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经自诩说,他一生最爱的三样东西是:权力、珠宝和美人。所以,曹操的部队每攻下一座城池,他的手下都要为他大肆搜刮金银财宝和美人。
一代枭雄曹操
但胸怀天下的曹操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没有权力,就没有地位,就更没有金银财宝,没有美人,掌权才是第一位的。所以要养活手下几十万的大*,他就想尽一切办法拼命去搜刮金银财宝,筹集*饷。
为了解决自己队伍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眼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陈琳在檄文中说:“(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说的曹操甚至亲自指挥将士盗掘陵墓。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银财宝以充*饷,曹操甚至组建了一支专门挖掘陵墓的神秘部队,这支部队的总指挥叫做“发丘中郎将”,具体执行的叫做“摸金校尉”。
武则天的陵墓至今无人敢掘
曹操这支神秘的盗墓部队,其中挖了一个汉梁孝王的陵墓群,就基本满足了曹操几十万大*三年的粮饷需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从盗墓的规模和手段来看,可以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专业的盗墓专家。
曹操亲眼目睹了许多陵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心中自然就有自己百年后事的想法,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于是曹操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曹操不愿重蹈覆辙,所以一再要求“薄葬”。“薄葬”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一千多年过去了,曹操的真正陵墓仍未现踪迹。
《资治通鉴魏纪五》在讲述历史大事件的同时,用只言片语记录了一些小事件。其文曰“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废民也”。短短二十几个字,好像是不经意间写了这么一笔,细细品读,却能发现这其中曹操的大智慧。
刘备与关羽、张飞三兄弟
传舍就是驿站,刘备在汉中坐稳江山后,逐渐变得奢侈起来。从成都到白水观,仅驿站就修了多座。曹操听后暗自高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千万别犯这样的错误。他知道,刘备这样做会上行下效,掀起奢糜之风,国家就会衰败。短短20多个字告诉我们,两强相争,取胜的法宝不仅仅是比谁更勇猛,许多时候是在比谁犯的错误少,不给对手以可乘之机。所以刘备大兴奢糜之风,曹操就高兴了。
曹操不顾背上骂名,也要掘墓摸金,他为的是养活自己手下的大*,以求实现统一国家的伟业。而曹操的孙子曹睿却恰恰相反,曹丕去世,曹睿上位称帝后,不惜掏空国库,也要大肆兴建宫殿,甚至以马易珠,纵情享乐。
短命皇帝曹睿纵情声色
蜀相诸葛亮死后,曹睿的心病除掉了。最先是从纵情享乐开始的,他挑选了大批玉人入宫,日夜在宫中寻欢作乐。后来更恐怖的是他还大兴土木,修建太极殿、总章观,还在洛阳、许昌两地兴建宫殿,弄得国库都空虚了。司空陈群和大臣们数次上书劝诫,曹睿就是不听,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劳民伤财,以致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资治通鉴魏纪五》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帝使人以马易珠玑、翡翠、玳瑁于吴,吴主曰:此皆孤所不用,而可以得马,孤何爱焉。皆以与之”。曹睿喜欢珍宝,命人用马匹向吴国交换珍珠、翡翠、玳瑁等宝物。手下怕孙权为失去这些珍宝而不高兴,刚要劝他,孙权却高兴地说:“马才是真正的宝贝,这样换太值了”。于是,尽以宝物来与魏国交换战马。
战马是古代作战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珍珠、翡翠、玳瑁确实是价值连城的宝物,是财富和身价的象征。但古代作战,战马就好比现在的装甲车,是作战制胜的关键装备。吴国地处江南,没有辽阔的大草原,最缺乏的就是战马,对胸怀大志的孙权来说,战马比珍珠值钱多了,曹睿以马易珠,正中下怀。孙权这寥寥数语就告诉我们,什么是宝物?有用的才是宝物,没用的东西,价值再大也是废物一个。
古代辉煌的宫殿
历史的结局是,曹睿最终也没有听从陈群和大臣们的劝诫,我行我素地用作战物资从吴国换回来一大堆宝物,自我享乐,纵情声色。结果年仅36岁的曹睿就乐极生悲病死了,从而使自己的统治时期成了魏国由强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为司马氏后来取代曹氏埋下了伏笔。完全可以说,曹睿是名符其实的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