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早期铜镜知识下文化意蕴与故事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2373.html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2373.html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2373.html

本期目录:

1、社会文化意蕴

2、人文故事

3、藏镜展示

1、社会文化意蕴

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女史箴图》中有临镜整妆的形象

铜镜是古代人民照面饰容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同时它又是一种工艺品,其镜背的纹饰凝结了古代工匠的审美意趣和冶铸工艺,正是由于铜镜精美的工艺美术水平和广泛的使用,其功能便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见,铜镜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文化意义。

古人墓葬的随葬品

考古发掘所见古人墓葬中常发现有用作随葬品的铜镜

铜镜本是日常用品,但由于镜子能反光、能清晰映象,因而被人们引喻出许多社会功能,成为古人墓葬的随葬品。由于铜镜所具有的「破暗取明」、去魔压邪作用,再加上古代「视死如生」和「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的观念,人们把生活密切的铜镜同葬,以供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
  浙江临安五代时期的墓中便有发现于前后墓室屋顶暗窗中置铜镜的。另外,在《汉书·霍光传》霍光死后所用「东园湿明」下注释曰:「东园处此器,形如方漆桶,开一面,漆画之,以镜置其中,以悬尸上,大敛并盖之。」亦说明了古人以铜镜随葬的习俗。
  铜镜不但成为古代贵族墓葬中最常见的随葬品之一,在一些小型墓内也常有发现。当然,王公贵族使用的往往是制作精良、纹饰精美的大尺寸铜镜,而一般的平民百姓使用的铜镜尺寸较小,纹饰属于普通常见的品种。
  今天,现代考古学根据这些埋藏在古代墓葬中的铜镜纹饰的不同时代特征,为墓葬的断代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铜镜又成为考古断代的标识。

帝王的贡品或赏赐

史载唐玄宗在「千秋节」以铜镜赠群臣

铜镜既然被赋予了多种社会功能,兼具美观实用价值,自然会被用作王公贵族,亲朋故友之间馈赠的礼物。

据《唐书·礼乐志》记载,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的生日,这天也被定为「千秋节」,又称为「千秋金鉴节」,群臣会献上美酒和铜镜祝寿,或作为互赠的礼物,唐玄宗也会在千秋节赠群臣以铜镜,以示圣恩。后来这习俗更流传到民间。至于上贡品如「江心镜」、「方丈镜」等亦有这种用途。
  在上者以至民间的赠镜活动,无形中推动了铜镜制作的发展和技术水平,使铜镜成为精美的日用工艺品,并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

爱情婚姻的信物

唐代喜鹊手镜

铜镜成为「花好月圆」的象征,「破镜重圆」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铜镜大多是圆的,圆形在中国古代有圆满、团圆、吉祥之意,也象征爱情婚姻的美满。因此在古代,铜镜就常用作爱情婚姻的信物,或嫁妆之一,如双凤镜、雀绕花枝镜、瑞兽鸾凤葡萄镜等。唐镜中的许多铭文就表达了男女相悦之情。
  另外,古书中提到的「山鸡舞镜」(《异苑》)、「化鹊捎信到夫前」(《神异经》)等故事,都与爱情有关,更成为许多诗文常爱运用的题材。这些美丽或凄然的故事,既表现了古人的美好愿望,又说明了铜镜作为信物,其传承与纹饰内容是渊源有自的。考古发掘中也曾见到夫妻合葬墓中各持半面铜镜的实例。

驱邪法宝与法器

一些宗教仪轨中也会使用铜镜作为法器

镜子能驱邪照妖,是中国古代以至现代的传统观念,古人不理解铜镜映射的原理,以为铜镜可以发光,具有「法力」,可以照妖驱邪。很多道士修行、炼丹时都镜不离身;佛教和道教举行宗教仪轨时,铜镜亦成为不可缺少的法器;有些人还以镜子作为镇宅的法器。这虽然未必符合科学精神,却也可以在精神和心理上,给虚怯的人以一点安慰。
  相传有很多关于镜能照妖的故事,例如《西游记》和《封神榜》,都有以镜子辟邪照妖的情节。汉代刘歆著的《西京杂记》中,提到汉宣帝所持身*国宝镜有照见妖魅之功能。晋朝人葛洪所著《抱朴子》书中便提到道士背悬九寸明镜,老魅便不敢靠近,如果有鸟兽邪物,用镜一照,其本形俱现镜中。唐人著作《古镜记》中的宝镜能使百邪远人,具有降服妖怪精魅的神妙作用。

