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鹂。”在七月夏日微风的吹拂下,伴着花香和鸟语,青岛三十七中级学子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以及对海洋科学的憧憬来到了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高中校区,开启了“蓝色畅想,海洋探秘”夏令营。
第一站:海洋生物养殖馆
在一个个水箱中种类各异的鱼儿快活的游动着,有的彼此嬉戏,有的聚在一起,还有的孤独的待在一个角落……鱼儿身上各色各样的花纹,同学们纷纷赞叹着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第二站:海洋作品展
展馆教室里摆放着各种用途的学生作品——无人机、自动机浇花系统、懒人洗衣机,还有高中的学哥学姐们亲手做的小型海洋生物标本;听了老师的讲解,看着墙上的一份份荣誉,内心的一股斗志油然而生。
第三站:郑守仪院士实验室
在郑守仪院士实验室,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有孔虫,学习有孔虫标本的制作。经过老师的讲解,大家了解到有孔虫虽然是个体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却能作为古今海洋环境的优越指示生物;展架上精致、独特的模型是实际身长不到1毫米的有孔虫的放大版本,同学们用体视镜观看了真正的有孔虫,无不为这神奇的大自然而赞叹;对有孔虫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郑守仪院士,令人肃然起敬,她一心为国的精神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站:海洋生物标本馆
一踏入展馆便闻到一股浓浓的防腐剂味,但更为显眼的是巨大无比且真实的海洋生物标本——鲸、鲨、海龟、鱼类……令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翻车鲀和中华鲟吧!标本馆内展示了原生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的标本,老师仔细地讲解它们的特性,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这次与海洋生物的亲密接触,同学们对海底的兴趣更浓几分。
第五站:DNA的提取和鉴定
白晓歌博士为同学们做了题为《海洋动物DNA提取和鉴定》的海洋科普讲座,同学们对白博士的提问对答如流,还能尝试探讨各种实验办法。带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学们有序走进了海洋实验室,在海大博士的指导下进行牙鲆鱼鳍细胞DNA的提取和鉴定。在这一环节里,同学们依次动手实验,吸取、加入缓冲液,离心机纯化、加入漂洗液并对提取的DNA进行鉴定,同学们也是乐此不疲,成就感十足。
活动感受
级1班仇俊博
在本次活动中,我受益良多。我们走进了39中的海洋实验室,在博士工作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海洋鱼类DNA提取”的实验,实验过后,我们意犹未尽,与博士老师进行谈论和交流。我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标本馆、有孔虫实验室,还近距离观赏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玳瑁,这一程,我受益良多,学到了许多知识,令我更进一步认识海洋,也让我对进一步学习海洋充满动力。
级6班王皙瑗
本次研学的“实战”最令我印象深刻。DNA提取实验步骤大致分为细胞裂解、DNA沉淀、DNA分离纯化和鉴定提取的DNA,最后用QbitDNA检测仪鉴定了DNA的纯度,我提取的是56.8%。看着离心管里一丁点液体,再回想复杂的实验过程,不禁感叹,科学真是伟大!实验是一方面,学习也是一方面。我们了解了许多的国家级珍稀动物现状,提取DNA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相信科学生物技术的发展,会让我国找到更有效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
级6班解晓冉
在智能养殖实验室,我看到了《海底总动员》里的多莉——蓝藻鱼;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用体视镜看了有孔虫的标本,并学习了如何采集有孔虫;“哇!”这是我来到标本馆不禁发出的感叹,里面的动物标本十分逼真,有须鲸、翻车鲀、两髻鲨等;接下来,就到了这次活动最令人兴奋的环节——提取DNA,操作中我有许多不会和不明白的地方,老师细心的指导我。此次学习是全新的有趣体验,不光学习到了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等知识,还掌握了实验技能。
级7班张铭芮
我们先后参观了海水养殖室、学生作品成就展、郑守仪院士实验室、海洋生物标本馆、海洋生物博物馆,还参观了人工智能海水养殖室,见到了国家一级保护海洋生物玳瑁的真容。接着我们在博士的指导下提取并检验海洋生物牙鲆鱼鳍的DNA,感受到了科学的严谨性。
特别感谢两所学校为我们精心创造的学习旅程!
级7班*绪宸
难以想象这么小的有孔虫竟然有如此多的种类!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令我印象深刻是一种火泡型的有孔虫标本,十分有趣。不一会儿,到了海洋科学馆,有不同种类的生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有一种水母虽然连指甲盖大小都不值,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刺细胞照样可以蛰伤人,鲎是节肢动物,刺鲀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我提取的DNA含量98%,满满的成就感。
我校历来重视海洋教育,开展海洋研学实践活动是推进我校海洋教育发展、提升37中学子海洋意识的重要途径,对培养海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青岛市高水平海洋教育重点建设学校,我校将继续着力于打造内涵丰富、育人价值强的海洋教育校本课程,加强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水平高的海洋教育师资队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标杆作用好的海洋教育校园文化,为培养优秀的海洋专业人才,助力家乡发展,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摄影:级10班毕玉、杨润馨
撰稿:江雨颖级11班程琳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