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丨青年原创大奖得主周颖
TUhjnbcbe - 2024/10/18 16:38: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张妍

11月4日,国内首个自然类图书奖项——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第四届获奖名单揭晓,5个年度大奖之一的“青年原创大奖”由周颖琪所创作的《车墩墩野事记》获得。

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刘华杰为周颖琪颁奖

“让人们学会欣赏平常”,评委在颁奖词中这样评价此书。说到平常,被周颖琪称为“车墩墩”的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城乡结合部”,那里只有5个社区,人口稀少,黄浦江从镇子边缘流过,有稻田、经济林、荒地,还有一条条铁路和一排排民房……平常到连周颖琪“要说车墩镇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我还真有点一下子说不出来,也许什么都没有,也许是所有的一切”。

《车墩墩野事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可周颖琪笔下的“车墩墩”又是如此的不平常,这是一片可以“钻林子、拉野屎、翻墙头和看云观鸟”的天地,是能让她“吃完早饭便出去逛,逛到舍不得回家吃午饭,直到太阳落山才返程,最后一顿当作两顿吃”的地方。凭借着她的细致观察、生动描述,让评委们将这本书与吉尔伯特·怀特《塞耳彭博物志》、米特福德《我们的村庄》相比美。

《车墩墩野事记》是周颖琪所写的第一本书,她不希望自己“出道即巅峰”,因为从编辑转行为作者,让她找到了分享和创作的乐趣。

 与朋友的长谈扣动了创作的扳机

颁奖典礼后,周颖琪谈起了这本书的缘起、创作过程,以及走进自然,生活所发生的种种改变。

毕业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周颖琪是一位出版社编辑,因为职业相对自由,加上年爱上了观鸟,便决定从上海市内老社区搬到外环线以来的车墩镇。在车墩镇“安营扎寨”后,周颖琪观鸟、观虫、观天气到观人,打开五感后,她逐渐发现了这个真正的乡下,处处都是趣味。正如书中所写“我觉得归属感是可以后天获得的:去观察一片叶子、一只鸟,观察一座公园、一条街道,用眼睛去看,心里就会打开一扇窗。”

搬到车墩镇后,周颖琪出行需要乘坐火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年元旦搬到车墩镇,到年动笔写这本书,期间过去了四五年光景。扣动创作扳机的是一次与朋友的对话,长谈后周颖琪仍意犹未尽,一种想分享、要分享的冲动始终萦绕在心头。

车墩镇的稻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于是,周颖琪开始把这些感受写成文字,在豆瓣上分享。没想到很多作家、编辑和译者纷纷表示很爱看,不少人看完后还会写下读后感,与她互动。“比如科幻圈的知名译者姚向辉,因为观鸟的兴趣跟我一直有互动,他在读完这些文字后表示非常喜欢和支持。还有作家、译者周玮,每一期看完都会留言。”这些正向反馈都让周颖琪备受鼓舞,越写越有劲。

因为都是自己的所看所感所得,写作完全是信手拈来,所以前后只花了半年多时间。尽管周颖琪有着近10年编辑工作经验,但从写完到最终出版,还是经过了一些调整。“书里面是分成春夏秋冬4个小篇章,但原稿没有任何的季节或地点、时间区分,虽然很散,不过很多读者还是表示能看得出来内在联系。最后,我还是按照编辑的建议,重新进行了排序归类。”

 不做“硬掰开嘴喂进去的”灌输式科普

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爱上自然……不仅让周颖琪做出了搬离城市中心的决定,更让她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以前我是个城市文艺青年,喜欢观展、看电影,偶尔约朋友一起下馆子,即使是观鸟也是从身边的城市公园开始,周末时再去更远一点的郊区。当搬到车墩镇后,她逐渐体会到更安静、更贴近野外的“乡下”的好处,这些都比城市生活更让她感到满足。

