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译进来的中国人民大学版《亚里士多德全集》目录如下:
第一卷:《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以上六篇逻辑学著作总称《工具论》
第二卷:《物理学》《论天》《论生成和消灭》《天象学》《论宇宙》
第三卷:《论灵魂》《论感觉及其对象》《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和老年论生和死》《论呼吸》《论气息》
第四卷:《动物志》
第五卷:《论动物部分》《论动物运动》《论动物行进》《论动物生成》
第六卷:《论颜色》《论声音》《体相学》《论植物》《奇闻集》《机械学》《问题集》《论不可分割的线》《论风的方位和名称》
第七卷:《论麦里梭、克塞诺芬和高尔吉亚》《形而上学》
第八卷:《尼各马可伦理学》《大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论善与恶》
第九卷:《政治学》《家政学》《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
第十卷:《雅典政制》《残篇》
其中标记的部分是《第一卷·后记》中说的被怀疑为伪作,一共是16种。而在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序言》中则是说,13种。原因是《家政学》《大伦理学》《问题集》只被打为一星,其余则打两星。以此推之,苗力田认为其余作品都是真作。
但事实是,以上全部作品都是伪作,即无一是真。
《论天》如果放在公元前4世纪,当然是精品。因为《论天》是全球第一个提出用月食方法来证明地球概念的作品。但正如我在开始说的,当我们看见一箱黄金,抱出黄金的人又自称,黄金是他生产的,我们自然会被迷得神魂颠倒。
但只要给够思考时间,研究时间,我们就能发现黄金是抱出黄金的人偷来的,原主人根本不是抱出黄金的人,而是屋主人的。屋主人是谁,我就用不着多言了。
这箱黄金被偷去了后,欧洲才有了《论天》《天文学大成》等作品,究竟孰先孰后,目前仍不得而知,有可能是《论天》在先,也有可能是《天文学大成》在先。细节问题,只有等“天才”登场了,这就不是我们这些当“土壤”的所能关心的问题了。
现在,我们已经能确定,《论天》只能产生于年之后,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因为看浑天仪的西传时间便知,年,欧洲人就知道地球概念,也不是很奇怪。
要知道,从年开始,全球化已成必然之势。把时间提前了,其实是没意义的,因为爱薛没登场,把时间延后,就错过了爱薛这个关键人物。朱元璋就忽略了爱薛这个人物的存在,结果酿成今日的大祸。今天的一些人把万历二十九年(年),利玛窦来华当成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受了西源说小说影响的结果。
《论天》涉及到地球概念知识,因此,《论天》的细节问题会在《地球概念形成史》专门讲解。在此,就不细论了。读者只要知道,伪亚里士多德《论天》,其实就是中国元代天文学。
而《雅典政制》,目前已能直接确定出自英国人凯尼恩之手,成书年代为19世纪末叶,凯尼恩自称来自埃及莎草纸露天垃圾场。但恐怕《雅典政制》连埃及莎草纸露天垃圾场都没有接触过,就直接被西方学者视为真作了。埃及莎草纸露天垃圾场有多假呢?稍微有点古籍常识的都知道是虚构的,原因是但凡在露天环境下,经历两千年的古籍,都已经湮灭了,凯尼恩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
这里就能看出,西方学派(含中国的研究西方的多数学者)的辨伪、考据才能是多么堪忧,几乎到了不忍直视的地步。
《动物志》也是铁证如山。
《动物志》其中一段写道:
翠鸟在冬至节间孵卵。所以这一期间,冬至前七天与后七天,倘得风平浪静,人们便称之为‘翠鸟节’;诗人雪蒙尼得有句云:将雏方冬来翠鸟,莫使鸟雏伤狂飙;海天嘉节清和甚,静兹漪澜十四朝。在这些日子里,七天产卵并孵卵。在我们的国度,冬至不一定常遇翠鸟节,但在西西里海上,这期间几乎年年是风平浪静的。这种鸟每产约为五卵。…………翠鸟为一切鸟类中最稀见的。这鸟只在冬至间昴星西没的清晨一露其羽翮。
翠鸟本处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动物志》的作者知道二分二至概念,而二分二至概念产生于公元年,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因此这次会议决定3月21日为春分,故而导致了年错了10天。到年,春分已提前10天。年,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格里历》的目的,就是纠正年犯下的错误。
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因此,在年之前,欧洲人不可能知道二分二至概念。这也就是说,凡是知道二分二至概念的人,必产生于公元年之后。
如果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定出了春分,那么,错误就会在公元前4世纪开始累积,一年积差是0.天,百年积差是0.75天,七百年积差是5.25天,至年,就要被砍去15天。
有人可能会说了,那是因为古希腊的历史对世界没有影响。这里有两个悖论。第一个悖论是,按西源说小说家的说法,它都影响到中国来了,怎么对世界没有影响?第二个悖论是年的历史尚且对世界有影响,如何公元前4世纪的历史就毫无影响?