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

铜镜在古代是为官清廉的象征,图为古版画「清官作判」(明·万历年间·轮回醒世)。

铜镜的纹饰和铭文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镜背面积不大,纹饰所选用的题材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譬如祈求吉祥的心愿,表现为铜镜中常见的铭文如「常乐未央,奉毋相忘」;崇信神仙的思想,表现为仙人瑞兽的纹饰;道德伦理的训喻,表现为借铜镜作鉴照真理的象征意义(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或公堂上悬有「明镜高悬」的字样以示为官清廉);道教法象的运用,表现为借铜镜作法器;佛教艺术,则表现为以佛像故事作纹饰,如宋代的「达摩渡海纹镜」等等,这些内容无不反映出当时社会意识的特征,这都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中外交流的使者

明代由日本传入中国的铜镜

胡人牵骆驼双鸾镜,可见胡汉两族的文化交流。

在日本、越南、俄罗斯和阿富汗及伊朗等国均出土了不少中国古代铜镜。在《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便记载了三国魏晋时代倭女王(今日本)遣使到来中国进贡,魏王便赏赐予「铜镜百枚」的资料,这说明早在汉代,精美绝伦的中国铜镜,已经成为周边国家难得的珍贵礼物。在日本的考古中也发现了中国的魏镜和吴镜,以及当地仿制的「倭镜」。
  年,在日本福冈县饭冢市立岩堀田的瓮棺墓出土了一面汉镜,其铭文与西汉时期的铭文镜基本相同:「日有熹,月有富,乐毋事,常得,美人会,芋瑟侍,贾市程,万物平,老复丁,死复生,醉不知,酲旦星(醒)」。另外,年11月,在阿富汗席巴尔甘(Sibrkand)贵霜早期三号墓中,也出土了铭文基本相同的中国汉代铜镜,这是汉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又一证据。

2、人文故事

传说中的铜镜


  关于铜镜的记述,最著名的恐怕要数秦咸阳宫里的那面能照人心胆的方镜了:「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通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西京杂记》卷三)这样的镜子恐怕要比今天的X光机还要厉害了!
  据《吴兴郡记》,临安县有石镜山,东有石镜「清亮具见人形状,钱镠幼时照之,衣冠俨然王者。」这就是所谓吉人天相、君权神受、命中为王思想的传闻了。

小故事

明代传奇《还*记》中有对镜自画像的情景(明·天启年间刻本·*一凤刻

 由于铜镜的普遍性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它成为小说创作者经常使用作述说故事的工具。唐代王度著有《古镜记》,这是唐初最早出现的传奇小说,内容以隋朝为官的王度为主人翁,因得一面神镜而发生的故事。该古镜神奇特异,能随日月昏明,降妖除怪,消灾解难。就在隋朝灭亡前夕,古镜却突然悲鸣失踪。故事有历史象征意味,内容荒诞,却从侧面解说了中国人认为铜镜可以「鉴史」、「照邪」的观念。
  而曹雪芹的著名小说《红楼梦》,亦对镜有不同的侧写,例如贾瑞因错爱有夫之妇王熙凤而致害重病,后来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刻有「风月宝鉴」四字,并把镜相赠,希望能度他以免妄动风月之情,这都是对古镜的「通明」作用的赋予。

诗歌咏叹中的铜镜


  在历代咏镜诗中,梁简文帝萧纲的《咏镜》诗是现今所见年代最早的一首五言诗,诗云:「四铢恒在侧,谁言览镜稀?如冰不见水,似扇常含辉。金开玳瑁匣,并卷织成衣。脱入相如手,疑言赵壁归。」萧纲还有一首《愁闺照镜》:「别来憔悴久,他人怪容色。只有匣中镜,还持自相识。」萧纲是梁武帝的第三子,做过两年挂名皇帝,他的宫体诗虽被指为「浮靡轻艳」,但这两首咏镜小诗却不失为佳作。
  萧纲之后,北周大诗人庾信的一首《咏镜》,构思工巧,优美动人:「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月生无有桂,花开不逐春。试挂淮南竹,堪能见四邻。」此诗的前两句已经成为隋、唐之际铜镜上面常见的铭文。
  唐代诗人以镜为诗者更多。如张说《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诗云:「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不承悬象意,谁辨照心明?」形容生动,清新可爱。又如骆宾王《咏镜》诗曰:「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其与张诗虽构思相同,却自出机杼。大诗人李白作有一首《代美人愁镜》诗,诗云:「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红颜老昨日,白发多去年。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颇有美人迟暮之感。此外杜甫、李益、罗邺、李群玉等著名唐诗人都有大量的咏镜诗,宋代的苏轼亦有梦镜诗,明、清亦不乏咏镜诗人。

3、藏镜展示

战国四龙镜

内连弧纹镜

西汉八龙镜

西汉八龙镜拓片

席地纹博局铭文镜

七乳瑞兽纹镜

龙虎对峙镜

海兽葡萄镜

会持续为大家提供收藏美文,感谢大家的欣赏与支持!在此祝愿所有的朋友度过一个愉快的*金假期!

特别鸣谢:感谢提供的精品铜镜图片与素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