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冠疫情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南京、张家界、郑州等地再次出现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河南省疾控中心通过与近期境外输入病例*株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本次郑州疫情主要是由新冠病*“德尔塔”*株引起的,与缅甸流行*株高度同源。
那么,
“德尔塔”到底是什么病*?
为什么此次疫情来势凶猛?
接种疫苗还有用吗?
生活中该如何防范?
8月3日,
记者就此采访了
我市著名感染性疾病专家、
医院副院长王坤铎。专家解读德尔塔*株
“‘德尔塔’*株是新冠病*的变异株,最早于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目前正在成为很多国家的主要流行*株。”王坤铎告诉记者。
病*可分为DNA病*、RNA病*等。新冠病*属于RNA病*,而RNA病*的一个特点就是遗传信息没有纠错机制容易变异,艾滋病病*、流感病*、丙肝病*等都属于RNA病*。
从一定程度上讲,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致病微生物斗争的历史。面对人们的各种防控压力,病*为了繁衍生息而产生变异,变得更诡异,有时更凶险,人类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控。在不断的斗争中,双方逐渐达到“和平共处”的状态。
作为新冠病*的变异*株,“德尔塔”来势汹汹,它的传播甚至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密切接触者的定义。针对“德尔塔”*株,与确诊病例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发病前4天在一起等情况的人,都算是密切接触者。
“德尔塔”*株究竟有多“凶”?王坤铎告诉记者,第一,传播速度快。第二,病*载量大。研究发现,其呼吸道病*载量是原始*株感染者的倍。第三,发生重症的几率高;第四,病*在体内的清除时间长。原始*株在体内的清除时间为7到9天,“德尔塔”*株则为13到15天。
除此之外,感染“德尔塔”*株后,临床症状与以往也有不同,很多没有发热症状,最重要的就是无症状感染者比以前多。这无疑又增加了防控难度。
“虽然‘德尔塔’*株的传播能力明显增强,但它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意味着,以往不扎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的个人防护方法仍然有效。”王坤铎对记者说,“预防传染病,主要的方法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只要做好了其中一项,就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做好个人防护就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做好个人防护
1、不扎堆。尽量少出门,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2、戴口罩。外出时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和室内密闭公共空间更要戴口罩。佩戴口罩前应洗手,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保持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在上,口罩要覆盖口、鼻、下颌,鼻梁金属条要紧贴鼻梁,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关键是全部遮盖口鼻处。
3、勤洗手。尤其是外出返家后、护理患者后、咳嗽或打喷嚏后、清理垃圾后、接触快递后、接触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进行手消*。洗手要用流动水,并使用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
4、多通风。室内要多通风,上午和下午至少通风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和个人防护要结合起来
“由于‘德尔塔’传染力强,尤其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直接用手触摸公共场所的公共器具,如电梯按钮、门把手、栏杆、公共汽车把手等。如果触摸,千万不要用手触摸口、鼻、眼睛等,应尽快在流动水下洗手或使用消*剂消*。”王坤铎建议,乘坐电梯时,可以用纸巾或牙签按电梯按钮,用完后将其扔至垃圾桶。
近期国内疫情中,有接种疫苗后仍然感染的情况出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疫苗失去了保护作用。无论是实验室结果还是真实世界的第一手资料,都表明目前我们的国产疫苗对“德尔塔”*株还是有效的。任何一款疫苗都不能百分之百预防感染,但目前各种变异株仍然在现有疫苗可控范围之内。而且,疫苗对重症的保护效力尤其明显,接种过疫苗的人很少会发展为重症。
当然,接种疫苗后,个人防护也不能放松,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保护作用。
王坤铎提醒,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切勿自行治疗,应及时佩戴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排查,并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活动史和接触史,就医途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