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南宋时期的文姬归汉图,传达了宋金政治
TUhjnbcbe - 2023/8/2 20:31:00
白癜风如今最好的手术方法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zhuyishixiang/17854.html

南宋常被冠以“积弱”的评价:绍兴议和、隆兴和议、嘉定议和,南宋面对金的不断侵犯,似乎一直退让并采用议和的方式以经济手段换取和平。

一、“文姬归汉”题材的复杂性和时代变化,但如果查阅历史则会发现在宋金交往的年中,两朝战争时间总计43年(其中一部分还是由南宋主动挑起的北伐战争),远低于两朝年的和平时光。

所以一些学者对于宋积弱、金欺凌宋的主流看法提出了异议,认为“宋金关系的主流,不是战争和对立,而是和平相处”。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显示出了宋金*治交往的复杂性,以及从新角度探讨该问题的价值。

从第二种观点看,随着交往时间的推进,金代是有与南宋和平共处的愿望的,如果金有和平的交往态度,那么这种态度有没有反映在当时的一些绘画作品中呢?此时,注意到了一些可能影射宋金*治交往的历史题材画,例如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

(一)研究背景,南宋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根据汉代文学作品《胡笳十八拍》的母题“文姬归汉”创作的画卷。“文姬归汉”本是讲述了东汉末年蔡文姬被掠至匈奴,被迫与左贤王成亲生子,后被曹操赎回却又面临骨肉分离与归家之喜两难的故事。东汉的故事在南宋被重新描绘,画中人物却不再身穿东汉、匈奴服饰,种种迹象显示出此画作借古喻今的弦外之音。

但这并不是南宋以“文姬归汉”为题材创作的唯一画作,此外还有传(宋)李唐所的《胡笳十八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金)张瑀《文姬归汉图》(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佚名《文姬归汉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等等版本。

从时间上看,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创作时间晚于传(宋)李唐所的《胡笳十八拍》及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佚名《文姬归汉图》。Robert·A·Rorex等学者将这批密集出现在南宋的画作与南宋外交*治联系起来,指出描绘此题材意在美化绍兴议和及赎回韦太后、徽宗灵柩一事,宣传宋高宗在*治上的正统性。

国内一些学者受此观点影响,认为宋高宗与李唐合作完成的《胡笳十八拍》是宋高宗通过描绘“文姬归汉”表达一雪靖康之耻的决心,而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创作时间晚于前者,所以这些学者进而猜测它是高宗时期“文姬归汉”绘画母题的延续,即是蔡文姬象征着失去的国土、留滞北地的故人、洗刷靖康之耻,而此画作则是表达了主战派人士想要一雪前耻、收复失地的志向。

然而,这样的主流观点近年来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从陈居中的特殊经历、图像中的疑点等角度出发,一些学者纷纷提出了新的阐释。余辉、彭慧萍、余思颖等学者认为此画作表达了陈居中思念故乡渴望回归南宋的愿望。

出现在宋金关系朝夕变化的宁宗朝,陈居中《文姬归汉图》最终成为了一场意义解释的竞技场。通过阅读已有研究著作,发现虽然目前学界对此画争论颇多,但大多数学者还是将此画作的象征意义指向了宋金*治交往的方向。由于陈居中有入金经历,而“文姬归汉”题材又并非只被南宋画家所描绘(金代张瑀《文姬归汉图》),因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这幅画有没有可能是陈居中受金人所托而画?如果有,那么金人希望通过这样一幅画就宋金*治交往问题向南宋传达什么呢?

