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甘肃百年泥塑艺术后继乏人古老手艺逐渐失传 [复制链接]

1#
哪家治疗白癜风权威

甘肃百年泥塑艺术后继乏人 古老手艺逐渐失传


甘肃成县至今流传着一种延续了数百年的泥塑艺术,从伊始的十二生肖、戏剧人物、儿童玩具等题材的泥人发展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解放*泥人、近年的卡通娃娃等。虽然泥塑题材类型不断发展变化,但由于历史原因,加之一些老艺人过世和受市场冲击,传承者屈指可数,一些古老的独特手艺逐渐失传。


  成县文化馆馆长张建文告诉,该县的竹南寨民间泥塑艺术可追溯至800多年前。根据对1988年在成县出土的宋代三彩陶俑分析,二者有一定渊源。同时,“公鸡”、“胖娃”、“狮子”等代表性的泥塑与当地宋代吴挺墓的石马、石羊、石翁仲等宋代石雕的艺术特点如出一辙。


  张建文介绍,竹栏寨泥塑造型简洁、饱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夸张同写实得到统一,充满生机和情趣。同时,竹栏寨泥人重彩不重塑,在上彩时讲究反差对比,如绿配红,*配蓝等,再加上留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当地人将这些泥塑作品称作泥娃娃,品种最多时有40多个。


  竹栏寨顾名思义,除了盛产竹子之外,还出一种特殊的黏土,这两样东西为捏制泥人提供了现成的原料。制作出一个泥人需经过取土、和泥、制泥坯、粉饰、装彩等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极为讲究,由此制出的泥人才栩栩如生。如“瓜娃打肚子”是在一个可以转动的轴上装一个腆着大肚子且中空的泥娃娃,通过手摇转动,轴上装的鼓捶打在娃娃肚子上会发出清脆声响,样子很是滑稽。


  现年70岁的赵和璧是竹栏寨泥人制作的老艺人。“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是竹栏寨泥塑艺术的鼎盛时期,当时全村40多户,几乎家家都在制作泥人,产品远销到周边各地。”他说,小时候每逢庙会,会有包括来自*的一些外地商贩聚集到此批发泥人。


  “在新中国初期,一件泥人可以卖到5分到一角钱,而作为当时稀缺资源的鸡蛋每只才2分钱,泥人在当时的价格算是比较高的。”赵和璧说,近年来,竹栏寨传承泥塑艺术的人越来越少,全村70户只有3家从事泥人制作。


  据了解,随着制作泥人的好些模具被毁,加之一些老艺人过世,一些独特的手艺逐渐失传。同时,竹栏寨泥塑作品市场受到其他玩具冲击,加之以家庭模式为主的泥人制作缺乏一定的推介,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多数人都不愿从事泥人制作。


  “目前,这一延续数百年的民间艺术陷入了后继乏人,手艺濒临失传的困境。”张建文表示,现有几户制作的泥人水平良莠不齐,基本已失去原有的神韵。“若不加紧抢救,恐怕过不了多久,这门手艺就要失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