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之技
在古老的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朱泙漫,一位怀揣梦想的青年,渴望掌握一种独一无二的技能。当他听闻支离益擅长宰龙之术时,便心生向往,决定拜支离益为师,学习这项世人罕见的本领。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朱泙漫耗尽了家产,终于将宰龙之术学成。然而,当他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世间本无龙,他的绝妙技艺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屠龙之技”这个成语,用以比喻那些虽然高超但却毫无实际用途的技能。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际性和实用性,避免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虚无缥缈、无法实际应用的事物上。
贰
凿井得一人
在战国时期,吕不韦所著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由于家中没有井,必须派人到远处河边挑水,因此家中常有人员外出。然而,当家中打出一口井后,他们宣称:“家中多了一口井,就如同多了一个人。”这话传开后,竟演变成了“老丁家在打井时挖出了一个人”的传闻。宋国上下纷纷传扬此事,甚至传到了国君耳中。国君派人前去探询真相,原来丁家所指的是,有了井后,家中节省了一个挑水的劳力,并非真的在打井时挖出了人。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听闻和传播信息时,必须保持谨慎,辨别真伪,避免以讹传讹。
叁
猫头鹰搬家
西汉时期的刘向,在其所著的《说苑》中记载了一个关于猫头鹰与斑鸠的故事。猫头鹰因西边的人们厌恶其叫声,而打算迁居至东边。然而,斑鸠提醒它,若不改变自己的叫声,即便迁往东边,新居地的人们同样可能不喜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自身的缺点或错误,逃避并非解决之道,唯有勇于改正,方能真正摆脱困境。
肆
狂泉
南朝沈约在《宋书》中描绘了一个荒诞的国家。该国有一条名为“狂泉”的河流,国人饮用后均发狂。唯有国君因饮井水而未受影响。然而,由于众人皆疯,反而将国君视作异类。为治疗所谓的“狂病”,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最终国君也难逃疯狂的命运。这个故事警示我们,在群体性的疯狂环境中,保持清醒与理性是何等的艰难。
伍
赵人患鼠明·刘基《郁离子》
赵国有一户人家深受老鼠之害,于是前往中山国借猫。中山人慷慨赠予他们一只。
这只猫擅长捕捉老鼠,却也嗜好捕食家鸡。短短一个月内,这家人的老鼠问题得到了解决,然而鸡也几乎被吃光。
家中少年认为这只猫弊大于利,便建议父亲将其除掉。但父亲深知,他们的困境在于老鼠的猖獗,而非没有鸡。老鼠偷食粮食,损坏衣物,甚至钻穿墙壁和家具,若任其发展,必将导致饥寒交迫的困境,这显然比没有鸡更为糟糕。因此,他决定留下这只猫。
点评:古人有言:“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这意味着在面对两种利益或两种损害时,应权衡利弊,选择利重害轻的选项。
陆
许金不酬明·刘基《郁离子》济水南边,一商人遭遇翻船之险,他急切地呼救。恰逢一渔人驾船而至,然而在渔人尚未抵达时,商人便承诺道:“若你救我,我必赠你百两白银。”渔人听闻此言,奋力将他救起。然而,当商人兑现承诺时,却只给了十两。渔人疑惑询问,商人却改口道:“你一日捕鱼所得无几,这十两已算丰厚,何必贪心不足?”渔人闻言,心中不悦,却也无奈离去。
数日后,商人再次翻船,而那位渔人恰巧在场。有人问及渔人何故不救,他答道:“此乃言而无信之人,何必再救?”结果,商人终因无人施救而溺亡。
点评:诚信为人之本,失信者终将自食恶果。
柒
变通明·陆灼《艾子后语》
艾子出游于郊外,随行的两位弟子,一位名通,另一位名执。口渴之际,艾子命执前往村舍索饮。田舍中,一位老者正迎门而坐,沉浸于书香之中。执恭敬施礼,陈述来意。
老者指着书中的一个“真”字,对执说:“若能识此字,便可得饮。”执答道:“此乃‘真’字也。”然而,老者闻言却勃然大怒,拒不赐饮。执无奈,只得回禀艾子。艾子笑言:“执过于执着,何不让通一试?”
通见老者,同样面临识字之试。通答道:“此乃‘直’与‘八’二字相合而成。”老者听后喜形于色,献上家中珍藏的美酒。艾子品尝后,连声赞好,道:“通真聪慧!若执如此变通,何愁无饮?”
点评: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既需要认真执着的精神,又需学会灵活变通。如何把握这个度,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课题。
捌
兄弟争雁明·刘元卿《贤奕编》
有人见大雁飞来,急忙拉弓欲射,边射边道:“射下即煮而食。”其弟闻之,忙道:“鹅宜煮,雁宜烤。”于是,兄弟二人放下弓箭,争执不已。
二人请社伯评判,社伯提议将大雁平分,煮烤各半。二人欣然应允。待他们返身寻雁时,大雁已踪迹全无。
点评:在事情未成之前,我们应明确目标与方向,不应过早考虑成果的享用。
玖
按图索骥明·杨慎《艺林伐山》
伯乐在其《相马经》中详细描绘了千里马的特质:“额头高耸,双眼如铜钱般大而圆,蹄子健壮且端正。”然而,当伯乐的儿子依据经书寻找千里马时,他看到了一只硕大的癞蛤蟆,并误以为找到了好马。他带回癞蛤蟆向父亲展示,称其与经书所述相似,只是蹄子稍显不端正。伯乐哭笑不得,指出此“马”虽跳得高,却无法驾车。
点评: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至关重要,单纯依赖理论往往会导致误解与笑话。
拾
翠鸟移巢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为了躲避潜在的威胁,翠鸟起初会选择将巢筑在远离地面的高处。然而,随着小鸟的诞生,翠鸟对它们的爱护愈发深切,唯恐它们不慎坠落,于是逐渐将巢移至较低的位置。待到小鸟们羽翼渐丰,翠鸟更是将巢移得更低,以便能随时照顾它们。然而,这一举动却无意中为人们提供了轻松捕捉小翠鸟的机会。
点评:过分的溺爱往往并非对孩子真正的关爱。孩子们终将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与风险,因此,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与独立成长显得尤为重要。