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代儿童玩什么 [复制链接]

1#

马上就要六一儿童节了,想知道古代是怎么过儿童节的吗?

古代社会其实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儿童节”,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欢喜,即使那是一个没有iPad、电脑、手机的年代,儿童也会在纷繁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园。

今天就来苏绣里探寻一下这群“小祖宗们”的童年都玩什么。

宋代小朋友的玩具指南

《秋庭婴戏图》宋苏汉臣

原作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绣制:薛金娣

“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画面中的两个孩童正聚精会神地拨弄着圆凳上的枣子,他们在干什么?

“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静美的庭院里,熟成的大枣滚落在地上,孩童拾起,拿来旋转戏耍。

他们玩的就是当时风靡的小游戏——推枣磨。

枣磨为秋天的节令玩具,取鲜枣三枚、细竹篾一根,将一枣横切去半,露出坚硬的枣核,再用三只竹签将其鼎足而立;细长的竹篾两端各安鲜枣一枚,再置于枣核上,轻轻一拨,两颗鲜枣相互绕转,形似推磨,故而得名。

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推枣磨

作品以细平绣为主,通过流畅的运线绣画出人物神态、动作、衣饰等。饱满的铺线再现孩童的圆润可爱,衣饰绣制上精细到每一处的花纹,不仅凸显出衣物华丽的质感,更赋予质料的柔软与细致。圆凳上的枣磨也绣制精微,略弯的竹篾弧度自然,架在枣核上,似乎下一秒就要转起来了。

除了推枣磨,这俩孩子似乎还有不少的玩具。

画面另一侧是一块高耸入云的笋状太湖石,周围簇拥着盛开芙蓉花与雏菊,摇曳生姿。花丛中安放着一张精致的圆漆凳,凳子上摆放着各种玩具。

人马转轮和八宝纹格纸

T形木板底座上立有一柱,其上插置一大轮盘,轮盘作八等分,每等分中各绘一物事。与旁边八宝纹格纸所绘物事相同。顶部安放了两个人马木偶,木偶可自由转动。

扬之水先生推测周密《武林旧事》所列举“儿戏之物”中的“轮盘儿”即是此物,并推测轮盘儿玩具的游戏规则:“快拨轮盘使之旋转,待其停止,视横竿一端的小人落在某格,便可获取某格中的物事,亦即小板上面放着的小物件。”

红色佛塔

古时孩子们经常玩模仿大人“灌佛”的过家家游戏。绣制上通过不同色度的绣线变化,展现佛塔的明暗关系。

棋子盒

无论古今,孩子都爱玩的棋类游戏。丝线绣制出棋子盒的藤编效果。绣制精细到盒子上的花纹都清晰凸显出来。

千千车

轮盘儿右侧玳瑁盘与小陀螺,叫千千车。与现在的陀螺游戏大同小异。

铙钹

桌边的地面上有“铙钹”,一般为*铜材质。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和现在的钹差不多。绣制上以深浅不同的金色丝线进行过渡,表现出铙钹的金属质地。

宋代小朋友也撸猫?

《冬日婴戏图》宋苏汉臣

原作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绣制:薛金娣

“儒士儒家·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丰子恺说:“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

古代没有像现在如此丰富的娱乐活动,除了取材于自然的各式玩具,他们也热衷于和自然界的各种动物“打交道”。

画面中的弟弟躲在姐姐后面,手中拿着一根用线系着的孔雀羽,小心地引逗着不远处的小猫,欣喜的表情中又带着一点胆怯。

相比于弟弟,姐姐表现得更加从容,她手拿着一杆绣花锦旗轻轻摇,晃动的旗子引得小猫的注意。它虽低着头,但眼睛始终注盯着姐弟俩手中的物件,似乎准备随时跳过去捕捉。

苏绣绣制中,人物绣最难把控。想要表现出两个孩童的自然幼态,就需要绣制者把控好人物的开相。

图中的姐弟俩面色红润可爱,这是因为在绣制的时候,选取了多种不同色调的白、粉等颜色的丝线,以细平绣技法,将不同颜色的丝线逐渐融合,形成完美的过渡,从而呈现出幼儿面部粉嫩的效果。

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孩童丰润、柔软的模样跃然其上,令人心生爱怜。

猫咪采用层层叠加的方法绣制,表现其毛茸茸的质感,毛发丝理走向是根据小猫的动作姿势进行绣制,以此更加凸显出猫咪的真实感与绒毛的层次感。动物体型越小,绣制难度越高,所用丝线越细,也越难表现。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孩子的世界永远是

一个纯粹而自然,充满生命真趣的世界。

在儿童节到来之际,

祝小朋友们健健康康,快乐成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