的不单是风景,更是在传递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哈报“手机记者”期待通过一幅幅画面,让更多人感受到哈尔滨的生态之美,守护好这份大自然的馈赠。
冰
图
网
原标题:《定格精彩瞬间,共绘和谐画卷……拍鸟护鸟10余年,哈报“手机记者”见证“尔滨”生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