看来,古希腊还真的是特别,一到需要证明欧洲中心论的正确性时,古希腊历史就死而复生了。一到研究其影响性和传承性时,古希腊历史又死回去了,意思就是人家本来就没有影响,没有传承,你怎么能研究其影响性和传承性,这么看,古希腊历史就是鬼,有些人是看得见的,有些人是看不见的。原因是今天的人,都能看到古希腊历史,那我们按正常逻辑去推敲,就是它一定有影响,有传承,可问西源说小说家和欧洲学者传承性、影响性在哪时,一个个又哑口无言。如此,便只有有一个解释,便是古希腊历史是鬼,中世纪的欧洲人看不见,而同期的中国古人看得见。而且这个鬼超级特别,特别到什么程度呢?张衡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京房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刘徽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虞喜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祖冲之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李淳风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一行、梁令瓒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沈括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苏颂、韩公廉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王黼、王氏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耶律楚材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北司天监人看得见它一点点样子,在过去,没有人能看得清这个鬼完整的模样。到了今天,则是所有人都能看见了,原因是古希腊历史这个鬼要开始收学费了。
古希腊真的是幽灵,这个幽灵让全世界都感到颤抖,让全世界都深受其影响,但就是找不到它的身影,找不到它真正影响的地方。
说古希腊没有影响性的,可不是我的一家之言,这是北大学者承认的。
既然没有影响性,张衡、京房、刘徽、虞喜、祖冲之、李淳风、一行、梁令瓒、沈括、苏颂、韩公廉、王黼、王氏、耶律楚材、北司天监人又是如何感受到古希腊之光的呢?以上人物可不是中国所有的天文学家,他们仅仅是中国天文学家的冰山一角而已。高居全国第一学府的北大学者们,难道就不应该站出来,好好给全中国人解释下,古希腊是如何影响中国古代的???
难道古希腊历史不是鬼么?大家的历史都有传承性、影响性,唯独古希腊、埃及、巴比伦的历史是没有传承性、影响性的,而这些区域又正巧是伪史中心区域。如果这些提及二分二至的著作本就是伪作,应当作为小说来看待,就可解了。
第二,“冬至间昴星西没的清晨”可用岁差周期进行还原。公元前4世纪,冬至时间,昴星团仍在夜空上方。这个天象是15世纪以后的天象。
Stellarium软件截图公元前年的冬至日是12月26日,本处为儒略日时间,是天文学时间,并非实际的历法时间。这个时间点,欧洲实际无历法。此刻所说的时间,都不是通过欧洲实有的历法时间转换得出的,而是天文学时间。这点十分关键,如果不明白这点,就会误认为古希腊真的有历法。
通过Stellarium软件可知,在意大利,公元前年1月1日,0点15分,昴星团的地平高度是21度。地球自转周期是每小时移动15度,1小时24分后,也就是在1点39分,昴星团在地平线隐没,再无法看见。此时距离清晨,还有好几个小时。
今天的意大利和现代希腊基本处于相同纬度,因此,纬度影响可忽略不计。
因此,真正的亚里士多德在冬至间清晨看见昴星团西没的概率为零,但15世纪以后的人能不能看见,就要另当别论了。
到此,已能确认《动物志》的上限时间应该在15世纪。具体是何人所作,究竟产生于何时,仍有待探索。
其余未标记的著作则是暂时没发现细节性的破绽。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后记》说,《论宇宙》不是亚里士多德自己真正的作品,是后人的伪作。理由主要有两点,一点是该篇文体风格与亚里士多德其他作品中素来惯用的讲稿或论证体不一致。一点是该篇的不少知识性细节,被认为不是亚里士多德及他生活的那个时的人所能掌握的。
这段说明,其实没什么意义,因为这里只有结论,没有论证过程。
《第六卷·后记》说,收入本卷的9篇作品,篇幅长短不一,内容风格各异,被学者高度怀疑是后人伪作。又说,《问题集》所依据的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抄本,则出于公元10世纪。
本处,西方学者自称《问题集》出自10世纪十分重要。这处的证据和百年翻译运动矛盾了。按照西方学者的自称,古希腊著作来自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是从阿拉伯语转译回来的。古希腊学者,在5世纪已经被基督教驱逐,东逃至阿拉伯。因此在10世纪乃至以后的时间里,欧洲地区便不可能有古希腊著作。出现矛盾,便知欧洲人在说谎。
到此,《亚里士多德全集》序言、后记部分已经没什么价值了,再看下去,只会越看越糊涂,有时间的话,还不如去看《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