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异彩纷呈宋代高温单色釉瓷器 [复制链接]

1#

宋代是高温单色釉瓷器装饰工艺发展的繁盛时期,烧造窑场众多,品种异彩纷呈,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审美意蕴。下面即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基础,简析这一时期不同窑场烧造的高温单色釉瓷器的艺术特色。

▌青釉

青釉是最早出现的高温单色釉品种,技术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宋代取得新的成就,涌现出许多名窑名瓷,同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越窑青釉

越窑青釉瓷器是基于当地发达的原始瓷烧造工艺与技术发展而来,真正成熟于东汉中晚期,后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长期发展,至宋代虽已呈衰落之势,但品质上仍保持着较高水平。馆藏品中以这件青釉双系执壶为代表,口和柄皆残。六瓣瓜棱腹,圈足,弯流。通体施青釉,釉面温润柔和。

▌越窑青釉双系执壶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2.龙泉窑青釉

龙泉窑是继越窑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江南青瓷名窑,创烧于唐代,宋代以厚釉青瓷为典型代表,开启了古代瓷器釉色美的新境界。如馆藏品中的这件青釉贴塑龟纹碗,造型新颖,为翻卷荷叶式,花口,弧腹,小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典雅。内壁刻划叶脉纹,内底贴塑龟纹。装饰独特,颇具匠心。

▌龙泉窑青釉贴塑龟纹碗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3.耀州窑青釉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发展于五代,鼎盛于北宋。以橄榄青釉为典型代表,釉色青中闪*,因似橄榄色而得名。流行刻花和印花装饰。其中刻花工艺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被誉为北方青瓷刻花的楷模。受原料、工艺及窑内气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窑青釉瓷器的器底或圈足周边往往带有姜*色斑块,由此而形成了鉴定该窑产品的重要特征。

▌耀州窑青釉碗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4.钧窑青釉

钧窑始烧于宋代,一直延续至金元时期仍盛烧不衰,并对后世官窑产生深远影响。宋代以天青釉为代表,釉层厚润,釉色奇幻。如馆藏品中的这件天青釉花盆,口残镶鎏金铜口。鼓腹,圈足外撇,底部有五个圆孔。圈足露胎,外底刷一层酱色护胎釉,并刻一个“三”字。推测为敞口花盆的下半截。通体内外施天青釉,釉面匀润细腻,釉色瑰丽华美。

▌钧窑天青釉花盆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白釉

白釉烧造成熟于北朝时期。历经隋、唐、五代以后,至宋代迎来新的发展高峰。以北方定窑白釉和南方景德镇窑青白釉为代表,皆工艺精湛,品质高超。

1.定窑白釉

定窑创烧于唐代,至宋代达到鼎盛。胎色洁白,胎质坚细,釉面润泽。装饰技法丰富,有刻花、划花、印花、模印、剔花等。其中模印花工艺精湛,图案精美。馆藏品中以这件白釉印花牡丹花纹斗笠碗为代表,大敞口,斜直腹,小圈足。因采用芒口覆烧工艺,故口沿无釉并镶以金属扣。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釉面光润。内底模印朵花纹,内壁模印缠枝牡丹花纹,花朵硕大,叶片翻卷,极富艺术感染力。

▌定窑白釉模印牡丹花纹碗,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另外刻花装饰工艺娴熟高超,且常与划花、印花、剔花等一起进行组合运用。馆藏品中以这件白釉刻划花莲瓣纹执壶为代表,流修补。管状直口,斜肩,下腹内收,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光润柔和。肩上置龙首弯流,另一侧安扁宽曲柄,柄上模印缠枝花卉纹。肩部刻划缠枝牡丹花纹,腹部剔刻仰莲瓣纹,线条刚劲有力,清晰流畅。

