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马未都先生在日本品到那杯鸡缸杯装的茶时,招待他的人就说“茶不以杯贵,以人贵”,让马先生感觉备受尊重。
瓷器也是一个道理,它的美,是全世界的共鸣,但只有中国人对此最有感受。
这一从泥土中来的宝贝,是中华文明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远优于陶器的致密性,让它变成耐用、美观的一种传承。而在漫长的瓷器演变史中,各种釉彩的轮番献唱,百花争鸣,更让瓷器的美深入人心。
耀州窑青釉刻花花卉纹梅瓶金代
观复博物馆藏
借助现代光学仪器,我们能够把瓷器的釉彩和表面,放大到古人难以想象的细致,如果古人有机会看到这一幕,一定会为文艺与科学的交融惊叹不已。
如果我不说,你不问,心中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某个美丽的星球的照片——也许它在几光年外流浪,也许它就是我们的姐妹月球。但实际上,它是一片被放大了倍的定窑老瓷片。
龙泉窑老瓷片倍显微镜放大
在高倍镜头之下,普通的老瓷片,却因为特殊的肌理和色彩,呈现出仿佛是星球表面的观感。
这样的瓷片,为我们呈上了一个现代版的“纳须弥于芥子”,我们看到了藏在每一个老瓷片里那个精致而又苍老的宇宙,就像是透过老瓷片的肌理看到了几千年前的故事。
如果说,单调的冷色调只是像一个个未知的星球,那么颜色热烈的瓷器放大之后,则是震撼的另一个宇宙,比如下边这两片郎窑红。
而这一片,在黑色的背景之下,有如火焰在跃动的瓷器,是玳瑁瓷的典型特征。这种玳瑁釉也是一度曾经失传的吉州窑绝活儿。
在成坯后的胎体上加上含铁量高、混合了草木灰的特殊釉料,在烧制过程中,釉料就会因为温度不断翻滚、流淌、沸腾,产生千变万化,不可控制,独一无二的玳瑁斑。
吉州窑仿玳瑁纹碗(一对)南宋
观复博物馆藏
用瓷器代替珍贵的生物材质,不仅保护了物种,降低了造价,还让玳瑁斑驳的美感重现在瓷器上,不得不感叹古人何以有了如此超前的创造。
玳瑁,古人用它的壳做饰品
如今,玳瑁作为濒临灭绝保护动物,已经全面禁止捕杀。而古代的吉州窑玳瑁瓷数量稀少,即便是玳瑁瓷片,也是不容易获得的。
无妨,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匠人的巧手,感受这一伟大的创造。
描金玳瑁手作盖碗套装,以手工拉坯,古法制作吉州窑玳瑁瓷,*褐相间的斑驳,让您尽赏千年前的绝美。
度的炉温,让釉料在火焰中起舞,让火焰烙印在瓷釉表面,每一个出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斑点,每一个斑点都是窑中火焰的一次跃动。
底部用金粉多次描制观复正品标识和底足,尊贵典雅。二次入窑烧制后,珍贵的金粉牢牢固定。
抛光打磨后,描金处呈现隽永的哑光色泽,沉着低调的金*色,彰显您的品位。
一套中,包含主人杯三套件盖碗与四只小杯,都以相同玳瑁釉工艺制作,可随时邀请亲朋好友,在一场下午茶中,共享玳瑁之华美。
注: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