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偏东,又在变天嘿,碰见一样的方向就结束此part。?
我家吃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剩下最后一团饭,最后一点菜,就容易陷入以下局面。
1??
我妈:我吃得了多少饭呀。
我爸:我(吃完碗里这一碗就)不要饭了,肚子还是饱的。
我:我更不要。
结果:一小碗米饭被放在桌上留一整晚第二天进入外婆家鸡们的食物袋中。
2??
我妈:我吃饱了,你们多吃点,吃完它。
我爸(眼神示意盘子):把这点蔬菜吃掉/把这点汤喝掉。
我(象征性夹一点):我够了。
结果:客套了一下的我爸全吃掉。
你让我也让,最后可能留下的都是嗷嗷等待被吃的红小豆。还可能会发展成某一天某一次不让了,正常地想吃就吃,反而会显得有点奇怪,怎么今天气氛不一样。
会联想到麦琪的礼物,德拉和吉姆都为对方着想,前者卖掉长发买表链,后者卖掉金表买玳瑁梳。是幸福的故事吗?是悲伤的故事吗?
最开始的时候觉得这篇文章应该是想告诉我们无私奉献的爱最珍贵,比得过一切金钱财物。但我会稍微思考一下长发的价值会比金表的价值更高吗?为什么显得是等价置换——A=B=C=D。
后来觉得是不是缺少沟通了,都只想着对方曾经的最高愿望,忽视了情况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得有发展观念。如果双方奉献的起点都基于是对对方珍贵东西的喜爱呢?
现在看,是绝美be文学吧,纠结着还是用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换了对方珍贵东西的辅助用品,但戏剧化的结果使得双方的想法都落空,行为失去直接表面的意义,平行着在更高维度交叉。
我遇到故事里这种事情好像会比较抓狂,比如我是真不想吃什么但被以为是谦让的时候,以及我不希望麻烦别人做什么事情但对方还是觉得为我好替我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以及我认为我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被中途“施以援手”而破坏了其“独立性”、“完整性”的时候。
成长过程中经常听我妈说一件事,我一两岁还不太会走路,家住大院里,有很高的台阶,我自己上楼梯看起来可能是比较笨拙,我爸一个提溜就把我带到台阶最上面。结果我生气地指着楼下对我爸说:把我抱下去!我要自己上来!
现在很多时候,我还是那时候想自己一步一步上楼梯的小孩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