周颖琪在车墩镇观察到的草鹭

周颖琪表示,自己从小生活在小城市里,童年缺少自然教育的熏陶,当时对鸟和野生动物的认知局限于麻雀,还有夏天凌晨半睡半醒之间听到四声杜鹃的鸣叫。正因如此,长大后的她一接触观鸟就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观鸟时为了要辨认它是什么鸟,就要看它的羽毛颜色、形态特征,还要观察它的行为,比如它在筑巢,还是在育雏、整理羽毛等等。还要观察它在吃什么,吃的是昆虫还是植物,后来我便从观鸟,转为观察昆虫、植物和天气……”

正在野外观鸟的周颖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深入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周颖琪逐渐明白了生物从种类到行为都有多样性,不要先入为主带着好恶去评判。“人也是一种动物,我带着这种观念重新看人和人的世界,便有了不一样的体会。”走进自然,不仅让周颖琪的观念有了转变,穿衣风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她最爱层层叠叠的洛丽塔风,现在日常都以轻便、易活动的户外服装为主。

周颖琪在车墩镇观察到的普通翠鸟

爱独自观察、独自体味的周颖琪,日积月累了丰富的感受便会外溢,希望与人分享。她开始带领小朋友进行自然观察,希望让更多孩子更早接触到自然教育。她在同事们和艺术家团队的帮助下将法布尔的《昆虫记》做成了立体书,“昆虫有很多有趣的行为,如果做成立体书,让它动起来,肯定会更吸引小朋友。”她着手画了很多草图给插画师和纸艺师团队,“最终这个作品呈现出来了,成为我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此后,周颖琪更倾向于将爱好与职业相融合,“我和童书打交道时间比较长,想往自然童书方向转变”,她所创作的自然绘本《哥哥的秘密基地》即将出版,她想做的是在故事中融入科普,而不是“硬掰开嘴喂进去的”的灌输式。另一方面,她也将继续在车墩镇进行自然观察,希望创作一本有“在地情怀”的自然观察笔记。

被种草了多个坪山自然博物打卡点

如果说通过接触自然让周颖琪认识了真正的自我,那么她的丈夫小狮子也为她打开拓展自我的一扇窗户。

两人都喜欢待在户外,不同的是小狮子喜欢的爱冒险、敢冒险。而常钻树林子的周颖琪,胆子其实很小,连独木桥也不敢过,很怕狗,也很怕水。小狮子带周颖琪划过船、爬过雪山,更在大冷天露过营,“我们两个人是相对独立,又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周颖琪笑着说,搬到车墩镇附带收获一个这样的人生伴侣,也是相当不错。

这次参加第四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颁奖是周颖琪第一次到深圳。“因为我在出版界工作,我知道深圳是一座阅读氛围特别好的城市,读书月活动办了很长时间。其次,我爱观鸟,也知道深圳湾有一片红树林,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隔岸相望,是西伯利亚候鸟飞往澳大利亚之间的重要休息站,因为上海也在这条迁徙路线上,我想可能深圳湾的很多侯鸟,我在上海也观察过。”

一下飞机,深圳地铁站里的巨幅公益广告让周颖琪眼前一亮,反嘴鹬、大白鹭、蓝翡翠……广告上写着深圳不仅是我们的家园,还是它们的家园。“我觉得深圳是一座对自然十分友好的城市,对于一个第一次抵达这里的人,就能直观而强烈地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形象。”

来到坪山后,周颖琪从坪山中心公园穿过来到坪山图书馆。“匆匆赶路,我还没来得及掏出望远镜,已经看到南方常见的红耳鹎、鹊鸲在水里洗澡,还有白鹡鸰摇着尾巴在水边走来走去,家长带着孩子在草地上露营,旁边还有一块牌子,提示大家小心蚊虫。”她说,其实观鸟并不需要去远郊,这样一处城市公园就非常好,旁边又是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这样的文化设施,自然与生活完美地融合。

“这次时间太匆忙,但已经被种草了坪山全域自然博物研习径,过去只在国外见过这样的步道,还有未来即将建成的亚洲规模最大的深圳自然博物馆。”热爱自然的周颖琪许下愿望:下次来坪山,好好走、好好看,感受这座没有围墙、没有穹顶、永久免费开放的“自然博物馆”。

1
查看完整版本: 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丨青年原创大奖得主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