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平凉市创建国家森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328/b3nz9ub.html

原标题: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平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图片由平凉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李明娟

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褒奖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荣誉,也是综合体现一个城市科学发展水平与和谐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最具权威性、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创建森林城市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人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平凉市一路无惧、风雨无阻、勇敢前行。

年,平凉市被国家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年,平凉市成功创建甘肃省省级森林城市。

截至目前,平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指标基本达标,初步建成了林城相彰、林村相依、林水相映、林山相融、林路相随、林田相护的市域森林网络,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的良好生态格局。

创建森林城市打造绿色家园

城在林中、四季常青的“花园式”城市景观是平凉市崇信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禀赋,营造出了令人难忘的都市景观。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崇信县,在汭河岸边看到的是白鹭嬉戏觅食,寓意美好的鸳鸯、长相憨憨的白骨顶鸡、红嘴鸥等水鸟悠闲自得地在水中嬉戏的场景,面对摄影镜头“人来鸟不惊”。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大面积造林绿化、河堤绿化、人工湿地、橡胶坝等大型工程的持续实施,崇信县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大批鸳鸯、麻鸭白鹭、红嘴鸥、赤鸭、翠鸟等,尤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和濒危物种黑脸琵鹭、红尾水鸲、凤头鸊鷉等多种珍稀水生鸟类在此繁衍生息。”崇信县林草局局长张继珍介绍。

无独有偶,静宁县的东峡水库亦成为水鸟的天堂。除了那些早已定居的绿头鸭、白骨顶鸡、白眼潜鸭等水鸟外,白鹭、苍鹭、黑翅长脚鹬、须浮鸥等大批候鸟也陆陆续续从遥远的南方赶来。

静宁县林草局局长靳建喜说:“水鸟对生态环境和安全环境是非常挑剔的,那些被污染的水源,鱼虾不生,水草不长,水鸟是不会留恋的。但东峡水库——如今的悬镜湖,却迎来了一种又一种,一群又一群的水鸟。就连那些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也来悬镜湖安家落户,说明我们水库的环境治理越来越好了。”

柳湖公园是陇东有名的自然山水园林,创建森林城市让它“柳中湖,湖中柳”的独特景观更显魅力。沿着石阶幽径信步漫游,可见柳荫葱茏,湖光潋滟,花圃错落,掩映迷离,亭台玲珑,画舟轻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这来自各县区的美好缩影,展示着平凉市创建森林城市,打造绿色家园的优秀成绩。

记者了解到,年以来,平凉市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产业支撑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造林绿化五年行动计划,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集中实施城区增绿添景、环城生态屏障、美丽乡村绿化、景观廊道建设、富民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六大工程,每年以50万亩以上的规模速度,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整体呈现出高位推动有力、城乡一体推进、绿化提质加速、上下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平凉市近5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5万亩,市有林地面积达到.3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1.1%提高到33.8%,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7.9平方米增至12.78平方米,城乡生态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能够享受到绿色静谧的美景,老百姓对于家园的美好向往就是生态宜居。

河道里铺上了绿化砖,砖孔里种上了绿色植物,清理掉荒草和垃圾,统一栽植了秋英和金娃娃萱草……从过去的“脏乱臭”到如今的“洁净美”,随着近年来的集中治理,平凉中心城区的河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在甘沟河采访时看到,往日河道里丛生的杂草、堆积的石头被全部清除,河道两边护堤披上了“绿装”,平整过的河滩上,几名身穿黄色马甲的工人正在栽种苗木,一行行新栽的苗木排列有序,整个河道看起来平坦、干净。清风吹来,没有刺鼻的臭味,换来的是大自然的清新味道。

崆峒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廉浩介绍:“去年以来,崆峒区先后对中心城区的纸坊沟、水桥沟和甘沟河三条河道,实施了污水截流改造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通过打造河道景观,实施污水截留改造,彻底改善了中心城区河道的生态环境,为中心城市建设‘锦上添花’。”

“天气转暖后,我和老伴经常出来锻炼身体,相比曾经的‘脏乱臭’,现在的甘沟河真是干净多了。沿着河道走路锻炼,空气清新不说,花草树木也多,真是一种享受。”家住崆峒区甘沟河附近的居民张承军告诉记者。

廉浩告诉记者,为切实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住建部门在甘沟河河道内栽种秋英1.41万平方米、金娃娃萱草平方米、鸢尾平方米,紫花苜蓿3.63万平方米。同时,还在两侧河堤边栽种了爬山虎,在甘沟河高速公路段和崆峒大道至柳湖路段栽种了紫藤和国槐,使得昔日“臭河沟”旧貌换新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响应植树造林、建设美丽乡村、全域无垃圾、整村环境整治等各项政策号召,河西镇也发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

华亭市河西镇建沟村村民李祥银说:“咱们河西这几年大变样,都住上了新房,家家户户都是砖墙,青瓦白墙,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河西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植绿、播绿、补绿工程,绿化面山多亩,建设绿色通道和花卉长廊25公里,绿化村庄40多处6万多平米。同时,镇上严格落实河长制、封山禁牧等各项政策规定,建立门前五包红黑榜等长效机制,让河西的山更青、水更绿,更加宜居宜业。”河西镇人民政府镇长马永平告诉记者。

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

国家森林城市是要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的在于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和乡村绿化,提升城市居民植绿护绿爱绿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让绿色更加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让森林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平凉市林草局局长何鹏峰坦言。

记者了解到,《平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分达标期(—年)、巩固期(—年)和提升期(—年)三个建设期,经过5年努力,达标期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随着“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不断升华,平凉市在植树造林上下足功夫,全民参与造林,不断播绿、补绿,让栽植的树木种一棵、活一棵,让老百姓出门见绿、面山见绿,让绿色成为城市与村庄的底色。厚植绿色底蕴,城市品位得到显著提升。

在建设森林乡村的同时,平凉市亦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脱贫基础,积极开展林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富民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扶贫、乡村生态旅游和乡村生态文化“五助”行动,采取整合项目资金、整乡异村调劳、部门单位协作、整地修路供水、各方合力共建的方式,建成千亩绿化工程处66.3万亩、万亩工程21处22万亩,营造农田林网公里1.47万亩,建成了静宁县城川镇牛站沟流域、庄浪县二郎山延伸区等一批面山绿化典型示范工程,完成乡村造林.36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小镇6个、国家森林乡村20个,为全面脱贫、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支撑。

与此同时,平凉构建绿色廊道,打造生态名片。按照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密度、错落有致、景观优美的森林生态廊道建设要求,绿化国省干道、县乡公路、通村道路和产业路公里4.01万亩。大力实施水系湖坝堤岸绿化工程,采取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对泾河、葫芦河干支流和水库塘坝等重点区域进行绿化治理,绿化堤岸公里0.7万亩,水源地绿化1.28万亩,建成了一批道路水系绿色景观廊道名片。

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国家对一个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是最具权威性、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是国务院开展全面清理整顿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后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平凉市政府副市长宋全科表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保护绿水青山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更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平凉市将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让城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花更艳,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的生活环境鸟语花香,让森林走进平凉,让平凉拥抱森林,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林,车在树下走、人在绿中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