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廨前的拴马石前有两匹凉州骠骑,骏马额头前有一条醒目的玳瑁带抹额,这就意味着两匹座骑可以驰行于任何一条大街上,甚至朱雀大街上的御道,不必受《仪制令》的限制。“一刻之内准到。”张小敬用无名指扫了扫马耳,马匹的灵敏反应让他很满意。
凉州骠骑(piaoqi,音同漂齐),出现在了《长安十二时辰》中,通过回忆历史知识,我们可能有点熟悉,又会觉得比较陌生,那凉州骠骑到底是种什么马?这么受主人公张小敬的喜欢,对此马的脚力这么有信心?
张小敬
请随我细细道来。
唐太宗贞观元年(年),分全国为10道,凉州属陇右道。武威郡属凉州,辖治范围仍沿用隋朝建置。唐朝天宝元年(年)又改凉州为武威郡,辖姑臧、神鸟、天宝、昌松和嘉麟5县。
唐朝时的凉州现在是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凉州(Liangzhou),简称雍凉、凉、雍,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在此建都。
西凉图
雍凉文化的发源地,曾经中国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经济、文化中心。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凉州地势平坦辽阔,河西最大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著名的古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词》
凉州地理位置特殊,物产丰富,自古凉州就盛产骏马。
古凉州依靠祁连山下丰富的水草资源与适宜马匹生长的气候,依靠地广人稀的地理资源,加上历史上西域良马多在这里交易繁殖和发展规模,逐步形成了‘凉州骏马甲天下’的格局。
而历代为巩固边防,增强*事实力,就更加注重充实马力。马业兴则*力强,马业兴则百姓富足,马业兴则综合国力强大。
唐朝一直重视凉州及西北,设置安西都护府牢牢地占据着这一战略重地,因此在对外战争中并不吃亏;反之,宋朝因为失去了西凉,失去了战马产地,在对辽对西夏的战争中经常是一塌糊涂一败涂地。
由此可见,“盛唐弱宋”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西凉战马的得失。
古代西北一首民谣唱到“凉州大马走天下”。
之所以‘凉州大马走天下’成为当时盛传的民谣,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科技不发达,没有手机等通讯设施,没有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而力量好,移动迅速,适宜山川丘陵河谷穿行的骏马自然集‘三千宠爱在一身’。
当边城警急,烽火燃起的时候,驰骋的骏马载着报信的官兵,一路风驰电掣,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据有关史料记载:盛唐时,河西走廊马匹有多万匹。
西凉马“天赋异禀”,耐力超强。
总的来讲,西凉马好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环境特殊,西北多高山草甸型草原,草原气候是比较湿润的,湿冷条件下是比较能繁育出体格高大的马种的,而且草甸型草原沼泽水泡众多,这无形中增大马的体能负担,因此马长期下来耐力出众,体型健美。
就好比马拉松比赛前五名基本上被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选手包揽,因为这些国家的选手在平时训练中就面临着气候干燥,气温高气压高,场地极其复杂等苛刻条件,因此反而能在正常的温和环境中跑出特别好的成绩。
第二就是地处东西方交流缓冲区,受到中亚等外血良马的影响较大。
第三就是无论当地牧民还是古代王朝,历来都重视西北马匹培育,因此西北马从古代起都十分牛。
这三个条件造成西北尤其是*的马体型健美,耐力出众,受到人们的青睐。另外西北走马众多,人骑起来颠簸小舒适,所以西北马好。
以下是中国古代十大名马排名:1、“赤兔马2、的卢3、乌骓4、飒露紫5、绝影6、*骠马8、特勒骠9、盗骊10、爪*飞电。
盗骊,周穆王八骏之一特勒骠,李世民坐骑之一爪*飞电,曹操爱驹之一照夜玉狮子,相传为常山赵子龙坐骑*骠马,秦叔宝坐骑绝影,曹操坐骑飒露紫,昭陵六骏之一赤兔马,关羽坐骑踏雪乌骓,项羽坐骑,一同跳入乌江的卢,刘备坐骑,救过刘备性命
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以上历史十大名马,基本上都是西凉马,西凉马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说得通透一些,英雄爱得都是宝马,更何况普通人。
张小敬,这个战场上留存下来的平民英雄,喜爱西凉马是再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