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翠是中国古代一项流传久远的首饰装饰技能。从汉代开始就流传这这种工艺,到清代的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点翠的用具不是传统装饰所用的颜料、釉等,而是真正的羽毛!翠即翠羽,即翠鸟的羽毛。制作这种首饰,先用金银等金属做出一个底座,然后再用金线在底座边缘做出一个槽,最后再用翠鸟的羽毛粘在在底座上做出各种形状的饰品,有时也会在图案镶嵌上珍珠翡翠等宝石,点翠饰品虽没有其他首饰显得张扬,但却高贵雅致。一般皇后的凤冠便是采取了点翠的这种工艺。
在选择翠鸟的羽毛上,不同部位的羽毛制作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根据部位的不同可以呈现出焦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颜色。加之鸟羽的纹理和自然光,使整件工艺品赋予变幻的色彩,生动活泼。和大多数有荧光,电化颜色的动物——如闪蝶的翅膀不同,翠鸟羽毛那强烈的色彩不是来自于羽毛本身,而是由光线折射出的虹彩色,就像一个三棱镜分解白光分解成其频谱的彩虹色。这些微观结构形成的羽毛被称为光子晶体。
所以点翠头饰戴在头上可以与头发的光亮相得益彰,这是传统的烧蓝无法比拟的,烧蓝颜色会更亮一些,戴在头上会显得喧宾夺主。
翠鸟羽毛的颜色极其艳丽,也有人认为翠羽做出的饰品可以永不褪色,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点翠饰品上面的颜色只能说不易褪色,上面的颜色大约保存百年左右便会逐渐暗淡,在一些鉴宝的综艺节目上也有许多在民间一些传家宝的点翠饰品拿给专家鉴定,但大多因为保存不当,上面翠鸟的羽毛有遭到虫蚁啃噬的,也有失去了原来的光泽变得暗淡的。
然而翠鸟羽毛的摘取是极其残忍的。为了保证翠羽的光泽,必须在活着的翠鸟身上摘取,然后再将它们粘到饰品上。但是由于这样的方式对翠鸟太过残忍,而且翠鸟性情极其胆小,一旦被摘过羽毛的翠鸟用不了多久就会死亡,因为翠鸟的这种性情,也无法进行人工饲养。一头点翠首饰就要牺牲将近80只翠鸟,所以到民国初年时,点翠工艺便由烧蓝工艺取代了。后来翠鸟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所有的点翠饰品都有其他替代品代替。而这种工艺现在接逐渐失传。
到了现在大部分仿翠是通过染色羽毛,一些手工练习也用绸带进行。做出来的效果也并不比活取翠羽差。染色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