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复制链接]

1#
治白癫疯办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28/6361294.html
治白癫疯办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28/6361294.html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又到年底体检季,一些人被体检报告上某些小息肉弄得十分焦虑。哪些息肉需要提高警惕,又该如何治疗呢?

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李先生48岁,前不久因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做了肠镜检查,发现有一个7毫米的息肉,医生建议可在内镜下切除。肠息肉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专家解析:一般而言,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

腺瘤性息肉是否癌变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大小有关。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

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做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切除,再送病理检查,明确治疗。

胆囊息肉:符合指征要手术

最近,陈女士体检时发现胆囊里有一个0.4×0.6厘米大小的息肉,报告单上显示:壁欠光滑。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解析: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胆囊息肉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但也要预防癌变。

如果符合以下手术指征,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如胆囊单发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宽,位于胆囊颈部,年龄超过50岁;胆囊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且有症状;胆囊息肉直径小于5毫米,无症状,每3个月~6个月随访,迅速增大或症状明显等。

鼻息肉:久治不愈诱发并发症

小王的鼻塞症状越来越重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过敏性鼻炎。医生发现,小王鼻部有个息肉,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专家解析:鼻息肉是一种良性小肿瘤,患者常有鼻塞感,如果息肉持续长大,鼻塞感会加重。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可能导致患者耳鸣,听力减退,还可引起打鼾、鼻窦炎、慢性咽炎等并发症,甚至可引发癌变。

如果息肉患者病情不重,可用皮质激素喷鼻剂喷鼻,并持续观察;如果息肉较大、症状较重,则要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做活检明确诊断。

宫颈息肉:治疗不及时影响怀孕

陈女士今年40岁,体检报告显示她有宫颈息肉。宫颈息肉会不会演变成宫颈癌呢?

专家解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的结果,大多为良性,无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会有与月经类似的出血症状。因宫颈息肉会产生有炎性刺激的分泌物,所以会破坏阴道生理环境,降低精子活力,息肉也会形成黏液栓,阻碍部分精液进入子宫,影响受孕。

发现有宫颈息肉,应尽早治疗。若息肉较小,可先药物消炎。如果超过*豆粒大小,可微创手术切除。术后应进行病理检查,确诊息肉性质。若发现有恶变,要进一步治疗。若无恶变,因宫颈息肉易复发,术后也要定期复查。

《健康时报》程风敏熊志翔文编辑:尤颖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群 http://www.modernvogue.cn/lehuo/baike/20201118/586.html

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群发现B超检查提示胆囊息肉,可他们平时没有任何症状。“我的胆囊怎么会长息肉,息肉会不会变癌,要不要做手术?”这些患者总是怀着急躁的心情和满脑的顾虑来看医生,这些问题也是他们就诊时最常问的问题。不急,且容我一一解答。

1.什么是胆囊息肉?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

胆囊息肉是形态学的名称,更是超声科医生的术语,凡是B超下胆囊内不随体位移动而变化的无声影病变,都被超声科医生定义为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多为良性。胆囊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按平常我们的说法就是“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

真性息肉最常见的是腺瘤,还有少见的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假性息肉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息肉,其次是炎性息肉、腺肌增生、*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胰腺组织等。

胆囊真性息肉(尤其是腺瘤)一般来说是不会有右上腹疼痛等不适,所以不需要特别治疗;但它和结肠息肉一样可以发展为腺癌,尤其是直径大于1cm的息肉,其癌变的概率明显增加,所以一定要密切随访,必要时手术切除,尤其是那些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的患者(比如直系亲属有胆囊癌史)更因早期切除胆囊息肉。术前根据增强CT或者MRI检查有无强化结合肿瘤标志物可以大概判断是否癌变,最终诊断依据是病理诊断。胆囊真性息肉的成因目前尚不清楚。

临床上90%的胆囊息肉都是假性息肉,假性息肉是不会癌变的,而如果没有临床不适,即使大于1cm,也可以保守治疗。假性息肉中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息肉也就是胆固醇结晶,或者胆固醇结石,这些患者偶尔会伴有右上腹疼痛或者饱胀不适等胆囊炎表现,这种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胆固醇性息肉成因基本和胆囊内胆固醇结石形成原因类似,由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高而沉积下来,常见原因:①长期进食油腻饮食,使胆汁中胆固醇长期处于饱和状态。②习惯不吃早餐,造成胆汁在胆囊内过分浓缩,潴留时间过长。

2.胆囊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

年龄60岁,尤其是女性患者

胆囊息肉大于10mm,短期内迅速增大者

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

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合并胆囊腺肌症

局灶性胆囊壁增厚,厚度4mm

有胆囊癌家族史

有以上任何一项的胆囊息肉,其癌变风险明显增加,要高度警惕,尽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有关胆囊息肉的随访

真性息肉小于5毫米,如果无任何不适,每6-12个月检查一次B超。

真性息肉大于5毫米小于10毫米,具有上述高危因素一项以上,建议3-6月随访,如增长过快,立即手术。

真性息肉大于10毫米,3个月随访B超、CT,建议手术。

明确为假性息肉,6-12个月随访B超,如腹痛、腹胀明显,3-6个月随访.

最后,请大家记住:大部分胆囊息肉都是假性息肉,大部分胆囊息肉的都只要定期复查,目前尚无明确有效治疗胆囊息肉的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