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尚有自知之明,当尽力论述自己的假设。以画面中的形式要素为出发点,通过古籍史料、考古发现与传世图像互证,解读陈居中《文姬归汉图》所反映的宋金民族间*治交往。

(二)不同版本所选择的描绘场景,让我们首先回归蔡文姬的文献原本,分析一下不同版本的创作者在这个主题中所选取的描绘镜头。诗歌《胡笳十八拍》是汉末才女蔡文姬所作,她出生于书香世家却在战火中被匈奴人掳走,被迫嫁给匈奴的左贤王为妻,并生育两子。曹操势起后,欲以重金赎回蔡文姬,这使蔡文姬陷入了骨肉分离苦与返家归乡乐的巨大心理矛盾之中。

蔡文姬在前十一拍着重描写了自己被掳到塞外的孤苦无依,不适应塞外生活、环境、食物,时常思念故土家园的情形。她既恨天灾国祸,又悲自己命薄孤苦。在十一拍,蔡文姬更是对她已与左贤王育有二子一事感到羞耻,但同时又感受到骨肉难舍。从第十二拍开始,事情发生了转折。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战争逐渐停止,汉使不远万里前来欲以千金赎回蔡文姬。

蔡文姬喜不自胜却又陷入了去留两难的选择中。第十三拍到十六拍都是蔡文姬内心活动的细腻写照,凸显出了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母亲真实而动人的情感变化和矛盾思绪。第十七拍和十八拍则描写了归途路上的各种状况、环境,以及归家后自己的万千思绪,《胡笳十八拍》确实是一篇具有真情实感、文辞切切的佳作,而它也为绘画创作提供了非常多的表现角度——蔡文姬塞外生活的不适、骨肉分离的不舍、归乡路途的艰辛等等。

对比各个版本的文姬归汉图便能一窥不同画师对各拍内容的偏向,陈居中《文姬归汉图》看似建立在原文学作品的第十二拍(描写分别场景)基础之上,但画中和谐的氛围、微笑的蔡文姬、被宴请的汉使、交谈甚欢的双方侍从等等画面内容,却都难以在原文学作品中寻找到完全对应的情节。

二、陈居中《文姬归汉图》的前图像志描述,通过画面内容与文学内容的简单对比,我们已经发现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对原文学作品的直接性描绘,进而具有了更多的创作性表达。如果陈居中在描绘此画时带有某种超越文学题材本身的作画目的,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会提取文学作品中有利于表现此目的内容,而舍弃无关或不利的内容,甚至对内容进行修改。

为什么陈居中《文姬归汉图》会出现不同于文学作品描述的图像内容呢?是受陈居中或者示意陈居中作画之人试图表达的何种观念影响么?

想要较为客观地回答这个问题,而非陷入脱离图像的主观经验阐释困境,首先便要从图像细节中获取对后期有效的分析信息。因此,将运用图像学的分析方法对陈居中《文姬归汉图》进行前图像志描述,并在客观描述、剖析画作的过程中横向比较不同版本的《文姬归汉图》,以便发现、总结陈居中版本的特殊之处,为后文探索此画象征意义的分析提供图像线索。

(一)人物角色是否隐喻宋与金,这幅画的人物是否暗喻宋金两方,是后文建立象征意义阐释的重要基础。因此,按“金代女真族的暗示”和“宋代汉族的暗示”两部分,从画卷中人物服饰出发,综合运用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方法论结合历史古籍进行分析。

1.女真族的暗示,陈居中《文姬归汉图》中可能以女真族服饰为人物形象原型的角色有蔡文姬、左贤王、一些侍卫。先对这些人物角色的服饰进行分析。

(1)蔡文姬,花珠冠、玉逍遥、抹额:蔡文姬的头冠非常特别,在黑色的帽子上用白色的玉石串连成网,帽子顶端镶嵌一颗大宝石,帽子边缘用白色布条交错编制一圈束于脑后,两条金丝装饰的红色布带垂于脑后。

从金代齐国王墓的考古发现看,蔡文姬所戴帽形与墓室女主人所戴的花珠冠十分相似,蔡文姬耳上的玉钿装饰也与之相似,所以蔡文姬的帽子很可能是金代贵族女性的花珠冠。

另外根据出土的抹额看,画中蔡文姬花冠边缘的白色编制布条应该是金代抹额。上身及下身服装:蔡文姬上身穿一件立领长袍,细口窄袖,衣色偏白,上有金线刺绣。女真族崇尚白色,“其衣色多白”,“金俗好衣白。辫发垂肩,与契丹异。”古籍的描述与陈居中在画中的设色十分一致。而服装的形制也与《金史·舆服下》中记载的女子服装描述相符,蔡文姬下身穿金丝团状绣纹褐色长裙,大腿段、裙边有带状金丝刺绣装饰。

