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咋成了谍战片
□湖北朱慧松
7月13~15日是钦州市中考生在上填报高中志愿的时间,浦北县、灵山县两地的部分考生发现,自己的志愿多次被他人篡改。业内人士表示,志愿修改的背后,其实质是愈演愈烈的生源争夺战,一些地方的高中都希望将尖子生留在本地。钦州市教育局表示,此举侵犯了学生的权利,已进行补救,并将对此事进行追查,今后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8版)
毋庸置疑,该如何填志愿是学生自己的事。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理想的分数完全可以填报理想的高中,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当然,老师可以给予一些善意的建议,但这仅供参考,最后拍板的还应是学生及其家长。为将尖子生留在本地,学生的志愿被别有用心者篡改,这是对学生正当权利赤裸裸的侵犯。
为了争夺尖子生,有学校甚至提出要帮考生家里建房,莫非考生遇到了活菩萨?都说现在的一些学校是见钱眼开,为了“盘剥”学生及其家长是绞尽脑汁,可为何有学校要倒贴钱乃至帮忙建房让学生进门?是真的惜才如金吗?恐怕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学校为招揽尖子生不惜血本,进校后更会众星捧月,全力栽培,指望这些学生将来在高考中取得佳绩,为学校扬名,这样就是最好的招生广告。而对于一般的学生肯定就不会那么客气了,收费肯定毫不含糊。
好端端的招生工作变成了扣人心弦的谍战大片,这并非什么求贤若渴,而是说明一些领导、一些学校是“势利眼”,为给自己脸上增光而不择手段。学校教书育人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在尖子生身上下如此大的力气,还有多少关爱能给予普通学生呢?这样的学校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吗?一所学校不能仅靠几个尖子生来撑门面,而应有海纳百川的办学精神,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是学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