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可知道,在宋朝,婴儿沐浴也是一种礼仪 [复制链接]

1#
皮肤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4302821.html

在宋朝,沐浴同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礼仪活动。

出生、结婚和死亡,这三个人生步骤的重要性,在沐浴礼仪中也有所体现,它们分别是诞育礼沐浴、婚礼沐浴和丧葬礼沐浴这三种沐浴礼仪,今天我们就讲讲第一种。

宋人对婴儿沐浴的礼仪活动颇为讲究,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出生浴儿、三日浴儿和满月浴儿,即婴儿刚出生、出生三天和满月时要进行洗浴。

针对刚出生的婴儿,在为他们洗浴时,水中要加入一些药物,这样婴儿柔嫩的肌肤就可以吸收药力,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当然,这同我们现代对待婴儿的理念是类似的,不洗浴易导致婴儿产生某些皮肤疾病,而频繁洗浴会破坏掉婴儿天然的皮肤保护层,也是不好的,因此适当对婴儿洗浴是必须的。

在婴儿出生的第三日,对其进行洗浴的活动,也称“洗三礼”,不管在民间还是在宫廷中,都是适用的。宋时,对此洗三礼,当时的人们主要进行两项活动,一是对婴儿的身体进行洗浴,二是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

洗浴之前,当然要把婴儿残余的脐带去掉,而后对其头顶上没有长严的头骨位置进行适当处理。为婴儿洗浴的水,讲究颇多,宋朝时期的书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和《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中对此都有记载,水中有的加入虎头骨、猪胆,有的加入桃树、李树梅树的根,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婴儿肤质,使其避免疮疥等恶疾的产生。

至于庆祝活动,这在皇宫中的表现更为突出。

宋时,皇帝大臣们在皇子公主的“洗三礼”仪式后,都会加入到后续的庆贺活动中。对于大臣们来说,可以有“外快”了,因为皇帝会赏赐他们这些参加仪式的大臣们“洗儿钱”,就是金、银、犀玉这些所谓的“浴儿包子”。

当生产的是皇子时,除了以上“浴儿包子”,宰相们还会单独被赏赐一些金银、玳瑁、象牙钱、檀香等,赏赐如此奢侈,免不了被其他大臣抨击这种乱象。

到了宋徽宗时期,这种单独对宰相的赏赐才少了许多,但是到了南宋,这所谓的“洗儿钱”继续“春风吹又生”了。

不止在宫廷,民间的百姓们对婴儿的“洗三礼”也颇为重视,仪式过后,新生儿家的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们就会前去祝贺,主人家会宴请前来的诸位宾朋。再举个名人的例子,比如当苏辙家新生了一个孙子时,哥哥苏轼就作诗“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日浴”作为贺语。

有意思的是,同皇室一样,民间也有“洗儿钱”这样的行为,类似“殷勤为作洗儿歌,觅取金钱三百万”等诗句就是当时宋朝民间的真实写照。

婴儿“洗三礼”之后,便是婴儿满月这天的“洗儿礼”了。

同“洗三礼”一样,婴儿将要洗浴的盆中也是要放东西,不过东西和寓意不一样。这次的盆中要放入菓子、彩、钱、葱、蒜这样的吉祥物件,接着用钗子来搅水,围观的众人在盆中撒钱。

婴儿洗完后,就要剪去胎发,而后主人回谢前来的众人,最后婴儿被抱着进入他人的房间,如此这般,婴儿的满月洗浴礼仪才算结束。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日常生活、祭祀、*治活动中的沐浴活动就曾在《周礼》等儒家著作中有所记载,秦汉、隋唐有了一定发展,尤其在唐朝,基于总结前朝灭亡教训,以及仁*思想的推广,当朝统治者对沐浴的活动内容和种类都进行了丰富和扩充,宋朝对此继续进行继承和发展。

当然,继承和发展好的活动或思想本身是没错的,但也不要做得过犹不及,比如生个皇子就单独厚赏宰相的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理都懂,但一般当局者都迷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