▌定窑白釉刻划花莲瓣纹执壶,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2.湖田窑青白釉

景德镇湖田窑创烧于五代,鼎盛于宋元时期。宋代以青白釉为典型代表,因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闪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而得名。流行刻花、划花和印花装饰。如馆藏品中的这件青白釉刻划花水波纹碗,敞口,斜直壁,小圈足,造型挺拔秀丽。胎体轻薄,胎质坚致。通体施青白釉,釉色晶莹碧透,温润如玉。碗内刻划水波纹,釉色在深刀处为青中泛绿,浅刀处透明泛白,极富层次感。

▌景德镇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水波纹碗,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黑釉

黑釉创烧于东汉中晚期,后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至宋代达到鼎盛。受当时社会斗茶风尚的影响,烧造产地迅猛增加,并发明了一系列名贵品种。

1.定窑黑釉

古籍中的定窑黑釉产品被称作“黑定”。如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有“墨定色黑如漆”的记载。馆藏品中以这件黑釉梅瓶为代表,梯形小口,短束颈,溜肩,长圆腹,隐圈足,造型秀美。通体施黑釉,釉面漆黑光润,古朴静雅。

▌定窑黑釉梅瓶,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2.建窑黑釉

建窑是宋代著名的黑釉盏的烧造窑场。其窑变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釉、曜变釉等皆是十分名贵的品种。如赵佶《大观茶论》中即有“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的评价。馆藏品中以这件黑釉兔毫盏为代表,尖唇,束口,斜曲腹,浅圈足。通体施黑釉,外壁下部露胎,有垂釉现象。碗内黑色釉面上密布着*色的兔毫状结晶纹理,故称兔毫盏。

▌建窑黑釉兔毫盏,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3.吉州窑黑釉

吉州窑创烧于晚唐时期,发展于北宋,鼎盛于南宋。南宋时期的黑釉窑变产品如玳瑁斑、虎皮斑、鹧鸪斑等皆为名品。馆藏中以这件黑釉窑变玳瑁斑碗为代表,敞口,弧腹,浅圈足。通体施黑釉,并在釉上施洒*、褐色釉斑。入窑经高温烧造过程中,因釉料互相渗透流淌,故产生了犹如海龟甲壳上的窑变纹理,变化自然,新颖奇特,可与天然玳瑁相媲美。

▌吉州窑黑釉窑变玳瑁斑纹碗,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酱釉

酱釉创烧于东汉中晚期,盛烧于宋代。除了定窑、当阳峪窑外,磁州窑、耀州窑等也均有烧造。

1.磁州窑酱釉

磁州窑创烧于北朝时期,历经隋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取得非凡成就。其酱釉色调不是很稳定,少数为纯正的芝麻酱色,多数则偏褐,胎质也较粗糙。馆藏品中以这件酱釉双系罐为代表,唇口,短粗颈,鼓腹,圈足。造型稳重敦实。通体施酱釉,虽然釉色不是十分均匀,局部泛出黑褐色,但整体釉面光润,依然呈现出了古雅沉静的视觉效果。

▌磁州窑酱釉双系罐,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2.耀州窑酱釉

酱釉是宋代耀州窑高温单色釉瓷器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分粗、细两类产品。精细高端制品可与定窑、当阳峪窑的白胎酱釉瓷器相媲美;粗胎制品的面貌特征则更接近磁州窑产品。如馆藏品中的这件酱釉八角枕便与磁州窑酱釉相似。八角形,上大下小,枕面出檐,中心下凹,平底,枕后墙中部留有圆形出气孔。底部露胎无釉,胎色发*。通体施酱釉,釉面润泽,但釉色深浅不一,局部泛*褐或黑褐等色。

▌耀州窑酱釉八角枕,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上述馆藏宋代高温单色釉瓷器,虽烧造窑场不同,但均匠心独具,工艺精湛,浑然天成。釉色内涵丰富,或古朴典雅,或新颖奇幻,均光润坚细,散发着温厚笃实、含蓄内敛的时代风尚。

本文根据古瓷品鉴专栏《异彩纷呈:宋代高温单色釉瓷器》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收藏》年09月刊

金申先生主讲《汉传佛像鉴赏高级进阶班》招生正在进行详情点击

本期《收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