虽然蔡文姬裙子的结构在画卷中并不明显,但其颜色、花纹与金齐国王墓考古发现十分类似,特别是大腿部的带状刺绣花纹。腰带、鞶絲:蔡文姬腰间系红色绣金纹腰带,也与金齐国王墓的考古发现十分相似。蔡文姬的右边腰侧佩戴了一个长方形的绛砂翻盖小包,“鞶,古制也。汉代着鞶囊者,侧在腰间。”其作用是收纳一些随身小物。

(2)马,陈居中对马匹的刻画十分深入,马匹的马鞍形制、马鞍花纹、马臀烙印文字等都充满了图像细节,能为分析提供许多有效信息。

2.汉族的隐喻

(1)汉使,分析了以蔡文姬、左贤王、侍从A为主的人物服饰后,顺着本小节的研究思路,继续考察陈居中《文姬归汉图》里的另一方人物是否隐喻南宋汉族。从现存于世的文姬归汉图卷看,有的版本并没有描绘汉使,这使得陈居中将汉使描绘为画面中一个重要形象的做法显得耐人寻味。从服装颜色、服装结构、冠帽形制等角度的考察或许能发现这位汉使的服饰原型。

方形曲领是宋代朝服与前代朝服最不同的特征之一,它不是头戴式而是后背系结式,在后来的朝代甚至朝鲜李氏王朝都有传播发展。开化寺的宋代壁画中背对观众的人物出现了类似的服装结构,而面向观众的人物则显示出了方心曲领的样式。因此陈居中版本的汉使服装出现方心曲领样式,可作为证明其服装以宋代朝服为原型的证据之一。

继续观察汉使的领口部分还会发现,在官袍领口的内部是两层白色的领子。沈从文先生曾指出“男子朝服大袖宽衫,官服仍流行唐式圆领制度,和唐氏截然不同处,为圆领内必加衬领”。由此,陈居中《文姬归汉图》汉使衣领部分图像的所有信息都指向了宋代朝服。

另外,宋朝高阶官员才能佩戴进贤冠,“朝服:一曰进贤冠,二曰貂蝉冠,三曰獬豸冠,皆朱衣朱裳。宋初之制,进贤五梁冠: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立笔一品、二品侍祠朝会则服之”。这位汉使的腰带也符合宋代一品“金涂银革带”的描述。

由此,从服装颜色、服装形制、冠帽等角度说明,陈居中所描绘的汉使服饰原型很可能是以宋朝一品、二品官员。

(2)侍从B,手持伞:画中侍卫B手持青灰色伞,与侍从A所持伞色明显不同。《宋史》记载“繖。人臣通用,以青绢为之。京城外,则庶民同用。神宗熙宁之制,非品官禁用青盖,京城惟执*官及宗室许用”。从颜色看是非常符合的;从此伞规定的使用对象看,使臣为官也是可以使用伞的对象。

服装帽子:《宋史》记载“两梁冠:角簪,方胜练鹊锦绶,余同三梁冠服;在京职事官,阁门祗候,看班祗候,率府副率,升辇辂立侍内臣服之”。从形制描述看,与图中侍卫帽形相似,这种帽形也出现在南宋《望贤迎驾图》中。

小结:以上服饰细节分析将陈居中《文姬归汉图》人物原型指向了宋代与金代,所以应当是以“文姬归汉”题材暗喻宋人与金人的关系。既然陈居中所绘《文姬归汉图》与宋金关系有关,那么对其象征意义的分析就更需要回到宋金*治交往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了。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宋人穿着胡服呢?这种假设应该不太成立,宋代史书中多次出现禁止服饰胡化的规定,关于宋代禁止服装胡化倾向的研究已有很多,此处不再赘述。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宋时期的文姬归汉图,传达了宋金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